字词 | 宝钗扑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宝钗扑蝶 宝钗扑蝶四月二十六日芒种节,是暮春和初夏之交的日子,闺中有为花神饯别的风俗,也许是“伤心一样同漂泊”吧(《红楼梦卷》 550页),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于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棵树头,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于是琼瑶池馆,绿荫庭院处处“绣带飘飘,花枝招展”,这是宝钗扑蝶的背景。由于黛玉的晚起,宝钗到潇湘馆来找他,但当她抬头见宝玉进了潇湘馆之后,有一段自思自忖,她想,“宝玉和黛玉是从小儿一处长大的,他兄妹间多有不避嫌疑之处,嘲笑不忌,喜怒无常;况且黛玉素多猜忌,好弄小性儿,此刻自己也跟进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倒是回来的妙。”一切都不是率意而行的宝钗,这番思索表现了她善于避嫌远祸,这几笔性格的描写为后文的扑蝶做着铺垫,它宛如进入宝钗那性格世界之前的几步台阶,而且还便于甩开众姊妹得以独自进入扑蝶的镜头。如果作者不写宝钗去找黛玉,似乎不会有单独一个人玩耍起来的道理,如果在去找黛玉的路上看见蝴蝶,也可以写扑蝶的细节,但又无法交代宝玉、黛玉之间的情事 这样一笔又为“葬花”做了合理的过渡。这里宝钗从潇湘馆抽身回来,“忽见面前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将欲过河去了。引的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边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肌肤丰满的宝钗,为了追赶蝴蝶显得兴奋的面孔更加红晕起来,水杏般的大眼睛乌黑明亮,额前短发被渗出的汗粘在鬓边,一切都象洗过一般的鲜艳润泽。身背后清水一泓,垂柳拂岸,真是“微风和暖日鲜明” (温庭筠《偶题》)。但作者并不满足于写一幅春日美人扑蝶图,当宝钗累了不想再扑时,却听到亭子里边“嘁嘁喳喳有人说话”,笔锋一转,作者极自然地拉开了宝钗性格深处的帷幕。“原来这亭子四面俱是游廊曲栏,盖在池中水上,四面雕镂槅子,糊着纸。”于是宝钗便煞住脚去听那小红和坠儿的私情话。自由恋爱自然是属于“男女大防”中的事,授受不亲的男女关系使恋爱双方的心理上都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这条绢子在贾芸、小红中间承当了爱情媒介的角色,表面上气象森严的荣国府,私下里却也不乏跳动着的爱情火焰。好! 现在被宝钗听到了奸淫狗盗之辈的勾当,而且她也听出了说话的人是宝玉屋中的小红,这是一个头等刁钻古怪的丫头,眼空心大,如果她的短处被人听到,人急造反,与己不利,宝钗当然不会去干预指摘,她只想躲开瓜田李下的处境,可是眼看窗槅子马上就要被推开了,宝钗心中正急速地闪过各种利害得失,而一下子被她找着了一个“金蝉脱壳”之计,正在槅子“咯吱”一声要推开的时候,作者勾魂摄魄的笔已经撩开了宝钗内心的一角,这里有一段有说白,有表演的精彩小品: 宝钗故意放重了脚步,笑着叫道: “颦儿! 我看你往那里藏! ”一面说,一面故意往前赶。而亭子里的小红和坠儿都唬怔了,宝钗反问她们两个人把林姑娘藏在那里,而且肯定地说: “我才在河那边看着林姑娘在这里蹲着弄水儿呢。”一面又故意进亭子里找了一遍,再补上一句:“一定又钻在山子洞里去了。遇见蛇,咬一口也罢了! ”她自己一面说,一面好笑,总算遮过去了。但是也非常巧妙地给林黛玉拴上了一个冤家,这是无辜的黛玉至死也不知道的。“扑蝶”一节历来争论颇多,有人认为宝钗刚刚正是去找黛玉,所以此刻黛玉正占据着她的意识,自然而然脱口而出,她并非愿意嫁祸于人,只不过是想独善其身罢了。但是熟读圣经贤传的宝钗,不应忘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教导,何况她做着这一切的时候是心安理得的,她自己总算没有被怀疑进去!因此“金蝉脱壳”的办法,本身就是不道德的,它必然把有利的留给自己,把不利的推给别人,宝钗的深严城府、细密心机、圆滑办法、演戏才能,都源于一个总的因素,那就是自私。这一小小细节实际上已经接触到封建剥削阶级的利己本质,请看曹雪芹的笔是何等的犀利!宝钗的性格色调十分丰富,是因为他所生存的那个现实社会太丰富了,富有魅力的性格往往是在一个偶然的时机里突然闪出性格最深层的素质,宝钗扑蝶过程中的一闪念,没有逃过作者那双智慧的眼睛,被他用快速敏捷的手捕捉而来。 ☚ 潇湘春困 黛玉葬花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