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孟郊《游子吟》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孟郊《游子吟》

孟郊《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 释

①寸草心:小草嫩心,双关,喻子女报答母爱的微薄。

②三春晖:春天的阳光,喻母亲的养育之恩。“三春”,春季有三个月,故称三春。

·导读入境

孟郊,父早丧,奉母而居,家境贫寒。直到四十六岁才得及第。只作过一任县尉。这首《游子吟》,《全唐诗》在本诗题下有个小注:“自注,迎母溧上作。”当是迎母时忆及母子昔日将分别时的场景,方作此诗。

还需要了解的一点是:有这样一种民间习俗:家里有人出远门,母亲或妻子为出门人做衣服,必须做得针脚细密,要不然,出门人的归期就会延迟。在吴越乡间老辈人还知道这种习俗。

儿子又要告别母亲远走他乡了。母亲还在没日没夜地赶做活计。她飞针走线,正缝着要远走他乡的孩子身上的衣服。这是怎样的一颗慈母心啊! 孩子就要远行了,她一针一线,密密匝匝地精心缝制,她是怕孩子飘泊在外边迟迟不归啊! 一针一线寄托着慈母的深情。这种深情是阳光,是整个春天的阳光。这阳光,哺育万物成长,给万物带来生机,这是何等的无私和伟大? 那微细小草的一点点绿意怎能报答得了整个春天的太阳光辉呢? 对于三春阳光般厚博的母爱,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

·赏 析

这首诗歌颂了普通而伟大的慈母之爱。在母子即将分别的痛苦时刻,没有语言,也没有眼泪,诗人捕捉的只是一个极普通的缝衣“镜头”。“手中线”和“身上衣”是两件极平常的事,“密密”是动作,“意恐”是心理活动。通过这些描写构成了一个缝补衣服的场面。一针一线寄深情,这是母亲对儿子的深厚真挚的感情,是一片爱的纯情。最后两句用“谁言”提起反问语气,意谓:谁说那小草的一点点绿意能报答得了整个春天里太阳照临的恩惠? 形象的比喻、悬殊的对比使全诗的诗意得到了升华。

全诗语言清新流畅,格调淳朴素淡,而诗意浓郁,感人至深。

·思考题

对“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句很普通的诗句你能做什么联想?


古代诗歌之孟郊《游子吟》全译、翻译和译文 - 可可诗词网

孟郊《游子吟》

孟郊《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2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3

【注释】

1.游子吟:乐府旧题,属杂曲歌辞。

2.迟迟:时间长久貌。

3.“谁言”两句:以小草报达不尽春天阳光沐浴的恩情,比喻儿子永远报达不尽母亲哺育之恩,赞美伟大的母爱。寸草心:小草的嫩心。三春:整个春季三个月。晖:阳光。

今译

慈母手中的针线,

化作游子身上的征衣。

记得那是临行前,

母亲一针一线地缝呵!缝得针脚密密,

也缝进了母亲爱子的心意,

——母亲在担心,她的儿子

延迟归期。

唉!谁说那阳光下的小草,

能报答春光的沐浴?


精品唐诗之孟郊《游子吟》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孟郊《游子吟》

孟郊《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首诗写于作者任溧阳县尉时,诗题下作者有自注: “迎母溧上作。”诗写人间母子之间的深情,十分感人。前四句用母亲为出远门的儿子缝制衣服的生活细节,深刻反映母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爱;后两句用寸草报答春晖作比喻,表达了儿子对慈母的一片孝心。语言平易浅近,比喻形象贴切。收尾故作设问,意味更加深长,所以,历来为人们所传诵。苏轼《读孟郊诗》云: “诗从肺腑出,出则愁肺腑。”这首诗果真是从肺腑流出的,读之也真感人肺腑!


孟郊《游子吟》全诗鉴赏、诗意解析和阅读理解答案 - 可可诗词网

孟郊《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武康)人。少年时隐居嵩山,性耿介寡合,与韩愈是亲密朋友,多有诗酒唱和。孟郊在唐德宗贞元十二年中进士,时年已五十岁,调任溧阳(在江苏省内)尉。在任期间流连山水琴酒之间,曹务多废,后辞官家居。唐宪宗元和初年,经李翱推荐给兴元节度使郑庆余,奏为水陆转运判官;郑又奏为参谋,未得就职而卒。孟郊一生处于穷愁潦倒的生活中,虽有朋友接济,但终不免于饥寒冻馁。由于孟郊自身地位和生活经历的特点,他有条件接近和体会下层人民的生活,并对贫富悬殊的社会现象表示愤慨,同情劳动人民的不幸遭遇。孟郊诗作有力矫正了大历以来诗歌内容空洞、格调平庸的诗风,取得了特殊成就。孟郊写作态度严肃,追求“瘦硬”,“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后代往往以他与贾岛并称,有“郊寒岛瘦”之说。

作者曾在此诗题下自注: “迎母溧上作。”这时作者五十岁。诗中称颂的是母子之情。母亲对儿女的关怀爱护是无微不至的,特别是在那些贫寒劳苦的家庭中,做母亲的把自己对儿女的心爱之情,物化在将要远行的儿女的衣衫之上,在那针缝线缀之中,寄托着无限的亲情。正因为这样,儿女对母亲心意,犹如短短的小草,怎能够报答得了春天的阳光给它的恩情呢?

这首诗在艺术上主要有三个特点:第一,首联以工对开始,整齐如律诗,其实是自制乐府。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是母子并出比较,并分领下文二、四与五、六各两句。第二,三、四句写母亲的动作与心理,用的是白描写实法,以两对叠字形容母亲的心意,显得亲切入微。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神形皆备地再现了母亲的具体形象,从动作与心理上都有慈母的个性。六句诗中这两句居中心地位,是游子心中的敬爱慈母之意与按主题思想结构作品的原则的统一。第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游子感恩抒意,全用形象比喻。慈母之爱游子,是实践中发生过的事情,实践是由对象化的行为表现的,这就是以手中线密密缝补游子身上的衣裳,这是必须实写才有感染力的,孟郊在诗中抓得准、写得细、感得深,把慈母的感情的实践对象化,造成为审美形象。孟郊用了寸草春晖的比喻,在这里既合乎艺术规律,又找到了比与被比的事物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成为抒发母爱之情的完美杰作。

由于这首诗所表现的内容的日常性,情感的普遍性,语言的通俗性,艺术的完美性,千余年来一直拥有最多读者,传诵不衰。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0:2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