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艇噪声
舰艇本身各种机件运转所直接或间接产生并有碍于舰员生活、工作和健康的声音,称为舰艇噪声。在航海医学中,主要研究噪声的来源、特征,噪声对人体的影响以及对它的防护和消除等。
舰艇噪声的来源及特征 舰艇舱室的噪声主要来源于:
❶舱内主、辅机及轴系运转时的机械噪声。
❷通风空调系统产生的气流噪声。
❸舰艇的局部振动常可使舱壁、门窗及一些用具等产生噪声。
❹螺旋桨噪声和水动力噪声。舰艇舱室噪声多为宽频带连续噪声,其频谱范围随噪声源不同而有所差别,有的以高频为主; 有的以中、低频为主。对舰艇舱室噪声评价的主要指标有倍频程分析、噪声评价曲线 (NR曲线) 及声级A或A声级(dBA)。由于A声级使500Hz以下的低频声有较大的衰减,使高频声更敏感,它接近人耳对声音的实际感受,加之使用简便,与NR值有相应的换算关系(NR值+5dB=dBA),因此目前较广泛地应用于舱室噪声的评价。根据我国海洋客货船的调查,机舱噪声多在95~100dBA范围内,个别船达105dBA,频谱以中、低频为主。船员及旅客住舱噪声较低,一般在50~60dBA以内,少数舱室达65~70dBA。舰艇的舱室噪声普遍较客货轮为高,快艇和高速护卫艇的机舱噪声可达120dBA以上; 潜艇和驱逐舰机舱噪声在100~114dBA,有时高达118dBA以上。扫雷舰的住舱噪声在64~74dBA范围内;而猎潜艇和高速护卫艇的住舱噪声在75~97dBA以内。除连续噪声外,舰艇舱室中也存在着间断性的噪声源,例如某些不定期或间断使用的机电设备。此外,在舰艇火炮和导弹发射时有脉冲噪声。
舰艇噪声对舰员的影响 噪声可使听觉器官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这种损伤与噪声的强度、作用时间和频谱等因素有关。一定强度的噪声使听阈产生偏移。如果暴露于噪声的时间不长,听阈偏移可以恢复; 如果长期暴露在噪声下,则听阈偏移不可恢复。前者称为暂时性听阈偏移; 后者称为永久性听阈偏移(噪声性耳聋)。永久性听阈偏移常常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听力损失,最初听力损失发生在2,000~6,000Hz,其中以4,000Hz为主,然后听力损失逐步向邻近的频率扩展。听阈偏移又与噪声的频谱特性有关。一般1,000~4,000Hz的噪声引起的听阈偏移往往较其它频率更为严重。在舰艇环境中,长期在机舱工作的舰员最容易产生永久性听阈偏移。在舰艇火炮、导弹等武器发射时所产生的脉冲噪声和冲击波,往往使舰员产生中耳结构的破坏和内耳器官的损伤,结果也会引起永久性听阈偏移。舰艇振动也会引起内耳损伤,在有振动的情况下,噪声所产生的听觉损伤就更为严重。除听觉损伤外,噪声尚可引起一系列全身性的功能障碍。舰艇在长期航行条件下,噪声会使人感到烦恼,睡眠和休息受干扰; 尤其是一些间断噪声,常使人无法入睡。在噪声影响下舰员的注意力分散,难于进行精确的计算和操纵作业; 加上通话障碍,辨别音响信号困难,使从事舰艇驾驶、声纳、雷达和无线电通讯等战位的舰员工作效率下降。严重时还会造成事故,影响舰艇的战斗力。噪声还对神经系统、心血管功能有不良影响,使血压升高,心律失常,并产生失眠,易激动、食欲减退等症状,噪声也影响前庭功能,会引起眩晕、恶心和体位平衡失调等症状。
舰艇噪声的防护和消除 舰艇噪声除了对舰员听觉和全身功能带来不良影响外,它还影响舰艇本身的战斗性能。如破坏潜艇的隐蔽性,干扰舰艇水声观通仪器的正常工作。在战争条件下,还容易被敌人的音响鱼雷击中。因此,消除和控制舰艇噪声十分必要。消除舰艇噪声的主要途径是降低舰艇振动,对噪声源采取隔声、消声和减振等措施,并控制噪声的传播。在舰艇设计时,对噪声很强的机电设备应采用集中控制和隔舱遥控操纵; 对于住舱、无线电室、驾驶室、声纳室等要求安静的舱室,应尽可能远离机舱、螺旋桨等强噪声源部位,并使门窗有良好的密闭性能,在舱室内部应敷设吸声材料。为了对舰艇噪声的控制提供要求,还必须制定舰艇舱室噪声的卫生学标准。目前许多国家建议的舰艇噪声的容许值大致如下: 无隔声控制室的机舱80~90dBA,有隔声控制室的机舱100~110dBA;隔声控制室65~75dBA; 住舱、休息室、无线电室55~65dBA。有的国家甚至主张有隔声控制室的机舱也应控制在95dBA以下。一些经常有人工作的舱室,如果噪声超过90dBA,应根据需要采用各种个人防护设备,例如耳塞、耳罩等。在舰艇上对于火炮、导弹和喷气式飞机所产生的强噪声,必要时应采用防噪声头盔。所有经常暴露在噪声下的舰员,应定期进行详细的听力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听力障碍,及时釆取预防和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