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嫁接繁殖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嫁接繁殖graftage

将母本树的枝或芽接到砧木上使其结合形成新植株的一种无性繁殖方法。嫁接繁殖能保持栽培品种的优良特性, 利用砧木增强果树的抗性、适应性及调节树势。可经济利用接穗,大量培育苗木, 并克服某些果树用其他方法不易繁殖的困难, 是果树生产上主要的育苗方法。
果树嫁接是受到自然接木现象“木连理” (两树自然靠合)的启发而创造出来的一种繁殖技术。公元前1世纪的《汜胜之书》中记有将10株瓠苗绑在一起使其接合, 掐九顶留一蔓而结大瓠的方法。到6世纪, 黄河流域已经盛行嫁接。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对果树嫁接有较多记述。古希腊时代的亚里斯多德(Aristolte)曾提及植物嫁接技术。到5世纪中叶, 地中海地区应用芽接和枝接已较普遍。但在很长时期中嫁接只作为一种秘传技术。嫁接从整株靠接开始, 发展为常用的枝接和芽接,由传统的人工露地嫁接发展到室内嫁接。现代微体嫁接技术的出现和应用, 对推动嫁接繁殖有重大的意义。
成活原理 砧木和接穗亲缘相近, 在遗传上有共同的基础, 能够亲和。嫁接后砧、穗密切接合, 在一定的温、湿度条件下, 两者的形成层部分均产生愈伤组织, 保护伤口, 愈伤组织进一步增生, 充满结合部的空间,把接穗包围固定下来,两者愈伤组织内的薄壁细胞相互连接成为一体, 完成了愈合过程。此后薄壁组织细胞进一步分化成新的形成层细胞, 与砧、穗原来的形成层细胞相连接, 并产生新的维管组织, 沟通了砧、穗双方木质部的导管、韧皮部的筛管, 水分和养分得以相互交流, 至此嫁接成活, 为嫁接苗的生长奠定了基础。
嫁接方法 嫁接方法很多,依接穗利用情况, 分芽接和枝接; 根据嫁接部位不同,分根接, 根颈接、二重接、腹接、高接; 从接口形式分, 有劈接、切接、插皮接、嵌接、舌接、靠接等。还有根据嫁接场所不同,把在圃地进行的嫁接称地接或土接, 室内的嫁接称掘接。但基本的嫁接方法是芽接和枝接。
嫁接时要根据嫁接材料的类型、嫁接部位、嫁接场所等综合运用嫁接方法。例如单芽切腹接, 是以带有木质的单个芽片为接穗, 接口形式是切接、嫁接部位在砧木根颈以上的枝条的一侧。
嫁接时期 大多数果树可在以下3个时期进行嫁接。❶春季。是在砧木开始萌芽、皮层刚可剥离的3、4月间进行, 多数果树在这时都能用枝条和带有木质的芽片嫁接。当年可培养成合格的嫁接苗出圃。使用的接穗必须处于尚未萌发状态, 并在砧木大量萌芽前结束嫁接,适宜嫁接的时期较短。
❷初夏嫁接。5月中旬至6月上旬砧木和接穗皮层都剥离时进行芽接,当年可以培养为嫁接苗, 但其质量较差, 适宜嫁接时期很短(6月中旬前结束)。桃、杏、李、樱桃及扁桃等核果类果树嫁接时易于流胶, 为避开高温季节, 多进行初夏嫁接。利用当年新梢上已较充实的腋芽进行“T”形芽接; 枣的适宜嫁接时期亦在此时, 可利用贮存的枝条或采集树上未萌发的枝进行嫁接。中国华北地区有在此时采集柿树1年生枝下部未萌发的芽, 进行方块形贴皮芽接的习惯。
❸夏秋嫁接。7月至8月间的芽接, 在日均温不低于15℃时都可进行, 中国中部和华北地区可持续到9月中、下旬, 这期间砧、穗形成层分裂活跃, 容易剥离皮层。主要用不带木质的芽片嫁接, 成活率高, 适宜嫁接时间长, 是培育果树苗木的主要嫁接时期,接穗随采随用, 采后立即去掉叶片,只留下与芽相连的一小段叶柄, 选用中部充实饱满芽嫁接。接芽当年不萌发,翌年春季剪砧后培养成嫁接苗,苗木质量好。
中国各地由于气候条件的影响,嫁接始期和结束时间并不一致,低纬度湿热地带的柑橘产区,除冬季12月至翌年1月外, 其余时间都可嫁接; 华南亚热带地区, 晚秋、初冬仍可嫁接。
影响嫁接成活的因子 主要有: ❶砧穗间嫁接亲和力的大小, 是决定嫁接成活的前提。因此必须慎重选用砧木,一般亲缘相近的植物亲和力强(见嫁接亲和力)。
❷砧、穗双方的生理状态。一般接穗芽眼在休眠状态下, 砧木处于休眠状态或刚萌芽状态, 任何方法的嫁接都易成活; 砧木生理活动过旺时, 改用不去顶的腹接法嫁接最好; 砧、穗双方形成层活动旺盛, 应用芽接法嫁接。
❸嫁接技术。砧、穗的削面应平整、光滑、嫁接操作宜迅速, 并要对准二者的形成层, 使其相互密接, 绑缚严密, 以促进成活; 特别是含单宁多的树种如柿、栗、核桃等,伤面在空气中暴露稍长,便会失水或氧化变色形成隔离层, 影响成活。
❹气候条件。产生愈伤组织的适宜温度因树种而异, 苹果、桃、杏等以20℃左右为宜, 枣、栗、核桃等需要25~30℃。还需要较高的湿度, 以空气相对湿度达到95~100%,愈伤组织表面保持一层水膜为佳。接后需及时用塑料薄膜包扎或培以湿土保湿。注意保持土壤湿度是保障嫁接成活的一个关键因素。
❺注意嫁接极性。砧、穗都有形态上的顶端和基端, 愈伤组织最初都发生在形态的基端; 嫁接时接穗的形态基端应从砧木的形态顶端插入,接口愈合良好, 接穗正常生长; 如接穗倒置,虽也能愈合成活, 但生长势弱, 不加粗生长。
注意事项 ❶选择生长健壮、类型纯正的1~2年生的实生苗或无性繁殖方法培育的自根苗为砧木。
❷从品种纯正、丰产、优质、无病虫为害的健壮母株上剪取接穗。
❸嫁接部位一般距地表5~10厘米。
❹嫁接2个星期后检查成活情况,未活的补接。
❺嫁接成活后或翌年砧木萌芽期剪去砧干或折砧(见剪砧)促进接芽萌发。
❻及时抹除砧木上的萌芽, 保证接芽正常生长。
❼接穗生长太旺时, 为免折断, 应立支柱绑扶。


嫁接繁殖graftage;grafting

将母树的枝或芽接到砧木上使其结合成为新植株的一种繁殖方法。用于嫁接的枝或芽称为接穗,承受接穗的植物称作砧木,用嫁接的方法繁殖的苗木称嫁接苗。嫁接一般可以保持品种的优良性状,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性,增强观赏效果,提前开花、结果年限,扩大栽培区域和增加繁殖系数等。
中国最早记载嫁接技术的文献,首属成书于公元前2世纪的《尔雅》。在《尔雅·释木》中有对自然界发生“连理枝”的描述;而“休,无实李,痤,接虑李,驳,赤李”,则是关于李嫁接的记载。显然,先民是受连理枝启发而萌生嫁接意念的。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和古罗马学者普林尼(Pliny,公元23~79),都曾在其著作中提到过嫁接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约在4~6世纪嫁接技术应用较普遍,并公认枝接较早,是由中国人发明的;芽接较晚,由欧洲人首创。
成活原理及主要影响因子 具有亲合力的砧木和接穗,通过双方切削面紧密相接,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形成愈合组织,然后分化形成共同的形成层,进而产生共同的输导组织。这样,便使砧木和接穗形成了一个新的植物个体。
砧木和接穗间的亲合力是影响嫁接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亲合力是指砧木和接穗间在形态解剖、生理生化等方面相同或相近的程度,以及嫁接成活后生长发育为一个健壮新植株的潜在能力。一般地说,在植物分类上亲缘关系相近的种间进行嫁接,其亲合力高;其次,是砧木和接穗的生活力,如苗龄及其健康状况等;最后,要根据砧木和接穗所处的环境条件和生长发育时期,选择适宜的嫁接方法。
嫁接方法 一般分枝接和芽接两大类。
枝接 包括靠接、切接、劈接、插皮接和腹接等。除靠接外,一般在早春树液开始流动时进行。可在休眠期剪取接穗,低温保湿砂藏,也可封蜡后入冰箱贮放。砧木多选用1~2年生实生苗。常用的枝接方法有:❶靠接。多选在早春至生长季前期进行,砧木和接穗都生长在其自身完整植株上。嫁接前将二者移植(或用盆栽)到能使选作砧木和接穗的枝条相互接触的位置,将砧、穗双方各削一刀,切口的形成层对齐后捆缚。靠接成活率高,适用于一般难以接活的树种。
❷切接。将接穗基部削成两边不同的切面,插入砧木切口,使二者至少有一侧形成层相密接。
❸插皮接。将接穗一侧下端,削成斜面,在斜面背后尖端斜削一刀。剪断砧木,选一侧垂直向下划一深达木质部的切口,将接穗缓缓插入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
❹劈接。砧木较粗时多用此法。将接穗下端两侧削成相似的切面,使呈楔形,由中间切开砧木,插入接穗,二者的形成层有一侧要对齐。菊花和仙人掌类嫁接也多用此法。
❺腹接。多用于常绿针叶树种,将接穗下端削成楔形,在砧木距地面5~10cm处向斜下方切入深及砧木直径1/4~1/5,将接穗插入,使二者一侧的形成层相密接。
❻桥接。当成年树的树干或树皮遭受较大面积的破坏时,可将同一树种的枝条或自身的萌蘖或同种幼树削成马耳形,插入伤口皮层内。
此外,还有根接,如牡丹可嫁接在芍药根上。
芽接 芽接方法简便、成活率高,多在砧木和接穗形成层均生长旺盛、树皮易剥离时,即7~9月进行。方法有丁字形芽接、方块芽接、带木质部芽接和管状芽接等。❶丁字形芽接应用最为普遍。接穗随采随用,去掉嫩梢和枝基以及所有叶片,仅保留叶柄备用。用“三刀法”或“二刀法”切取接穗(芽片),在砧木上切大小相当,深及木质部的丁字形切口,挑开砧皮,将接芽插入并捆缚。
❷方块芽接。将接穗切成边长1.0~1.5cm的方形,使芽位于中间;在砧木上切下大小、形状相当的一块树皮,将接芽贴紧后捆缚。
嫁接后的管理 枝接后要缚紧并培土,保持湿润。待接穗萌芽成活后,渐去土堆。在接穗上选留一个位置适宜生长健壮的枝,用以培养主干。芽接成活后,对耐寒性差的接穗需在严冬到来前培土防寒;翌春萌芽前剪砧,也可分两次进行,借以支持并捆缚接穗生长发育成的嫩梢,防止风折。无论枝接或芽接,都应随时注意除掉砧芽(砧木上发出的芽梢)。
嫁接是园艺生产上的一项重要技术,不断有新的改进。如近年来应用的绿(嫩)枝接、春季芽接、叶接、胚芽接、鳞茎和块茎的芽眼接等等。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嫁接成活的机理、探明亲合力的实质,仍是重要的研究课题。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1:2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