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妙法莲华经文句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妙法莲华经文句 《妙法莲华经文句》,略称 《文句》,是对 《法华经》进行阐释解说的重要著作。智𫗱讲说,门人灌顶笔录。共20卷,是所谓 “法华三大部”之一(其余二部是《妙法莲华经玄义》和 《摩诃止观》)。见载于日本 《大正新修大藏经》第34卷。 智𫗱(538—597),生于陈,逝于隋,是天台宗的实际创始人。因天台宗奉印度龙树菩萨为初祖,并奉慧文、慧思一系为师,故智𫗱称为四祖。又因首创天台宗而称 “天台大师”。入隋后为晋王杨广授菩萨戒,受封为 “智者大师”。俗姓陈,客居荆州华容 (今湖南华容县),父为梁朝官宦。18岁时因战乱流离而从湘州(今湖南长沙)果愿寺法绪出家。5年后投于光州(今河南光山县)大苏山慧思门下,修习禅法及 《法华经》。陈光大五年(567)于金陵(今南京)传讲禅法及 《法华经》,为创立宗派奠定了基础。陈太建七年(575)在天台山草创伽蓝。后应陈后主、隋晋王杨广之请先后数次出山弘法,直至60岁时在讲经途中病逝。有关记载见于 《续高僧传》卷17、《佛祖统纪》卷6、《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等处。智𫗱生平著述丰富,除上述天台3大部之外,尚有 《观音玄义》等天台5小部及其他著述数十种。其中大部分是灌顶笔录的。 该书将《法华经》划为序分、正宗分和流通分,正宗分下又分本门和迹门,本门和迹门之下再按序分、正宗分和流通分分别进行解释。对正宗分的解释分为略开和广开。广开的内容较丰富,有法说 (包括正说、领解、述成、授记、众喜等五步),譬说 (包括正说、领解、述成、授记等四步)和因缘说 (包括正说、授记等两步)。而对流通分的解说在本门中也较繁复,包括功德流通和付嘱流通两部分,后者又分为嘱累流通、化他流通和自行流通等3种。 以上的释说结构基本要达到3个目的,(1)解释佛与众生的因缘关系; (2)解释以自心观悟经中所说法义的方法; (3) 解释如何以天台宗藏、通、别、圆的判教理论进行判教。 唐湛然作《法华文句记》30卷,对《法华文句》做了进一步的阐扬和发挥。 妙法莲华经文句二十卷。隋代释智𫗱撰。智𫗱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文疏》辞条。《妙法莲华经文句》简称为《法华文句》,略称为《文句》。为天台宗三大部之一。由天台宗始祖智𫗱大师,于陈后主祯明元年(587),在金陵光宅寺开讲《妙法莲华经》对经中字句及意义详加解说,其弟子灌顶随听随记,至唐贞观三年 (629)整理成书。和《法华玄义》一样,是解释《法华经》的著作。谓以疏句分节经文,名为文句,以别于玄释经题焉。解释方式有四:一是,因缘释。二是,约教释。按天台宗藏、通、别、圆的判教理论解释。三是,本迹释。把《法华经》分为“本门”和“迹门”,按此理论进行解释。四是,观心释。以自心观悟经中所说法义进行解释。在显自宗义外,还随处举破他家之说,尤以梁光宅寺法云的《法华经义记》所说为重点。使之于一经大义,深固幽远,无不契其源而宣其委,诚可谓仰合佛心,俯逗惠成之作也矣其注释本《文句》的较多,主要的有唐湛然的《法华文句记》三十卷。现通行的版本是唐玄宗天宝七年(748),东阳郡清泰玄朗和尚编定本和宋淳熙三年(1176),诏令福州东禅寺刊天台教藏同大藏流通,本书亦在其中。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