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额制Quotas
限额制或称配额制,非关税壁垒的一种,是一个国家对进出口商品量实施的绝对限制,用来保护国内工业和改善国际收支。主要的限额是进口限额。它通过向进、出口商颁发许可证的方式实施的进口限额绝对地限制了一定时期内特定产品的进口数量或进口价值。进口限额的经济效应如下图所示。

图中D
m为进口商品的需求曲线,S
m为其供给曲线。P
1为实施限额前的国内价格水平,P
2是实施限额后的价格水平。在P
1水平,进口商品量为Q
1Q
2,国内供应为OQ
1。实施限额后,由于供应量减少,价格上升至P
2,与P
1相比较,消费者剩余的损失为a+b+c+d四部分。a部分成为本国生产者的利润。这是因为实行限额制以后,总供给量由OQ
2减少到OQ
4,从而价格由P
1上升到P
2,又由于限额的限制,进口量由Q
1Q
2压缩到Q
3Q
4,因而国内生产由OQ
1增加到OQ
3,a部分就是由于价格上升,产量增加,国内生产者获得的利润,b与d两部分是消费者剩余的净损失。c部分则是限额租的价值。是获得进口许可证的进口商或对方国家的出口商获得,获得进口许可证的多为大企业或跨国企业。此外,实行进口限额制的国家由于政治上或其他方面的需要,往往不公平地分配进口限额,因此进口限额制就成为在贸易上实行差别待遇或歧视政策的手段。限额制也可能是有关官员腐化的温床。70年代与80年代出现自愿出口限额制,即由供应国的政府管理限额的制度。日本迫于美国的压力,在70年代,对向美国出口的某些钢材,80年代向美国出口的小汽车,均曾进行自愿的出口限额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