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奇正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奇正

太极拳理法。太极拳为动态平衡的技术,“奇” 为变化,为斜中求正,“正” 是状态,“奇正相生”,就是动态平衡,在运动中求稳定,在变化中求均衡。

奇正

奇正

新奇与平正、奇特与平淡在写作构思、手法运用、情节发展,文势变化等方面的对立统一规律。原为中国古代兵法术语。奇,设计邀截袭击; 正,正面对阵交锋。《孙子·势篇》:“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奇是艺术的一个基本特征。艺术本身的固有规律决定了艺术创作必须求新奇,忌平庸。有了新奇的构思和手法,才能在世俗眼目之外别开生面,创出新意,使人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生活琐事、平凡人物闪耀出奇异的光彩。有了奇特的情节发展与文势变化,才能使作品波澜起伏,人物性格鲜明、突出,更具典型性和感染力。艺术中的奇是指那些虽出人意料之外却又尽在情理之中的奇,不是荒谬悖理、诡谲怪异的奇。写作中若为奇而奇,片面猎奇,势必导致立意的荒诞不经和情节的诡奇失真。“旧练之才,则执正以驭奇; 新学之说,则逐奇而失正” (刘勰《文心雕龙·定势》)。只有把奇与正有机地结合起来,辩证地统一起来,在构思和表现上以正驭奇,以奇出正,在立意和情节、文势的变化上做到新奇而不谬于理,不悖于事,不违于情,平正而不落俗套,不显板滞,使作品呈现虽奇却正,虽正却奇的风采,才能收到让读者“拍案称奇”的艺术效果,获得长久不衰的艺术感染力和艺术生命力。
奇正的艺术辩证法在运用上有奇中有正、正中见奇两种具体手法。通常情况下,前者宜于表现曲折跌宕、富于传奇色彩的题材,后者则多以平凡细小的题材为表现对象。在艺术处理上,前者常表现为对奇特的题材作平凡的表现,注意把握人物的可信性与情节的合理性,使之如“天外飞来,却是当面拾得” (清·金人瑞《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一回评语),实现传奇性与真实性的统一。常用到误会、巧合、铺垫等技法。如《水浒传》 中武松打虎一节,《三国演义》 中空城计一节,均适其例。后者则是对平凡的题材注入作者独特的发现,新颖的构思和奇特的表现,注意人物的独特性与情节的典型性,达到化腐朽为神奇。常用到悬念、巧合、误会等技法。如福楼拜《一颗简单的心》、康濯《我的两家房东》、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中许茂买油卖油一节。
奇正的艺术辩证法源于生活。生活中一切曲折离奇的现象之谜,都有隐藏于其背后的朴素之因; 许多平淡无奇的凡人小事,常蕴含着生活的某些本质。写作中运用奇正的艺术辩证法,要严格地从生活出发,努力寻找离奇事件背后的生活逻辑,发掘平凡题材里面的独特意义,并予以充分地揭示和反映,使以奇取胜的作品,奇中有正,不致落入诡异谎诞; 以正见长的作品,正中见奇,不致流于平庸板滞。

☚ 繁简   拙与巧 ☛

奇正

古时用兵,以对阵交锋为正,设计邀战袭击为奇。《孙子·势篇》:“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又:“凡战,以正合,以奇胜。”又:“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奇正

古代军事术语的一对范畴,指军队作战的变法和常法。《孙子兵法·势篇》:“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又: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又: “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参见“奇正相生”。

奇正qí zhèng

奇和正。兵法术语。对阵交锋为正,埋伏偷袭为奇。《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诸医论》:“张长沙医如汤武之师,无非王道,其攻守奇正,不以敌之大小皆可制胜。”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6:5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