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头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头箍tau31ku44[t'au k'u]

妇女戴在头上金属或塑料的半圆形箍子。

头箍tóugū

也称“发箍”“脑箍”。流行于明清时期一种妇女冠饰,妇女围勒在额上的额巾。在宋代称为“额子”。通常以纱罗、绫缎等丝织物面料制成,绣有花样。配戴时从额前向后围绕系于脑后。头箍的造形极富变化,有的用较厚的织锦裁成三角之状,系扎时紧裹额头;有的用薄如蝉翼的纱罗制成一条窄巾,虚掩在额部;也有在中央装饰有珍珠、翡翠、玉石等饰物。冬天,更有用貂鼠、水獭等珍贵毛皮制成额巾,系裹在头上,既可用作装饰,又可用来御寒,是一种非常时髦的装束。明无名氏《天水冰山录》记严嵩被查抄家产,有“金厢珠宝头箍七件”“金厢珠玉宝石头箍二条”“金厢珠玉头箍二条”。《醒世姻缘传》第九回:“计氏从房里取出一包袱东西来,解开,放在桌上,说道:‘……这是一包子戴不着的首饰——两副镯子合两顶珍珠头箍。’”清吴振棫《养吉斋丛录》卷二:“又宫礼内行、燕会,用领乐官妻四人,女乐四十八名,序立奏乐,衣绿缎单长袍、红缎月牙夹背心,用寸金花样金发箍、青帕首。”

头箍

头箍

为古代妇女的一种头饰,它流行于明、清两代。头箍是用一条绸、帛或丝、缎等材质的面料制作而成的带状装饰物,配戴时从额前向后围绕系于脑后。有的在头箍中央装饰有珍珠、翡翠、玉石等饰物。

☚ 顾姑冠   兜勒 ☛
头箍

头箍

流行于明清时期一种妇女冠饰,即自古就有的、妇女围勒在额上的额巾。额巾由幅巾裁成长条制成,款式不一,材料各异,外表装饰也不一样。这种额巾,在宋代叫“额子”。米芾《画史》说““唐人软裹,盖礼乐阙,则士习贱服,以不违俗为美。……其后方见用紫罗无顶头巾,谓之额子。”额子在明清时期流行一时,尤其是江南一带的妇女,不分尊卑,都爱在额间系扎这样的饰物,俗称“头箍”,又叫“遮眉勒子”。头箍的造形极富变化,有的用较厚的织锦裁成三角之状,系扎时紧裹额头;有的用薄如蝉翼的纱罗制成一条窄巾,虚掩在额部;也有在丝带上缀一颗珍珠,悬挂在额眉之间的。到了冬天,更有用貂鼠、水獭等珍贵毛皮制成额巾,系裹在头上,既可用做装饰,又可用来御寒,是一种非常时髦的装束,俗称“貂覆额”或“卧兔儿”。

☚ 额子   遮眉勒子 ☛

头箍

〈名〉一种束于前额的头饰,多用绸缎或珍珠制成。也称抹额。
《醒》九: 这是一包子戴不着的首饰: 两副镯子合两顶珍珠~,合这双金排环。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0:5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