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城墙明永乐二年(1404),成祖命工部尚书黄福,平江伯陈瑄、都指挥佥事凌云、指挥同知黄纲在天津旧三岔河口以东偏南兴筑土城,城围1626丈,东西长504丈,南北长324丈,高2.4丈,垣高1.98丈,垛高0.42丈,筑垛1454个。东距海河220步,北离卫河200步。弘治六七年间(1493~1494),刘福用砖包砌卫城,从此天津城初具规模。清康熙十三年(1674)修竣城濠,并于城东南角筑闸1座,引海河水入城濠。同时易四门额为:东运沧海,南达江淮,西行太行,北拱神京。光绪二十六年(1900)十月五日,“都统衙门”为其军事和政治需要,下令拆除天津城墙,并不得重修。天津城墙从此被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