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美指宇宙万物所表现出来的自然美。语出《庄子·天下篇》:“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察古人之全,寡能备于天地之美,称神明之容。”这种“天地之美”指自然美,它包括山林、皋壤、丘山等自然物,它们体现了“道”从而表现出“大美”、“至美”。这种“天地之美”是对自然界所存在的审美现象进行明确化、规范化、具体化而概括出来的独具特色的概念。汉代,董仲舒《春秋繁露》中多次讲天地之美,他对于天地之美的论述,表达了他的美学思想。董仲舒将天人格化,使其具备人的道德属性、情感意义,因此天地具有大美。天地之美表现在它是仁之美,天使人的生命得到健康的发展。对于人来说,人得“天地之美”,即遵循四季变化、万物生长的规律,人的生命就会健康长寿、和乐愉快,所谓“天地之行美也”(《春秋繁露》),而人“取地之美以养其身”(同上),天地之美,除“仁之美”外,还表现为“和”或“中和”:“中者,天地之美达理也,圣人之所保守也。……和者,天地之正也,阴阳之平也,其气最良,物之所生也。诚择其和者,以为大得天地之奉也。……中者天之用也,和者天之功也,举天地之道而美于和。”(同上)和,指阴阳二气和谐交融,天地之美在于和,指阴阳两气协调统一,天地才能生出奉养人的各种美好的东西。以“和”为美,即是指以自然生命的合规律的、协调和谐的发展为美。天地之美,其美在于“仁”,在于“和”,这和董仲舒的哲学思想是一致的,董仲舒把天视为人格神,是将君主神化。那么“天地之美”,与其说是他的美学思想,毋宁说是他的仁君明政下的社会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