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大地湾遗址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大地湾遗址 大地湾遗址位于甘肃秦安县邵店村东。面积约12万平方米,1978—1982年发掘。其延续时代近2000年。该遗址对研究渭河流域新石器时代诸文化的内涵及源流有重要意义。文化堆积可分三大期,分别为老官台文化遗存、仰韶文化遗存、常山下层遗存。老官台文化仅见圆形半地穴式房屋,面积为6—7平方米,墓葬为单人仰身直肢葬。陶器主要有圜底钵、三足钵、三足罐和圈足碗。仰韶文化遗存叉可分早、中、晚三期。早期属半坡类型遗存,房屋为方形或长方形半地穴式,面积一般20平方米,居住面和墙壁多抹以草泥。墓葬多单人仰身直肢葬,亦有少量二次葬者,小孩多用瓮棺葬。陶器面貌基本与关中地区相同。该期出土的猪嘴纹葫芦瓶,绘制极为精美。中期属庙底沟类型。房屋和早期相仿。陶器也基本与关中地区相同。其中人头形器口彩陶瓶颇具特色。晚期为半坡晚期类型,文化面貌与关中地区有较大的差别,而具有较强烈的地方特色。该期房屋以平地起建为主,多长方形,居住面多为白灰面或料礓石面。大规模的房屋在该期大量出现,有代表性的为F401和F901。F401在白灰面上绘有一幅进行巫术活动的地画,画中绘一副棺材,内躺2人,前部有正在舞蹈的巫师。F901则以建筑规模宏伟而著称,总面积达400余平方米,推测复原为四坡顶两侧室重檐的房屋。陶器以橙黄陶为主,彩陶数量较多,花纹多为变体鸟纹、弧线三角、平行弧线纹等。器物以宽平沿为其特征,有瓮、缸、盆、钵、罐、瓶等。 ☚ 庙山坪遗址 灰地儿遗址 ☛ 大地湾遗址 大地湾遗址位于甘肃秦安县邵店村东。面积约12万平方米,1978—1982年发掘。其延续时代近2000年。该遗址对研究渭河流域新石器时代诸文化的内涵及源流有重要意义。文化堆积可分三大期,分别为老官台文化遗存、仰韶文化遗存、常山下层遗存。老官台文化仅见圆形半地穴式房屋,面积为6—7平方米,墓葬为单人仰身直肢葬。陶器主要有圜底钵、三足钵、三足罐和圈足碗。仰韶文化遗存叉可分早、中、晚三期。早期属半坡类型遗存,房屋为方形或长方形半地穴式,面积一般20平方米,居住面和墙壁多抹以草泥。墓葬多单人仰身直肢葬,亦有少量二次葬者,小孩多用瓮棺葬。陶器面貌基本与关中地区相同。该期出土的猪嘴纹葫芦瓶,绘制极为精美。中期属庙底沟类型。房屋和早期相仿。陶器也基本与关中地区相同。其中人头形器口彩陶瓶颇具特色。晚期为半坡晚期类型,文化面貌与关中地区有较大的差别,而具有较强烈的地方特色。该期房屋以平地起建为主,多长方形,居住面多为白灰面或料礓石面。大规模的房屋在该期大量出现,有代表性的为F401和F901。F401在白灰面上绘有一幅进行巫术活动的地画,画中绘一副棺材,内躺2人,前部有正在舞蹈的巫师。F901则以建筑规模宏伟而著称,总面积达400余平方米,推测复原为四坡顶两侧室重檐的房屋。陶器以橙黄陶为主,彩陶数量较多,花纹多为变体鸟纹、弧线三角、平行弧线纹等。器物以宽平沿为其特征,有瓮、缸、盆、钵、罐、瓶等。 ☚ 庙山坪遗址 灰地儿遗址 ☛ 大地湾遗址 大地湾遗址我国黄河上游一处新石器时代以大地湾文化和仰韶文化为主,含有少量马家窑文化的遗址。位于甘肃省秦安县五营乡邵店村东,面积约36万平方米,距今4000—7500年。现已发掘面积约1.2万余平方米。主要遗迹有房址,窖穴和墓葬。已发掘清理的200余座房址分半地穴式和地面建筑两种。其中属于大地湾文化类型的有圆形半地穴式,面积较小。属仰韶文化类型的可分早、中、晚三期。早期(属半坡类型)为方形或长方形半地穴式,面积在20平方米左右,居住面和墙壁抹有草拌泥;中期(与庙底沟类型有共同处)形制与早期相似,但面积增大,有些房屋的居住面和四壁涂有红色;晚期多为长方形地面建筑,居住面以白灰面或料姜石面的居多,有一座房子的居住面上有用炭墨绘的人物和动物图。此期面积大且较高,如F405号房子,长约14米,宽约11米,由东、西、中三间组成,中间的大庭内设两根大的柱子,以块石柱础支垫,草泥包裹,料姜石白灰粉饰。遗物主要是石器、陶器和骨器。石器主要是生产工具,分早、中、晚三期。早期以简单的打制石器为主,有少量略加琢磨的。中期以磨制石器为主,种类和数量较早期大为增加。晚期更出现了精细的复合石器和大型专用磨制石器。大地湾文化的陶器以加细砂红陶为主,种类有钵(圜底或三足)、圈足碗和三足罐等。碗、罐的口沿多呈锯齿状,常见的纹饰为交叉绳纹,部分器物上绘有紫红色宽带纹。仰韶文化的陶器有细泥红陶、夹砂红陶和夹砂灰陶几种质地,器型有钵、罐、瓶、盆、杯、尊等,纹饰有装饰性和彩绘两种,前者为绳纹、附加堆纹、线纹、凹凸弦纹、乳钉纹等,后者由紫红、黑、白等色绘制,有变体鱼纹、鸟纹、蛙纹等动物纹,宽带、弧线、三角、条纹等几何纹和勾叶等植物纹。最为重要和珍贵的陶器有圜底鱼纹彩陶盆、人头形器口彩陶瓶、三人浮雕器口瓶和带有刻划符号的陶器等。大地湾遗址地层叠压关系清楚,延续时间长,遗存丰富,对了解甘肃东部及渭河流域各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内涵、发展及相互关系具有重要意义。1988年,它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遗址 马家窑遗址 ☛ 大地湾遗址 大地湾遗址大地湾遗址是中国众多原始社会仰韶文化遗址中较大的一处,居今约7800年。它以其大量的文物出土、清楚的建筑痕迹,向人们展示了中国黄河中游新石器时代中期的文化遗存。 ☚ 西夏碑 马家窑遗址 ☛ 大地湾遗址 244 大地湾遗址新石器时代以大地湾文化和仰韶文化为主的遗址。位于甘肃省秦安县邵店村东。1978年开始发掘。据测定,大地湾文化为公元前5850年—前5400年,仰韶文化为前4050年—前2950年。现揭露面积1.2万多平方米。大地湾文化发现有圆形半地穴式房子,面积仅六、七平方米,窖穴内有黍和油菜籽。墓葬为单人仰身直肢,有随葬品,个别随葬有猪下颚骨。出土陶器以夹细沙红陶为主,器形主要是圜底钵、三足钵、三足罐和圈足碗。仰韶文化早期遗存属半坡类型。中期与庙底沟类型相近。晚期房子以平地起建为主,系为长方形。陶器以夹砂灰陶为主,并出现了白色和朱红色的彩绘陶。 ☚ 马家窑遗址 磁山遗址 ☛ 大地湾遗址 大地湾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五营乡邵店村东侧。系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距今4000至7500年。总面积36万平方米。已发掘清理房址240处,灰坑342个。出土各类文物8000多件,有早期的打制石器、中期的磨制石器、晚期的复合石器和专用磨制石器,明显地反映出生产工具的进步和生产技术的提高。陶器有红、灰、彩陶。彩陶有紫红、黑、白色,以人头形器口彩陶瓶、圜底鱼纹彩陶盆、三人浮雕器口最为珍贵。纹饰种类较多,有条纹和三角、勾叶、宽带纹及变体鱼、鸟、蛙纹,还有以圆点、弧线、条线组成的几何图案,最重要的是有些陶器上有刻划符号。房址早期多为圆形半地穴式,中期出现平地起建房屋,晚期以平地起建为主,较高大。如下405号房址,长约14米,宽约11米,面积约150平方米。现存四周残墙,高0.1至0.9米,宽0.62至0.7米,墙内有木柱100多根,室内有扶墙柱24根,室外有檐柱28根,中庭两根粗大柱子有块石柱础。柱子均以草泥包裹,料礓石白灰粉饰。另一居住面上有炭墨绘画的人物和动物图案地画,为同期文化遗存所罕见。大地湾遗址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种类齐全,堆积厚,延续时间长,地层叠压关系清楚,为甘肃东部及渭河上游新石器时代考古排列出较系统的编年序列,有重大学术价值。 ☚ 3. 秦安县 街亭旧址 ☛ 大地湾遗址 大地湾遗址仰韶文化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秦安县五营乡邵店村东,坐落在清水河南岸的二级台地上,总面积 275 万平方米,文化层厚 0.5~2 米。1958 年文 物调查 时发 现,1978~1984 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挖掘。现该遗址发掘面积1.37 万平方米,共清理出墓葬79 座、窑址 38 座,灰坑 328 个、房址 242 座、壕沟6 条,出土各类文物 8000 余件,其文化内涵可分为五期,时间在距今 7800—4800 年间。在众多的器物中,尤以人首形器口彩陶瓶、大型彩陶盆最为珍贵。在发掘的数百座房址中,F901 房址规模最大,形制复杂,分主室,东西侧室、后室、门前附属的部分。室内火焙直径为 2.6 米,最大屋柱直径 57 厘米,圆周 2.79 米。建设面积 420 平方米,主室面积130 平方米。专家称其为氏族部落酋长聚会、议事的殿堂,是我国上古时代宫殿式建筑的雏形。在F411 号房址地面上发现用炭黑作颜料绘成的由人物和动物组成的图案,是我国最早的绘画。遗址陶器上的彩绘和纪事符号,是研究我国彩陶和文字起源的重要资料。碳化谷子和油菜籽,可以推断清水河谷是我国最早的粮食和油料作物种植地之一。作为我国西北地区最重要的考古学文化遗址之一,对研究中国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文明的产生、发展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它以文化类型多、延续时间长、历史渊源早、技艺水平高、分布面积广等特色享誉中国考古界,尤其是以完整的原始地形地貌,留存了渭河流域新石器时代一处延续发展了约 3000 年的原始聚落遗存,揭示了中华先民聚落阶段发展的完整性,在国内史前聚落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考古和研究价值。 大地湾第四期房址 F901 ☚ 文物 狼叫屲遗址 ☛ 大地湾遗址 大地湾遗址位于秦安县五营乡邵店村东。面积约36万平方米。1978~1984年,共发掘清理房址200余座, 窑址30多座, 出土各类文物8 000余件。文化遗存分大地湾一期文化(老官台文化)、仰韶文化、常山文化三种类型,延续时间为距今7 800年至4 000年。出土器物明显反映出生产技术由粗到精的发展过程。生产工具中的石器,早期种类和数量都较少,主要是简单的打制石器,兼有少量的略加磨光或琢制石器。中期不但数量和种类增多,而且以磨制石器为主。晚期出现了加工精细的复合石器和大型专用磨制石器,以及骨制品。陶器的发展变化更为明显和典型,已出土的有红陶、灰陶、彩陶,质地分泥质陶和夹砂陶两种,制作方法有手捏制、敷贴摸制、轮制。器型有罐、盆、瓶、杯、尊等。装饰有绳纹、线纹、附加堆纹、乳钉纹、凹凸弦纹。彩陶施紫红色、黑色、白色,纹饰图案有宽带纹、弧线、三角、勾叶纹、条纹和由圆点、条线、弧线组成的几何图线等,以及变体鱼纹、鸟纹、蛙纹。其中以人头形器口彩陶瓶、鱼纹彩陶盆、三人浮雕器口彩陶瓶最为珍贵。引人注目的是部分陶器上有刻划符号, 对探索汉字的起源有重要意义。房址早期多为圆形半地穴式方屋,面积在6~7米之间,室内有一小火塘。中期分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和半坡晚期类型三种:前两种房屋多为方形或长方形半地穴式,面积一般为20平方米左右,居住面和墙壁多抹草泥;半坡晚期类型呈现出强烈的地方特色,房屋以平地起建为主,多长方形,居住面多为白灰面, 出现了类同现代混凝土的光滑坚硬的料礓石地面。具代表性的属F401和F901。F401在白灰居住面上绘表现巫术活动的地画一幅,为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图画;F901为大型原始殿堂式建筑,总面积达400余平方米,推测复原为四面坡两侧室重檐大厅,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墓葬常见单人仰身直肢葬,亦有二次葬者,小孩多用瓮棺葬,属仰韶文化半坡类型遗存。该遗址文化内涵丰富,地层叠压关系清楚,延续时间长久,遗物遗迹丰富。保存极为完整,在全国同类遗址中极为罕见,为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考古排列了较系统的编年序列, 具有重大的考古学价值。特别是大地湾一期文化的发现,将我国同时期文化提前了几百年。现设有大地湾遗址文物保管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柴家坪遗址 大地湾彩陶人头像瓶 ☛ 大地湾遗址五十年代末,发现于甘肃秦安大地湾,1978年以来共清理出房址240座,灰坑342个,壕沟8条,各类文物8000余件,其中有我国历史上年代最早的绘画和记事符号及彩陶等珍品。其时间距今5000至7000多年,最早的文化遗存比仰韶文化早1000多年。反映了我国古代文化的区域辽阔、丰富多彩。大地湾居民已处于氏族繁荣阶段,过着母系氏族社会的生活。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