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摩尼光佛教法仪略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摩尼光佛教法仪略 摩尼光佛教法仪略唐代摩尼教经典。是20世纪初在敦煌莫高窟发现的三部汉文摩尼教残经之一。系由两截残卷组成: 前半截于1907年5月为斯坦因所发现,今藏伦敦大英博物馆,编号为S.3969;后半截于1908年为伯希和所发现,今藏巴黎图书馆,编号为P.3884。前半截卷首题有“摩尼光佛教法仪略一卷”,下署“开元十九年六月八日(731年7月16日)大德拂多诞奉诏集贤院译”,故一般认为它是公元731年由在华摩尼教传教师奉诏翻译的一篇译作。但也有人说它是开元二十年敕禁汉人信奉摩尼教之前,摩尼教传教师奉诏陈辩时所作的一个解释性文件,这里“译”作“释”解。文中依托佛教、攀附道教的内容也不可能译自中亚语摩尼教经典。现存《仪略》残卷计1540余字,分成六章,《托化国主名号宗教第一》介绍教主摩尼创教的历史; 《形相仪第二》描述教主摩尼的神圣光辉形象; 《经图仪第三》列举摩尼教的主要典籍;《五级仪第四》专述摩尼教团的组织结构; 《寺宇仪第五》专谈摩尼教寺院制度; 《出家仪第六》专言该教出家僧侣应掌握的基本教义,即二宗三际论。它概括了唐代摩尼教的基本面貌。 ☚ 摩尼教七经 摩尼教残经一 ☛ 摩尼光佛教法仪略 摩尼光佛教法仪略唐代摩尼教经典。是20世纪初在敦煌莫高窟发现的三部汉文摩尼教残经之一。系由两截残卷组成: 前半截于1907年5月为斯坦因所发现,今藏伦敦大英博物馆,编号为S.3969;后半截于1908年为伯希和所发现,今藏巴黎图书馆,编号为P.3884。前半截卷首题有“摩尼光佛教法仪略一卷”,下署“开元十九年六月八日(731年7月16日)大德拂多诞奉诏集贤院译”,故一般认为它是公元731年由在华摩尼教传教师奉诏翻译的一篇译作。但也有人说它是开元二十年敕禁汉人信奉摩尼教之前,摩尼教传教师奉诏陈辩时所作的一个解释性文件,这里“译”作“释”解。文中依托佛教、攀附道教的内容也不可能译自中亚语摩尼教经典。现存《仪略》残卷计1540余字,分成六章,《托化国主名号宗教第一》介绍教主摩尼创教的历史; 《形相仪第二》描述教主摩尼的神圣光辉形象; 《经图仪第三》列举摩尼教的主要典籍;《五级仪第四》专述摩尼教团的组织结构; 《寺宇仪第五》专谈摩尼教寺院制度; 《出家仪第六》专言该教出家僧侣应掌握的基本教义,即二宗三际论。它概括了唐代摩尼教的基本面貌。 ☚ 摩尼教七经 摩尼教残经一 ☛ 摩尼光佛教法仪略 《摩尼光佛教法仪略》本世纪初发现于敦煌的摩尼教经典之一,为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住持长安摩尼寺的摩尼高僧奉玄宗的命令撰写的,是一部解释摩尼教仪规的书。该书谈到摩尼创教时撰写经典的事实,说他“腾七部以作舟航”(意为:写了七部经书,作为普渡众生的舟船),并列举了摩尼的七部经书,它们是: ☚ 沙卜拉干 摩尼教的“十戒”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