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摩尼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摩尼约216—277Mani摩尼教的创始人。生于南巴比伦安息王族家庭。父帕蒂克为基督教徒。约二十五或三十岁时,吸取袄教、基督教、佛教以及诺斯替教派的一些思想,提出自己新的信仰,自称是上帝选派的最后的“先知”。认为宇宙有光是神(即善神)和黑暗神(即恶神)。世界原由光明神所造,但已被黑暗神腐蚀。主张善恶二元论。曾到波斯、印度北部和中国西部旅行。242年回国后,在萨珊王朝统治的伊朗各地建立教团。但因其信仰和活动不利萨珊王朝的统治,在国王瓦拉姆一世执政时被宣布为异端,本人被处死,教徒亦受到迫害。 摩尼mó ní宝珠。梵语译音。顾况《谅公洞庭孤桔歌》:飞花檐葡旃檀香,结实如缀摩尼珠。元稹《醉别卢头陀》:顿见佛光身上出,已蒙衣内缀摩尼。 摩尼 摩尼梵语音译。意译为珠、宝、如意等。原指珠宝总类,这里用来特指一颗宝珠。 ☚ 王灵官 游奕灵官 ☛ 摩尼 摩尼张伯端《西江月》:“圆光一颗好摩尼,利物兼能自利。”玄应《音义》:“摩尼,珠之总名。”《涅槃经》九曰:“摩尼珠,投之浊水,水即为清。”又慧苑《音义》:“摩,末也,云垢。尼,谓离也。谓此宝光净不为垢秽所染。” ☚ 慧剑 瞿昙 ☛ 摩尼古代波斯人末摩尼创立的宗教,晋代传入中国,唐时流行于长安、洛阳等地,后被禁。此教以光明与黑暗为善恶之本原,摩尼是光明的代表。又称明教、明尊教。见《新唐书·回纥传上》。 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下) > 諸教部 > 摩尼教派教職(附) > 摩尼3 摩尼3 móní 亦作“末尼”。我國文獻中泛稱摩尼教僧侣。唐·李肇《國史補》卷下:“回紇常與摩尼議政,故京城爲之立寺。其法日晚乃食,敬水而茹葷,不飲乳酪。其大摩尼數年一易,往來中國;小者年轉江嶺。”《舊唐書·回紇傳》:“〔貞元〕十二月二日,宴歸國迴鶻摩尼八人,令至中書見宰臣。”宋·志磐《佛祖統紀》卷四十:“會昌三年,敕天下末尼寺並令廢罷。京城女末尼七十人皆死。在回紇者流之諸道,死者大半。”《宋史·大食國傳》:“〔咸平〕六年,又遣使婆羅欽三摩尼等來貢方物。摩尼等對於崇政殿,持真珠以進,自云離國日誠願得瞻威顏即獻此,乞不給回賜。” 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下) > 諸教部 > 摩尼教 > 摩尼2 摩尼2 móní 摩尼教的創始人。216年4月14日生於南巴比倫安息王族家庭。父親帕提格是當地一個實行浸禮和節慾的教派的信徒。據說摩尼十二歲時即得到推茵(知己的天使)的啟示,開始醞釀新的教義,在一次長老會上被開除出其父的教派。二十四歲再次得到推茵的啟示,開始向其父及家庭成員傳播新教,并從海路到印度河流域傳教。薩珊王朝統治者沙卜爾一世登基時返回波斯,摩尼得到沙卜爾的皈依和支持,從而正式向臣民公開宣講他的二宗三際根本教義,摩尼教正式誕生並在波斯全境廣泛傳播。因其信仰及活動威脇了貴族利益以及薩珊王朝國教瑣羅亞斯德教的統治,沙卜爾死後,瓦赫蘭一世繼位後不久就下令將摩尼釘死在十字架上。然而摩尼教已經確立,教徒們把摩尼視爲繼瑣羅亞斯德、佛陀、耶穌之後被大明神派到世間的最後一位先知。摩尼的宗教思想得到長期廣泛的傳播。 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上) > 佛家法物部 > 法器供具 > 摩尼1 摩尼1 móní 亦作“末尼1”。梵語譯音。亦稱“摩尼珠”。意爲寳石、珠玉。後亦泛指佛珠。晉·葛洪《抱朴子·廣譬》:“摩尼不宵朗,則無别於磧礫。”晉·法顯《佛國記》:“〔師子國〕多出珍寳珠璣,有出摩尼珠地,方可十里。”《涅槃經》九:“如摩尼珠,投之濁水,水即爲清。”唐·玄奘《大唐西域記·藍摩國》:“〔太子〕於天冠中解末尼寳,命僕夫曰:‘汝持此寳,還白父王。’”唐·顏真卿《撫州戒壇記》:“嚴身瓔珞,照耀有摩尼之光。”明·彭大翼《山堂肆考》一:“佛珠曰摩尼珠。以喻法性圓明清淨。不染穢污也。故唐詩:唯有摩尼珠,可照濁水源。”清·趙翼《村舍即事》詩:“床無阿堵煩人舉,手有摩尼誦佛持。” 摩尼 摩尼约216—约276Mani亦译牟尼。摩尼教的创始人。波斯人。宣传善恶二元论,自称为最后的“先知”。被波斯王萨波尔一世放逐,旅行于东方各地,传说曾到过印度北部和中国西部。约公元276年冒险回国,被处死。 ☚ 明教 二宗经 ☛ 摩尼 摩尼约216—约276Mani亦译牟尼。摩尼教的创始人。波斯人。宣传善恶二元论,自称为最后的“先知”。被波斯王萨波尔一世放逐,旅行于东方各地,传说曾到过印度北部和中国西部。约公元276年冒险回国,被处死。 ☚ 明教 二宗经 ☛ 摩尼 摩尼公元216—276年为Mani的汉字音译,摩尼教的创始者,波斯国(教义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光明和黑暗二神在主宰,光明代表善的一方,黑暗代表恶的一方。长期斗争的结果,善必战胜恶,光明必战胜黑暗。摩尼将其教义在国中宣扬,遭到当时波斯的国教——袄教的强烈抵制和反对,于是前往罗马帝国东境和印度北境传教。萨珊王朝的沙卜尔一世继位之后,摩尼时来运转,他被允许回国,将自己的教义写成经典,并以国王的名字命名,称之为“沙卜尔干(Sabuhragan)”,意为“沙卜尔时代的圣经”,将它献给国王,得到国王的赞许,有了传教的自由,因此在他身边迅速集中了一批虔诚的弟子。沙普尔一世死后,新王继位,袄教势力大举反攻,摩尼于公元277年被捕入狱,瘐死狱中。摩尼教受到迫害,不能在波斯立足,其弟子于是四出传教,开始在各地建立摩尼教会。 ☚ 金瓶掣签 摩尼教 ☛ 摩尼❶梵文音译,即宝珠。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