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於崖壁之宗教形象。古代宗教雕塑藝術之一。從現存遺址看,東漢即已有之,唐宋尤多,明清逐漸消亡。分佈遍及山西、河南、甘肅、四川、江蘇、浙江、福建、山東、遼寧等省。具代表性者有:連雲港孔望山、雲崗曇耀五窟、龍門西山三佛龕與奉先寺、福州普陀巖、杭州飛來峰、南京樓霞山等處摩崖造像,而以孔望山造像爲最早發現,以四川境内最多最廣,藝術性最强,著名的有巴中南龕、廣元皇澤寺與千佛崖、大足寳頂山與北山摩崖造像。此種造像多以高浮雕及半圓雕爲主體,依山造型,内容及風格演變與石窟造像基本同。造像以佛教爲主,兼及其他宗教等。多處於露天,或在其前配以木構建築物等。摩崖造像與石窟造像同是宗教雕塑重要類别,在我國雕塑藝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參見本類“石窟造像”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