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塞Sài

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颇广:今北京、上海、山西之运城、甘肃之酒泉等地均有分布。《郑通志》、《续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❶郑樵注云:“‘入声’。天竺胡人之姓,即释种也。”
❷《姓氏考略》据《姓苑》注云:“南越人有塞姓。”
❸又注:“《汉书·西域传》有塞种。塞姓即塞种之后。”
唐代有塞默羯;明代直隶保安州有塞氏(见《续通志·氏族略》)。


塞Sè

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 引 《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并注此音,旧归“入声”部。其注云: “天竺胡人之姓,即释种也。”
一音sài,为现行姓氏。

塞sāi

❶掩蔽。杜甫《赠韦七赞善》:北走关山开雨雪,南游花柳塞云烟。
❷满足。黄滔《送人明经及第东归》:知君已塞平生愿,日与交亲醉几场。
❸时运不通,困顿。皮日休《三羞诗》之一:利则侣轩裳,塞则友松月。

1.sāi ❶充實,充滿。王粲《七釋》:“叡哲文明,允恭玄塞。”
❷堵,阻隔。桓譚《仙賦》:“精神周洽,鬲塞流通。”
2.sài ❶邊界,險要之處。劉歆《遂初賦》:“於是勒障塞而固守兮,奮武靈之精誠。”張衡《西京賦》:“左有崤函重險桃林之塞。”
❷通“簺”,古代的一種博戲。邊韶《塞賦》:“始作塞者,其明哲乎。”

当前位置:主页 > 汉字大全 > 通假字 >

 塞,堵塞、填塞。《诗·豳风·七月》:“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1.通“簺” sai
〔例一〕 《说文》:“簺,行棊相塞谓之簺。”王筠《句读》:“通作塞。”《庄子·骈拇》:“问穀奚事?则博塞以游。”《释文》:“塞,博之类也。”博塞,博簺,古代一种赌博游戏。塞通“簺”。
〔例二〕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招聚博塞,古谓之囊家。”
塞,心母、职部;簺,心母、职部。心母双声,职部迭韵,属双声迭韵通假。
2.通“賽” sai
〔例一〕 《后汉书·曹节传》:“诏令太官给塞具。”注:“塞,报祠也。……字当为赛,通也。”塞具,祭祀用具。塞通“赛”。
〔例二〕《文选》阮籍《为郑冲劝晋王牋》:“西塞江源,望祀岷山。”李善注:“塞,谓报神恩也。”塞,酬神祭。塞通“赛”。
塞,心母、职部;赛,心母、职部。心母双声。职部迭韵,属双声迭韵通假。
  • 上一篇:堣
  • 下一篇:塋

塞sāi

❶堵塞。《豳风·七月》五章: “穹窒熏鼠,塞向墐户。”朱熹《集传》:“于是室中空隙者塞之,熏鼠使不得穴于其中,塞向以当北风,墐户以御寒气。”陈奂《传疏》:“塞向者,填塞西室之北牖也。”
❷诚实,实。《大雅·常武》六章: “王犹允塞,徐主既来。”孔《疏》: “王之谋虑,信而诚实。”朱熹《集传》: “允,信。塞,实。”

☚ 数   塞渊 ☛

读音s·ai(-),为ai韵目,属ai—uai韵部。先代切,去,代韵。
❶堵;堵塞;填满空隙。
❷塞子,即能堵住器物的东西。如:瓶塞子。

上一条: 下一条:

读音s·e(ˋ),为e韵目,属e—ie—üe韵部。苏则切,入,德韵。
❶[塞音]气流通路紧闭后突然打开而发出的汉语拼音的辅音,如b、p等。
❷[塞责]不负责任。

上一条: 下一条:

读音s·ai(ˋ),为ai韵目,属ai—uai韵部。先代切,去,代韵。
❶要塞;边界上的险要地方。
❷酬神。《韩非子》:“杀牛塞祷。”

上一条: 下一条:

塞sāi

❶堵:不好冒水啦!快砍个木楔子~住。(《吉林文艺》)
❷强加,强给:有没有地方我可不管,无论如何你也得想办法把她给~去!(陈世凯《岁月踏歌》)

塞sěi

❶蔽;遮掩。例:捂~住、盖~住。
❍ 遮~住怕人看见。
❷充实;充满。例:吃饱了拧~实,咥~美!
❍ 装~满,~实(nián)。
❸当;抵偿。例:先押~上,当赔偿。
❍ 瞎好给~几个钱算了。
❹放进,强行放进。例:求人办事拧给~钱。
❍ 拧给搁~进去!
《玉篇》:“塞,蔽也。”又“塞。实也,满也。”《汉语大字典》:“塞,当,抵偿;放进,强行放进。”

塞sāi

戏言吃。常指吃相不文雅或食量大。〔例〕锅里有粥,还不快塞去!(录19)∣吃不了就使劲塞,咱们这是野餐。(朔3.240)∣陈主任夹了一块本身毫无味道、纯粹是规格标志的海参塞到嘴里。(爱416)

塞sɛi213

❶堵住口子: 瓶~,饭总能把嘴~住么,还说着呢。
❷填满空隙: 箱子里~了件衣服。给单位~三个人。《集韵》: “悉则切,填也,隔也。” 《礼记·月令》: “孟冬天地不通,闭~成冬。”
❸读上声 “塞” 为可做屏障的险要地方: ~外,四~扼要。《广韵》: “国之扼险曰塞。” 《史记·苏秦传》: “秦四~之固,披山带渭。” 中古曾摄开口三等庄组入声字今固原读[ɛi]韵。

〔sai〕 1.nzout: 把手巾~~进口袋里。geud ghob xangtnzout zhaot kout bol. 2.ghangb: ~炮眼。ghangbkhud paot.3.nchad: 吃肉~牙了。nongx nieax nehadxand. 4.jid cud: 酒罐要~好。jaot bad joud lies jidncud jid rut.
塞子 〔sai·zi〕 bud ncud.

塞seik23[sεiɂ]

❶堵塞
⊳沟~去(下水道堵塞住)|车~去(车堵塞了)。
❷噎
⊳饭食~去(吃饭噎住了)。

{}6715曾孙。客话。广东从化吕田〖〗。粤语。广东广州〖〗。木鱼书《刘辰采药》:「今日男儿孙与~,美酒饰来大囊沾。」广东增城〖〗、佛山〖〗、阳江〖〗、台山台城〖〗。香港〖〗。澳门〖〗。闽语。广东中山隆都〖〗。曾孙女。客话。广东从化吕田〖〗。粤语。广东增城〖〗、三水〖〗、鹤山雅瑶〖〗、东莞莞城〖〗、宝安沙井〖〗。香港〖〗。闽语。广东中山隆都〖〗。孙子。粤语。广东恩平。清同治甲子年《广东省志》:「恩平孙曰~。」广东东莞、开平、电白。架着楼板的木头。吴语。浙江金华岩下〖〗。楼~。吃;贪吃;过多地喂食。北京官话。北京〖〗。别老~孩子。冀鲁官话。天津〖〗。这丫头,~完饭不知哪儿疯去了。客话。罗翙云《客方言・释言》:「詈人贪食曰~。」偷偷地打人。湘语。湖南长沙〖〗。~他两拳。使牢固。胶辽官话。山东牟平〖〗。摔打。中原官话。山东济宁〖〗。~破了。腌(菜),多指腌一两天就吃。吴语。浙江金华岩下〖〗。散架。吴语。江苏无锡〖〗。藏。吴语。浙江金华。拥挤。胶辽官话。山东牟平〖〗。人太~了。笨;不聪明。粤语。广东阳江〖〗。东西充足。古方言。《方言》第六:「~,安也。」晋郭璞注:「物足则安。」聋。闽语。福建福州〖〗。

塞se

❶堵塞,阻塞。《诗经·豳风·七月》:“穹窒熏鼠,~向墐(jin)户。”(穹窒:把房子封严。向:朝北开的窗。墐:用泥封堵。户:门。)韩愈《原道》:“不~不流,不止不行。”
❷充满。杜甫《往在》诗:“士庶~关中。”(士庶:士大夫和老百姓。关中:地名。)王符《潜夫论·浮侈》:“今举世舍农桑趋商贾(gu),牛马车舆填~道路。”(举世:全天下的人。舍:放弃。趋:奔向。贾:商人。舆:车。)(sai):边关,险要的地方。《史记·周本纪》:“今又将兵出~攻梁,梁破则周危矣。”李商隐《泪》:“人去紫台秋入~ ,兵残楚帐夜闻歌。”(去:离开。紫台:皇宫。)

❶〈流〉辽宁沈阳指打;揍。
❷〈流〉辽宁沈阳指数落;斥责。塞,音sei。

塞sāi

❶堵住;填入
 △ ~住∣~进去。
❷塞子,堵住容器口或孔洞的东西
 △ 瓶~。
另见本页sài;688页sè。


塞sài

可供据守御敌的险要地方
 △ 关~。
另见本页sāi;688页sè。


塞sè

意义跟“塞(sāi)”
❶相同,只用于成语和某些双音节词
 △ 堵~。
另见684页sāi;684页sài。

❶堵;填满:~洞。
❷用来堵住容器口使内外隔绝的东西:~子︱活~︱瓶~︱软木~儿。
另见 sai;se。


边界上的险要地方:~外丨外~︱要~丨厄(e)~丨~翁失马。
另见 sai;se。


义同“塞”(sai),用于书面语词中:~音︱~责︱堵~︱蔽~︱充~︱壅(yong)~︱淤~︱梗~︱拥~︱闭~︱阻~︱鼻~︱窒(zhi)~︱搪(tang)~︱语~︱不~不流︱闭目~听︱敷衍~责︱顿开茅~。
另见 sai;sai。

塞sāi

❶ 堵住:塞车│下水道塞住了。
❷ 把东西填入有空隙的地方:用棉花塞紧│抽屉里塞满了东西。
❸ 塞子:软木塞│耳塞。
另见本页sài、443页sè。


塞sài

可做屏障据守御敌的险要地方:边塞│要塞│关塞。
另见本页sāi、443页sè。


塞sè

堵住:闭塞│阻塞│茅塞顿开│敷衍塞责。
【提示】多用于成语和某些合成词中。
另见440页sāi、440页sài。

塞sāi

把东西放进有孔的地方。
【词汇】活塞︱耳塞︱加塞︱塞车
【例句】老黄鹂把小虫塞到一只小黄鹂的嘴里。
 ❍ 从大妈家出来,又给几家送了信,一摸邮袋,不知是谁给我悄悄地塞进了几个熟玉米棒子。
【近义】放︱搁︱装︱堵
【反义】取︱拿

见〔壅塞〕

塞sái;sāi

过多地吃或喂。如:没时没会儿乱~。/别老~孩子。/“胡吃海~”无节制地胡乱吃东西。

塞sai

另见sai、se。塞车 塞子 堵塞 耳塞 活塞 加塞儿 瓶塞栓塞 火花塞 软木塞


塞sai

另见sai、se。塞北 塞外 边塞 关塞 要塞 塞翁失马


塞se

另见sai、sai。塞音 塞责 鼻塞 闭塞 蔽塞 充塞 堵塞梗塞 栓塞 搪塞 拥塞 壅(yong)塞1 淤塞 语塞 阻塞 塞擦音不塞不流 茅塞顿开 闭目塞听 敷衍塞责 顿开茅塞

塞(一)sāi (二)sè (三)sài

【辨形】下是土。13画。会意。
【辨义】 塞(一) sāi
❶ 堵住,填装进去:塞尺|塞洞|塞规|塞住|塞包袱|加塞儿|夹塞儿|两豆塞耳。
❷ 塞子:耳塞|活塞|瓶塞|旋塞|软木塞。
(二)sè义同“塞(一)sāi”,用于若干书面语词:塞音|塞擦音|鼻塞|闭塞|蔽塞|充塞|堵塞|梗塞|栓塞|搪塞|拥塞|壅(yōng)塞|淤塞|窒(zhì)塞|阻塞|不塞不流|茅塞顿开|抑塞磊落|闭塞眼睛捉麻雀|拔本塞原|闭目塞听|顿开茅塞。
〔塞责〕对自己应负的责任敷衍了事:敷衍塞责。
〔语塞〕无言可对。
(三)sài可做屏障的险要地方:塞外|塞翁失马|边塞|厄塞|要塞。
〔莱塞〕译音词。即激光、激光器、激光放大器。
【辨析】三音近义,都含“堵塞”的意思。区别在于:
一、词义着重点不同:塞(一)sāi着重表示“装填”的意思;(二) sè着重指“塞住,不通”;(三)sài指可作屏障的地方,含“堵住,阻挡”义。
二、使用时语体色彩不同:塞(一)sāi用于口语;(二)sè,(三)sài二音用于书面语。

塞sai

❶把东西放进有空隙的地方或从缝隙中填人:包装易碎物品时最好~一些纸屑|是谁把信从门缝中~进来的?
❷胡乱地放:你怎么把脏衣服都~在枕头下面? |你看你的抽屉里都~了些什么?
❸堵(住):下水道被什么东西~住了|快把这窟窿~住。
❹强使对方接受:秀英把孩子~进丈夫怀里,竟自出门去了|班长把最后剩下的几块饼干~进一个小战士的手里。
❺(~儿)塞子:保温瓶的~儿都是软木做的|药瓶的~儿拔不出来了。注意在某些合成词中,“塞”读作se,如:堵塞、闭塞、阻塞、塞责。

塞sāi

同“㩙”:(芳官)右耳眼内只~着米粒大小的一个小玉塞子。(六三·1488)将五间大厅,三间抱厦,内外廊檐,阶上阶下,两丹墀内,花团锦簇,~的无一隙空地。(五三·1242)
另见 sai;se。


塞sài


塞sè

另见sai;sai。

❶充實。《詩經·鄘風·定之方中》:“匪直也人,秉心塞淵。” 鄭玄箋: “塞,充實也。”《禮記·中庸》: “國有道,不變塞,强者矮。” 鄭玄注: “塞猶實也。”
❷充窒。《儀禮·既夕禮》:“瑱塞耳。” 鄭玄注: “塞,充窒。”
❸充滿。《禮記·祭義》: “故曰致禮樂之道,而天下塞焉,舉而錯之無難矣。” 鄭玄注: “塞,充滿也。”《禮記·孔子閒居》: “志氣塞乎天地。” 鄭玄注: “塞,滿也。”
❶道德純備。《尚書緯考靈曜》: “放勳欽明,文塞晏晏。” 鄭玄注: “道德純備謂之塞。”

古代名物 > 地物類 > 土部 > 區劃 > 塞1
1  sài

指邊境,邊塞。《荀子·彊國》:“其(秦)在趙者,剡然有苓而據松柏之塞。”楊倞注:“松柏之塞,蓋趙樹松柏與秦爲界,今秦據有之。”又:“雖爲之築明堂於塞外而朝諸侯,殆可矣。”注:“塞外,境外也。”宋·陸游《書憤》詩:“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清·納蘭性德《采桑子·九日》詞:“深秋絶塞誰相憶,木葉蕭蕭,鄉路迢迢。”


古代名物 > 遊戲類 > 遊藝部 > 博具 > 格五 > 塞
塞  sāi

即格五。


古代名物 > 武備類 > 城野戰具部 > 地勢 > 塞2
2  sài

險阻之處。《吳子·論將》:“名山大塞,十夫所守,千夫不過。”《吕氏春秋·有始》:“山有九塞,澤有九藪。”高誘注:“險阻曰塞。”清·納蘭性德《百字令·宿漢兒村》詞:“榆塞重來冰雪裡,冷入鬢絲吹老。”


古代名物 > 地物類 > 土部 > 區劃 > 塞2
2  sài

特指東北邊境。《漢書·佞幸傳·鄧通》:“家居,居無何,人有告通盗出徼外鑄錢”唐·顏師古注:“東北謂之塞,西南謂之徼。塞者,以障塞爲名。”

拔;插、塞

○拔bá

(动)把固定或隐藏在其他物体里的东西往外拉;抽出:~除|~取|~出|~刺|~草|连根~|虎口~牙|~苗助长|~刀相助|~树撼山 |剑~弩张|雁过~毛|坚韧不~。

●插chā

(动)把长形或片状的东西放进、挤入、刺进或穿入别的东西里:~入|~进|~花|~秧|~条|~枝|直~云霄|~翅难飞|见缝~针|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柳柳成荫。

●塞sāi

(动)把东西放进有空隙的地方;填入:~漏洞|~窟窿|~牙缝|用棉花~进去|~得满满的|~得鼓鼓囊囊|担雪~井|两豆~耳。

塞←→流sāi ← → liú

塞:堵住,使之不流动。
流:流动。
【例】 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它们之间的斗争是生死斗争。(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塞sāi

〖动词〗
一、阻止,堵塞,堵住(10)。《臧哀伯谏纳郜鼎》:君人者,将昭德塞违。——做君主的,要发扬美德,遏止邪恶。《单子知陈必亡》:而道路若塞。——可是道路还像塞住一样。《愚溪诗序》:塞其隘。——堵塞它狭窄的地方。
二、充塞,充满,塞满(6)。《诸葛亮后出师表》:众难塞胸。——众多的疑难塞满胸中。《送李愿归盘谷序》:从者塞途。——跟随的人塞满道路。《潮州韩文公庙碑》:而塞乎天地之间。——充满在天地之间。
三、抵偿(1)。《杨恽报孙会宗书》:自以夷灭不足以塞责。——自认为遭受杀戮也不能够抵偿罪责。


塞sài

〖名词〗
边界险要之处(1)。《虞师晋师灭夏阳》:夏阳者,虞、虢之塞邑。——夏阳是虞国、虢国的边塞要邑。

塞sài

❶ 险要之处,要塞。《吕氏春秋·有始》:“土有九山,山有九~。”《隆中对》:“益州险~,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特指边境,边关。《塞翁失马》:“居一年,胡人大入~。”范仲淹《渔家傲》:“~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陆游《书愤》:“~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❷ 酬神的祭祀。后来写作“赛”。《韩非子·外储说右下》:“秦襄王病,百姓为之祷,病愈,杀牛~祷。”《汉书·郊祀志上》:“冬~祷祠。”
另见本页sāi、544页sè。


塞sāi

(旧读sè)❶ 堵塞,填塞。《诗经·豳风·七月》:“穹窒熏鼠,~向墐户。”(向:朝北开的窗户。墐:用泥涂抹。)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源而欲流长也。”
❷ 障蔽,阻隔。《列子·愚公移山》:“惩山北之~,出入之迂也。”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忠谏之路也。”
❸ 充满。《孟子·公孙丑上》:“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于天地之间。”李白《行路难》之一:“欲渡黄河冰~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袁枚《黄生借书说》:“汗牛~屋,富贵家之书。”
❹ 抵偿,应付。《汉书·于定国传》:“将欲何施,以~此咎?”《促织》:“留待期限,以~官责。”
❺ 时运不好,与“通”相对。韩愈《驽骥》:“孰云时与命,通~皆自由?”
❻ 诚实。《诗经·大雅·常武》:“王犹允~,徐方既来。”(允:确实。徐方:古代诸侯国。)《尚书·皋陶谟》:“……简而廉,刚而~,强而义。”
另见本页sài、544页sè。


塞sè

义同“塞sāi”。用于某些合成词。如“塞音”。
另见539页sāi、539页sài。

*

C8FB
(一)se堵;阻;填:堵~/闭~/搪~/~责/~擦音。
(二)sai❶堵;阻;填:~车/把那个洞~上。
❷强行放进;硬给:把钱往我手里一~,让我给他买烟去/姥姥~他一个红纸包儿,说是压岁钱。
❸堵器物口的东西:木~/瓶~。
(三)sai边境;边境上可作屏障据守的险要地段或建筑:~外/~北/要~/边~。

阻塞

阻塞

阻(阻节;阻隔;梗阻) 塞(涸塞;堵塞;充塞;蔽塞;遏塞;鬲塞;逼塞;抑塞;柴塞;厄塞;哽塞;痞塞;闭塞;障塞;隐塞;翳塞) 障(障隔;障距) 梗(梗塞;梗阻;梗涩;梗碍;梗逆;梗棘)雍(雍塞;蔽雍) 壅(壅否,壅阻;壅沮;壅底;壅闭;壅蔽;壅滞;壅噎;壅积;壅离;壅塞;壅防;壅遏;闭壅;蔽壅) 滞(滞塞;滞涩;滞越;滞著;滞疐;重滞;淤滞) 拥(拥阏;拥塞) 窒(窒息;窒碍;窒塞;阂窒) 鲠(鲠塞;横~) 噎(噎塞) 阸(阸塞) 陻(陻塞) 闭(闭雍;郁闭)屯(屯咽) 湮(湮厄;湮塞;郁湮) 堙(堙厄;堙厄;堙窒;堙塞;堙阻;堙郁) 否(否塞) 隔(~断;拥隔) 瘀 阏(阏遏) 阒咽(玉车~) 痞结 榛碍 郁结阔绝 淤洳
奸臣当道,阻塞贤路:酒酸不售
交通阻塞:塞车 堵车
水道、血管等被沉积物堵塞:淤(淤塞;淤积;淤滞;淤阏;淤涩;雍淤)廞(廞塞) 淀塞 堙淀 症噎 瘀塞 梗壅 堙废
沉滞,沉积不通:湛滞(川泽~)
体内某部位血液瘀滞:瘀血
水浅淤塞:浅淀 浅涩
堆积堵塞:堆堵
阻塞郁结:阏郁
闭塞郁结:闭结
停滞阻塞:顿塞 顿阻
坍塌窒塞:颓塞
颠仆阻塞:颠阻
荒芜阻塞:芜梗
险要阻塞:隘阻 险厄
崎岖阻塞:险塞 险涩
茅草所阻塞:茅塞
一天天地堵塞起来:日堙月塞
完全堵塞:穹窒
(有障碍,不能通过:阻塞)

另见:险阻

☚ 不通   断绝2 ☛

堵塞

堵塞

堵(~住;~上;~截;堵挡;~满;~死) 杜(杜禁) 拥(~散)防(壅防) 陻 堙(~厄;~塞;~窒;~井) 湮 塞(~洞;充塞;镇塞;遏塞;逼塞;厄塞;掩塞;填塞;阻塞) 厌(~其源) 久 扼(扼塞;阻扼) 壅蔽 壅遏 间执(~馋口)
塞住耳朵:充耳
阻塞交通:碍塞 禁断
 堵塞道路:柴路 阻路 遮路 枳道(~不前) 断道
 把道路堵住:拥道
堵塞决口:堵口
 护堤堵缺:护塞
 筑堤堵塞:堤塞
堵塞漏洞:堵漏
钳制堵塞:钳塞
阻止,堵塞:止塞
填塞,堵塞:陻塞
堵塞使断绝:阻断 阻绝 拥绝 掩绝 堵绝(~漏洞)
 阻断水流:断流 辍流
 防卫堵绝:防塞
堵塞净尽:遏灭
(阻塞洞穴、通道使不通:堵塞)

另见:添加 补充

☚ 覆盖1   填塞 ☛

险地

险地

阸(阸塞;冲阸) 阻 厄塞 厄险
险要的地域:雄图
险要的地方:隘(险隘) 镇 险厄 险阸
险阻、险要的地方:
险隘要害之处:隘害
危险的地段或区域:险段
险要之处:塞 厄 险狭 险隘 阸陿 阸狭
形势险要之处:咽颔
山势险阻之处:山险
天然险要之地:天险(长江~)
雄奇险要之地:雄胜
可作屏障的险要之地:
险要阻塞之地:险阻 险扼
险阻聚合之处:险凑
高峻险要之地:岩险
高而险的地方:高危
凶险之地:鬼门关
险恶之地:彪口
深险之区:险奥
艰险可怕的地方:畏区
极危险的地方:虎穴
非常危险的地方:虎穴狼巢 龙潭虎穴 龙潭虎窟 龙渊虎穴 虎穴龙潭 虎窟龙潭 饿虎之蹊 虎狼之穴
最艰难、最危险的地方:刀山火海 刀山血海 刀山剑树 刀山剑林 刀山戟林 刀树剑山 剑树刀山 火海刀山
极其危险的地方:刀头剑首不测之渊 不测之险
(险要的地方:险地)

另见:危险 地势 境地

☚ 近地   要地 ☛

容器

容器

各种容器的通称:
古代的一种容器:豆 罍
古祭祀、宴享时用以盛黍稷稻粱的容器:
大的容器:海(~碗;墨~)
容器狭小:器小
塞在容器口使隔断的东西:塞(~子;瓶~;栓~)
容器通外面的部分:口(瓶~;枪~)
(盛物品的器具:容器)

☚ 古代盛器   盛液器 ☛

器物各部

器物各部

器物上便于握持的部分:把(把手;把柄;斧~;锄~;枪~;车~) 柯(斧~) 欛(欛柄) 靶 梃子
器物上便于提系的部分:梁(桶~;提梁) 纽 鋬(壶~)
器物两旁供人提的部分:耳子
器物上用于操作、转动的部分:
器物破口或残缺部分:碴(碗~子)
器物上象颈的部分:颈(瓶~;曲~)
器物上像棍的部分:杆(笔~;枪~)
某些器物的附属部分:衣(弓~;炮~) 塞(~子;瓶~) 盖(瓶~;缸~) 座(~子;底~)
器物上可开关的机件:栓(门~;枪~)
器物的脚:

☚ 鼓出部分   物的各处 ☛

充满

充满

充(充罗;充格;充塞;充仞;充牣;充斥;充周;充备;充溢;充盈) 足 满(满实;满盈;平满;贯满;溢满;塞满;布满;冲满)阗(阗溢;阗噎) 弥(弥竟;弥罗;弥漫;弥满;弥靡) 横(横梗;老气~秋) 实 塞(横塞;允塞;阗塞;拥塞) 弸(~中彪外)载 涨 拍(拍满;拍塞) 盈(盈仞;盈指;盈满;盈衍;满盈) 牣(填牣;实牣) 蟠(蟠泊;蟠满) 亿 填(填满;填盈;填溢;填塞) 簉 迷漫 饱含 饱和 贯蔽 贯洽 磅礴 旁薄 洋溢 连溢 焕衍 颠实 泔淡
充满,没有空隙:填如
充满的:饱(饱胀) 快满 盈满 足实醲实
充满内心:实心
充满大地:载地
充满空间:填咽
积满,充盈:愤盈 愤盛
融合充满:融溢
全部充满:流羡 积意 饫沃
充满到无空隙:填如
充满的样子:盎盎 蟠薄
气氛、趣味等充溢的样子:盎然
(填满;布满:充满)

☚ 满   充塞 ☛

填塞

填塞

填(~充;~补;~土;~沟;~海;~平) 充(充填;充塞;~电) 瑱 阗 塞(~洞;塞堵) 湮(堑山~谷) 揎 擩(~进)
塞进:掖(~紧;~进)
藏,往里塞:
填塞空缺:垫(~底) 褽
用熔化的金属填塞空隙:
填满:塞满
 填塞得凸起来:鼓鼓囊囊
铲平或填平:平毁 陵夷
填实墓穴:满坎(~无空)

☚ 堵塞   开通 ☛

塞sāi (或读sè);sài

(一) 苏侧切,入德。
❶堵塞;阻塞。《国语·晋语》:“~水不自其源,必复流;灭祸不自其基,必复乱。”
❷禁止,杜绝。《韩非子·和氏》:“~私门之请而遂公家之劳,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
❸填满;满足。《荀子·富国》:“必将琱琢刻镂黼黻文章以~其目,必将刍豢稻粱五味芬芳以~其口。”
❹遮蔽,掩盖。《荀子·大略》:“~而避所短,移而从所仕。”
(二)先代切,去代。边塞;要塞。《汉书·晁错传》:“守边备~,劝农力本。”

〖塞〗

(一)粵 sak1〔色德切〕普 sāi

❶ 堵塞,阻隔。許慎《說文解字》:「〜,隔也。」諸葛亮《出師表》:「以〜忠諫之路也。」
❷ 填滿。《禮記.孔子閒居》:「志氣〜乎天地。」
❸ 補救。班固《漢書.雋疏于薛平彭傳》:「今丞相、御史將欲何施以〜此咎?」

(二)粵 sak1〔色德切〕普 sè

敷衍,推搪,有成語「敷衍 〜責」。蒲松齡《聊齋誌異.促織》:「留待限期,以〜官責。」

(三)粵 coi3〔菜〕普 sài

❶ 要塞,險要之地。呂不韋《呂氏春秋.有始覽.有始》:「山有九〜。」
❷ 邊塞,邊境。王維《使至塞上》:「征蓬出漢〜。」

治法之一。
❶指阻塞不通的病证用补益固涩的方法。《素问·至真要大论》:“塞因塞用。”详塞因塞用条。
❷外治法之一。即塞法。详该条。

塞sāi

Ⅰ (堵; 填入) fill in; squeeze in; stuff: 把东西 ~ 进箱子 stuff [squeeze] things into a trunk; 水管 ~ 住了。The waterpipe is clogged up. 他用手指 ~ 住耳朵。 He stuffed his fingers into his ears. 邮递员把信从门底下 ~ 入。 The postman stuck the letter under the door. 咱们把这个洞 ~ 上。 Let's fill in the hole. Ⅱ  (塞子) stopper: 软木 ~ cork
另见 see also sài; sè。
◆塞缝 stuff up a crack;
塞规 {机} {设计} male gauge; feeler gauge; plug gauge; chock gauge; gauge plug;
塞环 ring of plug;
塞孔 {电工} consent; pin hole; connector; tip jack; latch; jack; plug socket;
塞绳 {电工} cord; jack cord; flexible cord;
塞子 plug; stopper; tap; pack; spigot; spiggot


塞sài

 (可做屏障的险要地方) a place of strategic importance: 边 ~ frontier fortress; 要 ~ fort; fortress; fortification
另见 see also sāi; sè。
◆塞拉利昂 Sierra Leone;
塞内加尔 Senegal;
塞浦路斯 Cyprus;
塞舌尔 Seychelles;
塞外 beyond the Great Wall;
塞翁失马, 安知非福 When the old man on the frontier lost his mare, who could have guessed it was a blessing in disguise — a loss may turn out to be a gain.; A loss sometimes spells a gain.; Every cloud has a [its] silver lining.; Misfortune may (prove to) be a blessing in disguise.; Nothing so bad, as not to be good for sth.


塞sè

Ⅰ  (堵; 阻塞) fill in; stuff: 堵 ~ stop [block] up; 淤 ~ silt up ; be choked with silt Ⅱ (姓氏) a surname: ~ 强 Se Qiang
另见 see also sāi; sài。
◆塞擦音 {语} affricate;
塞音 {语} plosive;
塞责 not do one's job conscientiously:

stuffing something with forcemeat

塞sāi

obstruction; blockage; congestion

塞sài

北江南|上江南|翁失马 
另见sāi,sè。


塞sè


❷ 茅顿开|搪了事

❸ 闭目听|蔽聪明|荆棘途|聊以责|无以责|鹰犬

❹ 敷衍搪|如开茅 
另见sāi,sài。


塞sāi

耳盗铃

❸ 拔本源|垂头耳|胡吃海|填街巷 
另见sài,sè。

塞·寒sāi·hán

(甲·塞) (金·塞)
会意字,甲骨文、金文有一个房屋的侧视轮廓,下为双手,中间的“工”字似为草捆。籀文“宀”之下四个“工”字,“工”之下有左、右手,意为堵塞门窗的缝隙。这是古代北方过冬的必要准备。《诗经·七月》中就有“塞向墐户”的劳作。小篆与“寒”字的结构相似,意义上也有某种联系。因为“寒”,所以要“塞”。不同的只是“工”变为“屮”(草),“土”变为“仌”(冰)。“寒”与“塞”作声符时省略掉“土”与“仌”,就完全一样了。二者生成的字有:
sài
赛(比赛)
zhài
寨(大寨,地名,在山西省)
jiǎn
蹇(跛脚的意思)
qiān
搴(《广韵》:“搴,取也。”)褰(揭起,“子惠思我,褰裳涉溱。”——《诗·褰裳》)
骞(高举也。人名,汉有张骞)
xiān
(鸟飞貌)
相关链接
《说文》认为搴、蹇、骞等字是以“寒”为声符。《说文》中的“搴”写作“㩃”。 显然是“左形右声”。“寒”的声母为舌根音,“搴”的声母为舌面音。从语音变化规律看,舌根音与舌面音有此对应关系 ,此说可从。

甲骨文;篆sāi,sài,sè

[以土填滿空穴。會意爲塞進,塞滿。(《説文》:“塞,隔也。從土,從。”塞:1.sāi,用土填滿〈堵塞〉。引申爲器物口上的塞子〈木塞、瓶塞〉。2.sài,古代指長城以北的地方〈塞外〉。傳説邊塞上一位老翁丟了一匹馬,别人勸他不要難過,他説:“怎麼知道這不是福呢?”後來這匹馬竟帶了一匹良馬回來。於是人們就用“塞翁失馬,安知非福”比喻“壞事可以轉變爲好事”。3.sè,義同sāi,僅用於成語和某些雙音節詞〈茅塞頓開、敷衍塞責、淤塞〉。)]
《詩經·鄘風·定之方中》:“秉心塞淵,騋牝三千。”(誠心報效國家,母馬增至三千。)
[唐] 杜甫《秦州雜詩·其七》:“無風雲出塞,不夜月臨關。”(不夜:尚未入睡。)

(13画)
❶sāi
❷sài
❸sè

*塞sāi

13画 宀部 
(1) 堵;填: ~洞|~入。
(2) 塞子,堵住或填入的东西: 活~|瓶~。
 另见sài(351页);sè(353页)。


*塞sài

13画 宀部 可做屏障的险要地方: ~外|边~|要~。
 另见sāi(350页);sè(353页)。


*塞sè

13画 宀部 义同“塞”(sāi),用于书面语词中: 堵~|充~|阻~。
 另见sāi(350页);sài(351页)。

塞()


甲骨文合集29365,殷
□子卜, 在田, 龍祈塞, 其……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民之父母7,戰國
(得)既(氣)塞於四𣳠(海)矣。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民之父母11,戰國
亡(無)聖(聲)之樂,塞于四方。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民之父母12,戰國
亡(無)𦡊(體)之豊(禮), 塞于四𣳠(海)。

睡虎地秦墓竹簡·秦律雜抄41,戰國至秦
已補,乃令增塞埤塞。

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甲本卷後古佚書,西漢
諍(爭)李(理)皆塞。

馬王堆漢墓帛書·相馬經,西漢
雍塞當者,欲前後夬徹。

張家山漢簡·脈書9,西漢
腸熱而渴,爲塞中。

漢印文字徵
漢保塞烏桓率眾長。

郃陽令曹全碑陰,東漢
故塞曹史杜苗幼始。

衛尉卿衡方碑,東漢
少以文塞敦庬允元。

元勰妃李媛華墓誌,北魏
藴無名於柱下,播奇功於塞上。

封忠簡妻王楚英墓誌,隋
中饋云主,徽音允塞。

張翼墓誌,唐
屬金方逆節,玉塞多虞。
《説文》: “塞, 隔也。 从土从𡨄。”
楚簡或假“賽”爲“塞”。《郭店楚墓竹簡·語叢四》簡16—17: “利木侌(陰)者, 不折其(枝); 利其渚者, 不賽(塞)其(溪)。 ”

☚ 坿   墠 ☛

塞1.sāi 2.sè 3. sài

1.sāi 甲骨文从宀(mián,屋),从两工,从两手(左右两又字)。象用两手持两玉(工)把屋内塞住形。西周金文和小篆作,是塞的本字。 小篆下面又有加土的,作。后来堵塞的塞通用这个加土字底的。有堵、填满空隙义。如:把窟窿塞住。组词如:堵塞。转为名词,指堵住器物口的东西。如:瓶子塞儿|活塞儿。
2.sè 堵塞用于若干书面语词的读法。如:闭塞|阻塞|塞责。
3.sài 堵塞义转为名词,指国境边界线上屏隔内外的地方,常有些建筑物。组词如:边塞|关塞|塞外|要塞。

塞★常◎常


表意,小篆从土从(sè),指填塞,隶定为“塞”。本义读sè,堵塞孔洞、填塞缝隙;又读sāi,堵塞孔洞、填塞缝隙,引申为阻隔、充实、弥补、放入、堵住容器口或孔洞的物体等;又读sài,引申为要塞、关隘,有阻隔作用的屏障或险要地方。
【辨析】
塞/堵 这两个字都有阻隔义,区别在于:“塞”侧重于填入,“堵”侧重于挡住。

(sài)

先代切。此邊塞字也。从土,𡫟聲。𡫟,見會意竝峙篇。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0:4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