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进步党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进步党中华民国初年资产阶级政党。政治纲领:(1)采取国家主义,建设强善政府。(2)尊重人民公意,拥护法赋自由。(3)顺应世界大势,增进平和实利。主张政党政治,以党治国。1913年4月8日,第一届国会在北京召开,国民党议员占了多数,袁世凯为了与国民党对抗,联络共和党、民主党、统一党,于5月29日在北京召开合并大会,组成进步党。推举黎元洪为理事长,梁启超、汤化龙、孙武等为理事。本部设在北京,各省设支部。进步党组成后,充当袁世凯的谋士,为刺杀宋教仁案开脱罪责,反对孙中山领导的讨袁“征讨案”,积极组织熊希龄内阁。当袁世凯陷于四面楚歌的境地后,进步党率先发出通电反袁,支持护国战争,造成一种强大的反袁声势。护国战争结束后,进步党分化成“宪法讨论会”和宪法研究同志会”。进步党机关刊物是《天铎报》。 进步党Progressive Party1920年由属于加拿大农业委员会成员的安大略农民联合会和牧场主联合会以及由托马斯·克雷拉为首的自由党内持不同政见者联合组建而成。加拿大农业委员会1918年提出一项实行自由贸易、国有化和直接民主的新政策。在克雷拉的领导下,进步党1921年参加全国大选,在西部省份、安大略省和新不伦瑞克省共获得65个席位,打破了加拿大联邦长期由两大政党轮流执政的局面。进步党在该届议会中一跃成为第二大党。但是该党的成员主要为两部分:一部分人一心争取他们原来所在的自由党的支持以推行自由贸易政策;另一部分则是些极端主义分子。因此,在1925年~1926年的全国大选中,该党在民众中的支持率明显下降。尽管如此,进步党改变了加拿大政治格局这一事实是毋庸质疑的。 进步党 进步党民国初年为袁世凯操纵利用的政党。1913年5月,由共和、民主、统一三党合并组成。黎元洪任理事长,熊希龄、张謇、汤化龙、梁启超等任理事,林长民任秘书长。实权操纵在梁启超等人手中,经费完全由袁世凯供给,在国会中作为袁世凯的政府党和国民党相对抗,为袁镇压“二次革命”效劳。“二次革命”后,袁提名熊希龄组阁,梁启超、张謇、汪大燮等任总长,汤化龙任众议院议长。同年10月,操纵国会选举袁世凯为正式大总统。袁解散国民党和国会后,进步党失去作用而被弃置,熊希龄内阁也随之垮台。袁世凯称帝后,梁启超等乘机反袁,取得护国运动的领导权。袁死后,国会恢复,进步党以研究宪法为标榜,成立宪法研究会,称“研究系”。 ☚ 北洋军阀 善后大借款 ☛ 进步党指美国历史上的3个政党。(1)罗斯福进步党。又称“雄麋党”。1912年,在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中,西奥多·罗斯福被威廉·霍华德·塔夫脱击败,遂组织进步党,并被提名为该党总统候选人。其纲领为:改革关税,给妇女选举权,禁止童工,制定更严格的企业合并规则等。竞选失败后1916年解散。(2)拉福莱特进步党。美国政界中对民主党和共和党不满者为参加1924年总统选举组成的第三党。该党包括土地平分派、自由派、共和党进步派和社会党人。提名原共和党参议员拉福莱特为总统候选人。党的纲领为:国家控制自然资源,铁路收归国有,减少税收,赞助农业,限制垄断等。在大选中仅获17%的选票。1925年解散。(3)华莱士进步党。1947年由被杜鲁门总统解除职务的前商业部长和副总统亨利·华莱士所建。次年提名华莱士为总统候选人。主张对苏和解,得到美国共产党的支持,但在大选中仅获2.4%的选票。1950年谴责美国参加朝鲜战争,后逐渐衰落。1952年后消失。 进步党民国初年的政党。1913年4月正式国会成立,国民党议员居多数席位。袁世凯遂示意民主党、共和党、统一党于是年5月29日在北京合并组成进步党,以与国民党相对抗。该党以黎元洪为理事长,梁启超、汤化龙、张謇、孙武、伍廷芳等九人为理事,党务多操于梁、汤之手。主要政纲是: “采取国家主义,建设强善政府;尊重人民公意,拥护法赋自由;顺应世界大势,增进平和实利”。在“二次革命”中,依附北洋军阀,反对国民党,并为袁世凯出任正式大总统效力。1913年7月曾由该党重要分子熊希龄出任内阁总理。但自袁世凯解散国民党及国会后,该党亦逐渐瓦解。是年底,黎元洪离鄂赴京,宣布脱党。袁世凯“洪宪帝制”失败后,梁启超亦宣布脱党。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