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功能分区functional region of city为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功能分区主要包括生活居住区、工业区、交通运输仓库区及郊区。分区原则是选择对健康最有益的地段作居住用地。生活居住区与工业区之间必须设防护距离,以防烟尘、毒气、臭味及噪声等危害。 城市功能分区城市用地由各种不同功能的几部分组成,各项用地都有一定的要求,每部分和其他部分之间都具有相应又相矛盾的关系。 城市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把在使用上功能不同的各部分用地合理地组织在一起,既要满足相互之间的关系,也要避免相互之间的不良影响和干扰。在开始规划一个城市时,要根据该城市不同特点和要求,对工业区、生活居住区、市内道路广场、对外交通、仓库等城市各项用地进行全面规划,合理组织,统筹安排,为生产、生活创造良好条件,这就是功能分区。功能分区处理不当,会给城市带来一系列问题,诸如会使交通运输复杂,工程造价和经营管理费用增加,城市环境卫生不良等后果。 城市功能分区工作是规划中带有战略意义的工作,必须掌握城市现状的自然、经济等基础资料,经过现场的实地踏勘; 制定城市发展的技术经济依据,确定城市的性质和规模,规划拟建的工业项目以及居住用地的数量等,在此基础上,参考用地分析结论,再在地图上着手布置方案。在旧城市,它还包含着重新布置和调整城市各功能区的含意。实际上城市中各项用地的选择和城市功能分区工作是分不开的,例如在选择工业厂址的同时,必定要同时考虑居住区用地以及其他物质要素的选择和布置。因此,功能分区又是一项规划过程中较复杂的综合性工作。 城市功能分区城市规划中的一项工作。根据城市功能要素的特点及组成要素之间的依赖程度及其互补性,对城市内部的工业区、商贸区、服务区、仓储区、文教科研区和生活居住区等各项用地进行全面规划、合理组织、统筹安排,为城市的再生产过程和居民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秩序。它的目的在于按城市的一定时期内建设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在有限的城市空间范围内,以适当的密度,把相同性质或相互依赖程度高的各功能部分排列、组合在一起,相对集中,以便于组织和管理,形成整体优势。对城市进行功能分区,对工业区采用封闭系统管理,可以减少城市环境污染。城市的功能分区如果规划不当,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如交通阻塞、运输迂回、环境污染、居民生活不便和加重城市基础设施负担等。每一个城市由于性质、规模、自然环境等条件不同,城市功能分区的具体形式及其复杂程度也不同,没有一个统一的城市功能分区的标准。要想做好城市的功能分区规划,必须准确、全面地了解城市的现状,掌握城市的自然、经济等情况,认识城市的特点。 城市功能分区 城市功能分区根据城市功能要素的特点及组成要素之间的依赖程度及其互补性,对城市内部的工业区、商贸区、服务区、仓储区、文教科研区和生活居住区等各项用地进行全面规划、合理组织、统筹安排,为城市的再生产过程和居民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秩序。 ☚ 城市规划区 中心商务区 ☛ 城市功能分区 城市功能分区按功能要求将城市中各种物质要素,如工厂、仓库、住宅等进行分区布置,组成一个互相联系、布局合理的有机整体,为城市的各项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根据功能分区的原则确定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形式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一种重要方法。在现代的城市规划工作中,功能分区通常是在评定、选择城市用地的基础上进行的 (见城市用地评价)。一般城市有以下主要功能区: 居住区、工业区、仓库区、对外交通区等; 有些城市还有行政区、商业区、文教区、休养疗养区等。 城市功能分区的原则是: ❶城市功能区的划分并不意味着机械地、绝对地划分城市用地。例如,居住区主要布置各种住房建筑和生活服务设施,但也可布置一些不污染环境、货运量不大的工业企业; 工业区主要布置工厂和有关的动力、仓库、运输等设施,但也有必要设置一些生活服务设施,以及某些科研机构等。至于市级行政管理机构、高等院校、科学研究设计机构、大型体育设施等,一般可以相对集中地布置在独立的区域或地段内,有些也可以布置在居住区内。 ❷保证城市各项活动的正常进行,各功能区的位置安排得当,既保持相互联系,又避免相互干扰。最主要的是处理好居住区和工业区之间的关系。为保证职工上下班的方便及居住环境的卫生、舒适和安宁,居住区和工业区及其他工作地点之间,有便捷的交通联系。排放废气和废水的工厂布置在居住区的下风向和河流的下游地带; 产生噪声的工厂、铁路列车编组站、飞机场尽量远离居住区; 居住区和工业区之间布置适当的卫生防护地带。 ❸保证居住区、城市的行政文化中心及其他大型公共活动中心、工业区和火车站、港口码头、飞机场之间有便捷的交通联系; 尽量避免居住区和城市中心区被铁路分割。专为工业企业服务的材料、成品仓库,应布置在工业区内。而危险品仓库、对环境有污染的仓库、垃圾堆放场同其他仓库、居住区、工业区隔离开来,布置在城市边缘的下风向或河流的下游地带。 城市功能分区主要有三种模式: ❶同心圆模式,有以下主要特点: 城市的中枢部分是中心商务区,是城市商业、社会活动、公共交通的集中点。第二个环是过渡带。带内初期是住宅区,后由于商业和轻工业的侵入,环境逐渐恶化。最后成为新来移民的居住地区。第三个环是工人住宅带。这里是产业工人集中的住宅区。居民多数从过渡带迁来,不希望离工作地点太远而集居在此。中产阶层的住宅带位于工人住宅带与通勤带之间。这里住房条件较好,是中产阶层和政府公务人员等的住宅区。第五个环是通勤带。那里是上层和中上层人们的住宅区。它们是沿高速交通线发展起来的。人们在市中心工作,使用月票乘车往返于两地,称为通勤带。 ❷扇形模式,有以下主要特点: 高房租住宅区沿方便的交通线向外发展,彼此相连形成一个扇面形。随着高租金住宅区声望的形成与方便交通线的出现,中等租金的住宅区便在高租金已占据的地区旁边发展起来。批发、轻工业地带周围的低级住宅区,一般分布在中、高级住宅区的相反方向上。随着中、高级住宅区的外移,靠近市中心的部位逐渐演化为低级住宅区。 ❸多核心模式,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中心商务区是城市交通的焦点。城市实际上很少对称发展,中心商务区并不一定居于城市的几何中心,常常偏向一方。批发业务主要面向城市腹地,分布在市中心附近,既有方便的交通条件,又可接近市场。低级住宅区多在中心商务区和中级住宅区附近布置。而中级住宅区和高级住宅区,为寻求好的居住环境,向城市的另一侧发展。 ☚ 城市生态工业区 城市生态系统 ☛ 000015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