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地球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地球dìqiú人类居住的星球,绕太阳运行,表面是陆地和海洋,周围是大气层。 地球dìqiú〈名〉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是已知唯一有人类居住的星球:地球表面│保护地球│地球上的人类。 地球dìqiú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是已知惟一有人类居住的星球。 地球diqiu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是人类居住的星球。形状像球而略扁,周围有大气层包围着,表面是陆地和海洋。 地球dì qiú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之一。1602年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论地球比九重天之星远且大几何》:“夫地球既每度二百五十里,则知三百六十度为地一周,得九万里。”1634年《远西奇器图说》卷一:“每圆界三百六十度,所以地球圆界亦有三百六十度。”◇地星。 地球 地球地球 寰宇 南极 北极 寒带 ☚ 地 陆地 ☛ 地球 地球球(浑球;浑圆球) 员舆 黄垆 地轮 另见:人间 运行2 ☚ 银河 太阳 ☛ 地球太阳系行星。按从内向外数是第3颗行星。人类生活的天体。到太阳的平均距离1.496亿km。体积为10832亿km3,为太阳体积的1/130万。形状为扁球体,扁率1/298,其赤道半径6378km,极半径6357km,相差21km。地球质量5.976×1021t。地球的表面总面积约为5.100×108km2,其中大陆面积约为1.48×108km2,约占地球总面29.1%(简称29%);海洋面积约为3.62×108km2,约占地球总面积70.9%(简称71%)。以大地水准面为基础构成的封闭曲线面的形状为一个扁球体 。这个扁球体地球的赤道圈和南北各纬度圈都是正圆,经圈都是椭圆。北半球的半径比南半球的半径平均约长31.8m。北极海面比大地水准面高14m,南极则低于大地水准面24m。地球的总质量(M)包括大气层为5.976×1024kg。地球的平均密度(M/V)为5.517g/cm3。地球的赤道周长为40076.920km。地球的偏心率(e)为0.081813km。太阳∶地球∶月球的质量比为333400∶1∶0.01228。地球子午线周长为40008.548km。地球公转的轨迹,为一个椭圆。其偏心率为0.0167。长半径为1.49597870×108km,轨道近日点为1.471×108km,远日点为1.521×108km,平均1.496×108km或作:149597870km。这个数据称为1个天文单位。 地球 地球diqiu人类居住的星球,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大行星。地球是一个很大的球体,稍微有一些扁,直径将近13 000公里,绕赤道一圈的长大约是40 000公里。由于地球非常大,所以当我们站在地面上看时,不会感觉到地球是球形的,而觉得它看起来是平的。地球连同它上面的一切东西(包括人类和人类所建造的东西)一起沿着一定的轨道绕太阳运转,叫做公转。同时地球自身也在不停地旋转叫做自转。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自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天。由于地球的运动,形成了地球上的白天、黑夜和四季交替。地球在太阳系中是一颗很特别的行星,它与太阳的距离使得它恰好有一种适宜的温度,加上地球上充分的水和空气,使它具备了生物生存和活动的条件,因而在地球上产生了丰富的生物,也产生了人类。 ☚ 太阳 月亮 ☛ 地球 地球Diqiu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人类居住的星球。它有一个卫星月球,二者共同组成地月系统。地球带着月球围绕太阳运行,太阳带着包括地月系统在内的太阳系全体成员围绕银河系中心运转,整个银河系也在广阔无垠的宇宙空间运动着,这就是地球在各级天体系统中的位置。对于地球起源和演化问题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始于十八世纪中叶,至今已提出多种学说。一般认为,地球作为一个行星,起源于太阳星云,至今已有46亿年的历史,其经历了吸积、碰撞等一些共同的物理演化过程,已逐步由一个温度较低,无分层结构演变为内部温度较高,具有分层结构的球体。地球可以看作由一系列同心层组成,地壳、地幔和地核等层次构成了地球的内部圈层。它们是地球的主体部分。地壳是地球外部的一层坚硬外壳,上部由硅铝质岩石组成,下部由硅镁质岩石组成。大陆部分厚度大,大洋部分厚度小,平均厚度约为17公里。它处在不断运动之中。地幔为中间层,上由莫霍面与地壳分开,下由古登堡面与地核分开。根据地震波的测定,目前认为地幔的物质具有固体特征。可分为两层,上层(即上地幔)主要成分为铁镁硅酸盐类,其上部深约50—250公里范围内存在一软流层,通常认为这里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下层(即下地幔),物质成分主要是金属氧化物和硫化物。地核是地球中心圈层,直径约6 900公里,密度很大,可能是镍铁构成的。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不同,可将其分为内核和外核两部分。通常把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合称为地球的外部圈层,它们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大气圈是环绕地球最外层的气体圈层。它可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来自外层空间的各种宇宙线的危害,同时为生物提供了所需的碳、氢、氧、氮等元素。从地表至11公里的高空是风、雨、雪、冰雹等天气变化的发生地。水圈是地球表面的液体部分,包括海洋、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和地下水等。生物圈是地球表面有生命活动的圈层,主要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它渗透在其它地球外部圈层中,与人类活动关系最为密切。太阳系中只有地球具有生物繁衍的条件。首先,地球上具备适宜的温、热条件。地球按离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它处于第三位。位置适中,且自转和公转速度也比较适宜,使全球绝大部分区域能接收到适量的太阳辐射,表面平均温为15°,适宜生物的生长;其二,具有适宜的水环境,水成液体状态。其三,具有坚硬的岩石圈,一方面它可以储存液态水,另一方面岩石圈风化后形成的土壤也为生物的生长打下了基础。其四,地球周围有大气圈,大气中的氮、氧、二氧化碳和水汽的适当组合,促进了生物的生长。地球表面崎岖不平,低洼部分被水淹没成为海洋、湖泊等,高出水面的陆地有平原、高山、丘陵等。地表的70.8%为蓝色的海洋所覆盖,陆地只占27.2%,海陆面积比为2.4:1。地球最高点为珠穆朗玛峰顶8 848m,最低点为马里亚纳海沟,深11 034m。 ☚ 天文 地球自转 ☛ 地球/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质量和密度/地球的重力/地球的磁性/地热/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自转/地球公转/昼夜/经线和纬线/太阳高度/四季/地球的五带/区时/日界线/北京时间/夏令时/历法/二十四节气 ☚ 自然教师的职业成熟 地球 ☛ 地球 地球Diqiu是宇宙中一颗渺小的星体,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中一颗普通的行星,它具有适宜万物生长的水、大气和丰富的资源,是我们人类的家乡。 ☚ 地球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 地球太阳系行星。人类居住的星球。为一略显梨形的三轴椭球体;赤道半径约6378公里;质量约5.976×1027克;平均密度约5.52克/厘米3。绕自转轴(地轴)以23时56分4秒平太阳时周期自西向东自转,同时自西向东绕太阳以一恒星年为周期公转,并且黄道和赤道有一约23°26′的交角,因而形成地球上的昼夜、四季和五带。具有同心球层结构:内部分地核、地幔和地壳,分别占地球体积的16.2%、83. 3%和0.5%;外部有水圈(占地表面积的70.9%)、大气圈和磁圈。大气圈是氮、氧、水汽等组成的混合气体,又分为对流层、同温层(或称平流层)、中层(或称逸散层)和热层4层。地球和近地空间有类似磁棒磁场的偶极磁场,地磁轴和地轴交角为11°,磁极位置有长期变化。主要成分是铁、氧、硅和镁。年龄约46亿年。参见“行星”和“类地行星”。参见“地质学”中的“地球”。 地球太阳系已知九大行星之一,人类居住的星球。形成于46亿年前。绕地轴自转,又绕太阳公转,并随太阳系在星际空间运行。自转周期为23时56分,速度为0.465公里/秒;公转周期为365日6时9分10秒,速度为29.79公里/秒。长半径6 378.160公里,短半径6 356.755公里,为赤道突出,两极稍扁的三轴旋转椭球体,扁率为1/298.25。赤道圆周长40 008.548公里。表面积5. 101×108平方公里,其中海洋面积3.61×108平方公里,陆地面积1.49×108平方公里。体积1. 083316×1012立方公里,为太阳体积的1/130万。平均密度5.518克/厘米3,地壳平均密度2.8克/厘米3。质量为5.976×1021吨。 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人类居住的星球。与太阳平均距离14,960万千米。地球形状像扁球体,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8千米。地球的中心称地心。地球上有四季寒暑和昼夜之分。地球表面包有坚固的地壳,面积51100万平方千米,分布着高山、丘陵、平原、江河和海洋,其中海洋约占总面积的70.9%,陆地占29.1%。地球周围有大气圈,由氮、氧、水汽等气体混合组成。人造地球卫星和宇宙火箭发射后,发现地球大气圈外还环绕着由带电粒子组成的辐射带。 地球Earth 地球earth;globe 地球the earth;the globe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