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圭表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圭表尺 圭表尺又称“景表尺”、“天文尺”。俗称“量天尺”。中国很早已开始用圭表测日影,确定农历冬至、夏至以及一年二十四节气。冬至正午表影最长,夏至最短。西汉时,天文尺和乐律尺、常用尺同长,约合今23.1厘米。1965年江苏仪征石碑村东汉墓出土铜圭表尺一件,表在正面匣槽内,与圭面平。一端有轴,测影时可以立起。另一端有小孔。尺刻在圭正面一边,共15寸,每寸刻10分。全长34.5厘米。一尺合23厘米。这是袖珍式的圭表,也是国内已知的最早的铜圭表尺。南朝太史令钱乐之更铸张衡浑天仪,所用尺合今24.5厘米有余。自此以后,唐朝僧一行测子午线用尺,宋朝司天监景表尺,元朝郭守敬设计的登封观象台所用天文尺,以至明代的铜圭表尺,都沿用这个尺度。明铜圭表尺现藏南京紫金山天文台,长429.2厘米。一尺合24.525厘米。圭面的两侧,清代补刻了平行双尺,尺度采用营造尺标准,每尺合32厘米。此尺证明,为确保天文记录数据的可靠性,天文用尺未随常用尺的单位量值变动,自南朝起,天文尺自成系统,经历1,200多年,其长度始终在24.5厘米左右。直到清代才改用营造尺测影。 ☚ 律尺 天文尺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