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渔翁得利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渔翁得利 渔人鹬蚌①。 【注释】 ①鹬(yù)蚌:“鹬”是一种栖息于海岸、沼泽、河川等地的鸟。“蚌”是生活在淡水里的一种软体动物,介壳长圆形,表面黑褐色,壳内有珍珠层,有的可以产出珍珠。 【典故】 《战国策·赵策》载:一鹬鸟啄住蚌肉,蚌夹住鹬鸟的啄,互不放松。鹬鸟说:“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必有死蚌。”蚌说:“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必有死鹬。”鹬蚌互不放松,打鱼的人看见了,把鹬蚌一起捉到了。 【评说】 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很熟悉的一个寓言故事。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也是时有表现。其实这并不是争斗的双方情愿看见的结果,但是由于当事人都是本着宁肯对自己不利也不让对方得利的原则,拼命地想置对方于死地,结果是造成了“两败俱伤”。这恰恰与我们今日大力提倡的“双赢”原则背道而驰。 渔翁得利yú wēng dé lì见“鹬蚌相持,渔人得利”。 渔翁得利(同)鹬蚌相争 获利 获利润利 享利 吃利 食利 ☚ 得财 得名 ☛ 渔翁得利fishermen's gains—profit seized by a third party 渔翁得利yú wēng dé lì【解义】比喻两者相争,而第三者得到利益。 渔翁得利yú wēnɡ dé lì【释义】用以比喻两者相争,而第三者实收利益。 渔翁得利yú wēnɡ dé lì见“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鹬蚌相争 渔翁得利yù bàng xiāng zhēng;yú wēng dé lì鹬:一种长嘴水鸟;蚌:淡水里的一种软体动物,贝壳长圆形,壳内产珍珠。《战国策·燕策二》说有鹬蚌相持不和,渔翁并捉之。比喻两人相斗,互不相让,结果让第三者得利。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自古说:‘~。’到收场想一想,总是被没相干的人得了去。” 渔翁得利yúwēng-délì见“鹬蚌相持,渔人得利”。清·伤时子《苍鹰击》20出:“李和张同室戈操,却让~骄,把明室江山送了。”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