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国公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国公 国公爵位名。晋代始置。此后历代皆置。在王之下,在诸公之上。《周书·孝闵帝纪》: “今可大启诸国为周藩屏,于是,封太师李弼为赵国公,太傅赵贵为楚国公,太保独孤信为卫国公,大司寇于谨为燕国公,大司空侯东崇为梁国公,大司马中山公护为晋国公,邑各万户。”《弇山堂别集》: “宁阳王为英国公懋,平阴王为成国公勇,定襄王为成国公希忠。” 清代有辅国公、镇国公位次贝子,但只封宗室及藩部。 ☚ 国政 国将 ☛ 国公 国公封爵名。梁章钜《称谓录·宗室》: “《宋史》宗室祖宗后承袭及特旨者封国公。” ☚ 嗣王 乡公 ☛ 国公爵位名。晋代始置开国郡公、县公。隋称国公,位在郡王之下,郡公之上。唐至明皆有国公。清有镇国公和辅国公,仅封给宗室和少数族首领。 国公爵位名。西晋初设开国郡公、县公,用以封赠异姓勋贵。隋称国公,位次郡王,在郡公之上。历代沿置。清有镇国公、辅国公,为清代宗室封爵第七、八级,蒙古等藩部亦可得此封爵。 国公爵位名。北周始置,与国王、郡王、县王、郡公同为正九命。隋沿置, 为九等爵的第三等, 位在郡王之下。唐制国公秩从一品,食邑三千户。宋代国公亦为九等爵制的第三等,位在郡王之下。辽为二等爵中的第二等,位在郡王之下。金代国公为八等爵的第三等, 秩正一品或从一品, 位在郡王之下。元代郡王亦为八等爵的第三等,秩正二品。 国公爵位名。从一品。北宋十二等爵之第四等,《元祐官品令》、《庆元官品令》十等爵之第四等。宗室近亲承袭爵号,非特旨封郡王者,遇恩赏或特旨封国公。唐朝时,宰相已有直封国公的先例,如裴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晋国公(《旧唐书·裴度传》)。宋沿唐制,除宗室之外,臣僚可获国公爵位。北宋时,将相食邑至万户,则进爵国公(《春明退朝录》卷上)。入南宋,宰相径封国公,不必等候所封食邑至万户。如淳熙十五年“光禄大夫、右丞相、济国公、食邑七千六百户、食实封二千六百户周必大”(《周文忠公全集》卷首《周文忠公年谱》)。国公,实质上,不过是开国五等爵之上再加公爵之名(《合璧后集》卷60《国公》)。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