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国民党第三次“改造”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国民党第三次“改造”

国民党第三次“改造”

从1986年开始,至1993年8月国民党十四大。这次改造是在党内外民主呼声高涨、大陆和平统一政策压力、蒋经国年迈多病、岛内出现了最高权力继承危机的情况下开始的。当时,蒋经国意识到 “时代在变,潮流在变,环境在变”,若要使国民党继续在台湾生存下去,必须适应这种变化,力争改变保守形象,由革新的阻力变为革新的“主导力量”。于是改变仿效其父准备让蒋孝武接班的打算,于国民党十二届三中全会前夕,外放蒋孝武至新加坡,以解除岛内的疑虑。1986年3月,在国民党十二届三中全会上,蒋经国提出包括解除戒严、开放党禁、报禁、改选“中央民意机构”、加强地方自治法制化等6项政治革新新任务,并一再强调要 “以 ‘党务革新’,带动 ‘政治革新’”。1987年2月,国民党为落实蒋经国关于以“ ‘党务革新’带动 ‘政治革新’”的指示,在十二届三中全会人事变动的基础上,又对中央党部及省、市党部的人事作了大幅调整,起用了更多台籍人士及国民党新生代。调整后的中央党部各种会新任主管,除个别年龄较大者外,绝大多数均在50岁左右,平均年龄由原来的62岁下降到57岁。同年7月,蒋经国在宣布解除“戒严令”、开放“党禁”的同时,对地国民党的“体制、结构、运作程序”作了较大的变革和改造。蒋经国逝世后,李登辉于1988年1月27日由国民党中常会通过担任党中央 “代主席”。并于同年7月7日的国民党“十三大”会议上得以确定主席地位,主政台湾。当选后的李登辉,对内强调推展“政治革新”,改变国民党体质,加速落实“本土化”政策,推动“宪政改革”,以取得国民党在台湾统治的合法性;对外则通过“弹性外交”、“重返国际社会”、“双重承认”来寻求台湾“独立政治实体地位”,与大陆抗衡。1993年8月,国民党十四大的召开,标志着国民党已走向 “台湾国民党”。

☚ 国民党第二次“改造”   国民精神总动员 ☛
0000156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9: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