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固定资产贷款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固定资产贷款

以企业单位固定资产建筑、安装、维修、更新改造和某些中小型基本建设的资金需要为对象发放的投资性质的贷款。中国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全社会固定资产国内贷款1981年122.00亿元,1982年176.12亿元,1983年175.50亿元,1984年258.47亿元,1985年510.27亿元,1986年658.46亿元,1987年871.98亿元,1988年977.84亿元,1989年762.98亿元,1990年885.45亿元,1991年1314.73亿元,1992年2214.03亿元,1993年3071.99亿元,1994年3997.64亿元,1995年4198.73亿元,1996年4573.69亿元,1997年4782.55亿元,1998年5542.88亿元,2000年6727.3亿元,2004年13788.0亿元,2005年16123.6亿元。

固定资产贷款

固定资产贷款

固定资产贷款包括基本建设贷款和技术改造贷款。民国时期,中国、交通、农民等国有银行,中央信托局、邮政储金局驻湘机构和湖南省银行,曾以信用担保或抵押方式对铁路、交通、水利和工矿企业放款用于基本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基本建设长期由财政投资,金融机构不贷款。1964年起,人民银行和建设银行才继续开办几种小型技术措施贷款。1979年起,银行信贷由流动资金向固定资产领域扩展,基本建设贷款和技术改造贷款迅速增加。至1995年末,全省固定资产贷款余额为226.46亿元。其中,工商银行占30.01%,农业银行占14.73%,中国银行占2.25%,建设银行占40.45%,农业发展银行占5.69%,交通银行占0.04%,城市信用社占1.02%,农村信用社占5.81%。

☚ 农业贷款   外汇贷款 ☛

固定资产贷款Loan on Fixed Asset

亦称“固定资金贷款”。商业银行发放的用于企业新建、扩建、改造、开发和购置等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贷款。固定资产贷款满足了企业固定资产购置、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和技术开发等不同资金需求,发挥了促进高科技开发利用、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效益、调整经济结构以及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主要特点包括:
❶固定资产贷款期限长,风险高。
❷固定资产贷款实行更多的计划控制、决策权集中,执行权分散,审批较为严格。贷款的决策权集中在中央和省两级,而项目选择和贷款的发放与收回分散在基层银行。
❸贷款支持的项目本身需要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批。
❹固定资产贷款一次审批,分次放款,分次收回,贷款利率一般一年一定。
❺固定资产贷款必须考虑其他建设资金的配套。国家规定建设项目必须具有资本金,即投资人自有的非债务资金。不同行业的项目所要求的资本金占总投资的比例不同。银行贷款不能用作项目资本金。
❻固定资产贷款的还款来源主要是借款人的税后利润、固定资产折旧,以及其他自有资金。
❼贷款专业性强,管理过程复杂,对客户经理的素质要求较高。固定资产贷款一般额度较大,特大型项目往往需要多家银行参与。

固定资产贷款

见“固定资金贷款”。

固定资产贷款

固定资产贷款loan on fixed asset

见“固定资金贷款”。

☚ 固定资金贷款   流动资金贷款 ☛
固定资产贷款

固定资产贷款

以企业单位固定资产建筑、安装、维修、更新改造和某些中小型基本建设的资金需要为对象发放的投资性质的贷款。银行发放固定资产贷款是信贷管理的一项重大改革,突破了信贷资金只能用于流动资金、不能参与固定资产投资的禁区,积极支持了企业固定资产的兴建、挖潜、革新和改造,增加了国民经济中短线产品的生产,加强了薄弱环节,扩大了银行发挥信贷杠杆作用的范围,对发展国民经济和稳定货币流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从50年代中期起,银行就举办了大修理基金贷款,以后陆续扩展到黄金生产设备贷款、农业生产设备贷款、城镇集体工业设备贷款等。由于当时在理论上、制度上都不允许银行触及固定资产领域,所搞的一点设备贷款只是作为流动资金超定额贷款的附带和特例,数量很小,期限也短,作用范围狭窄,银行一直未敢明确设置固定资产贷款。1979年银行全国分行长会议提出对全民所有制企业可以有条件地有限度地发放一些中短期设备贷款,不久又发展到专项贷款、基建贷款,1983年中短期设备贷款改称为技术改造贷款。截止1989年末,各家银行固定资产贷款余额达到1780.18亿元,占全部银行贷款总额的14.35%。
反映在银行信贷报表上的固定资产贷款主要是基本建设贷款和技术改造贷款。基本建设贷款是银行对企业固定资产的建筑、安装、添置过程所需资金发放的中长期投资贷款。新中国建立以后,基本建设投资都实行财政拨款的资金供给制,不利于促进企业精打细算、不利于提高投资效益。为了加快建设步伐,充分考虑投资效果,提高经济效益,节约资金使用,国务院决定从1979年起,开始对部分基建项目试行银行贷款办法。从1985年起,国家预算内基建投资,由财政拨款改为银行贷款,即拨改贷。贷款的对象为:
❶实行独立核算、有还款能力的企业。
❷不实行独立核算,但有还款能力的企业单位。
❸有经营能力和有还款能力的事业单位。技术改造贷款是银行对企业挖潜、革新和改造原有设备所需资金发放的一种贷款。其贷款对象是为企业用于添置设备、填平补齐的技术改造项目。凡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实行独立经济核算的国营工业、交通、商业、粮食企业和城镇集体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和与之有关联的少量土建工程,以及科研、文教、旅游、卫生等企业事业单位,添置和改造必要的设施,资金不足时均可向银行申请技术改造贷款。技术改造贷款从发放第一批贷款之日起,到企业全部还清本息止,一般为1~5年,个别项目最长不超过7年。对于技术改造贷款银行要求只能用于挖革改,不能用于新建,同时,贷款要与项目的施工、投产前后的全部过程的物资运动相结合。技术改造贷款的管理程序一般先由企业提出申请,经开户行审查,报上级银行审批,然后由经办行和企业签订贷款合同,按合同使用和收回贷款。归还贷款本息的资金来源,是贷款项目投产后所实现的收入,不能用企业原有收入归还贷款,贷款利息一律按季计收。到1989年底,中国银行基本建设贷款和技术改造贷款余额分别达到了581.42亿元和1003.11亿元,技术改造贷款占大头。除基建贷款和技改贷款外,固定资产贷款还包括老少边穷地区经济贷款和地方经济开发贷款,它们一般期限较长,用于支援老少边穷地区经济开发项目和某些地区的特殊资金需要,这两类贷款的数额还不是很大。此外,特批固定资产贷款、车船飞机购置贷款、商品房贷款、黄金专项贷款等也属于固定资产贷款性质,列入固定资产贷款计划。

☚ 优惠贷款   流动资金贷款 ☛
固定资产贷款

固定资产贷款

银行对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发放的贷款。经济体制改革以前,我国银行只对企业的流动资金发放贷款,国营企业的固定资产由国家财政拨款,集体企业的固定资产则自筹。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从1979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发放中短期设备贷款,用于企业添制投资少、见效快的关键设备。1982年,中短期设备贷款改称“技术改造贷款”。1979年8月,我国基本建设投资开始逐步由财政拨款改为建设银行贷款。一年多的试点证明,这项改革措施使建设资金由无偿使用改为有偿使用,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发挥经济组织和经济手段的作用,把经济责任、经济权力和经济利益结合起来,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这对于加强基本建设管理,把经济工作搞活,提高投资效益,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于是,从1981年开始,凡是实行独立核算、有还款能力的企业,都实行基建拨款改贷款的制度。中国人民建设银行相应发放基本建设贷款。1985年8月,我们将基本建设贷款和技术改造贷款合并,统称为“固定资产贷款”。现有1年期、1—3年期、3—5年期、5—10年期和10年以上期几个档次。

☚ 工业贷款   流动基金贷款 ☛
0000260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7: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