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婉曲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婉曲

两重意已上,皆文外之旨。若遇高手,如康乐公,览而察之,但见情性,不睹文字,盖诣道之极也。向使此道,尊之於儒,则冠六经之首; 贵之於道,则居众妙之门; 精之于释,则彻空王之奥。但恐徒挥斧斤,而无其质,故伯牙所以叹息也。(皎然《诗式》)

诗有内外意; 内意欲尽其理,理谓义理之理,颂美箴规之类是也; 外意欲尽其象,象谓物象之象,日、月、山、河、虫、鱼、草、木之类是也。内外含蓄,方入诗格。(白居易 《金针诗格》)

文之难,而诗之难尤难。古今之喻多矣,而愚以为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也。江岭之南,凡足资于适口者,若醯非不酸也,止于酸而已; 若嵯非不咸也,止于咸而已。华之人以充饥而遽辍者,知其咸酸之外,醇美者有所乏耳。彼仁岭之人,习之而不辨也,宜哉! (司空图 《与李生论诗书》)

美颂不可情奢,情奢则轻浮见矣; 讽刺不可怒张,怒张则筋骨露矣。贾岛 《题李频出居》诗:“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此言小人将退也。薛道' 《题牡丹》 诗:“见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此贤人复得相逢也。郑谷《舟次通泉精舍》诗:“更共幽云约,秋随绛帐还”,此言贤人在位也。周朴《秋泽》 诗:“巷有千家月,人无万里心”,此比屋可封也。司空曙诗:“自恨长沙谪去,江谭春草萋萋”,此小人纵横也。贾岛《感令狐相公赐衣》诗:“即入调商鼎,期分是与非”,此剌时之不明也。刘得仁《秋望》:“西风蝉满树,东岸有残晖”,此小人争先而据位也。(徐衍《风骚要式》)

一曰高不言高,意中含其高; 二曰远不言远,意中含其远; 三曰闲不言闲,意中含其闲; 四曰静不言静,意中含其静。(景淳 《诗评》)

《登岷山》:“荒山秋日午,独上意悠悠。如何望乡处,西北是融州。”《渡桑乾》:“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山驿有作》:“策杖驰山驿,逢人问梓州。长江那可到,行客皆生愁。”此三诗,前一柳子作,后二贾岛作。子厚客洛阳,融州盖岭外也。幽、燕并关河东,望咸阳为西南。长江在梓州之西。前辈多诵此诗,少游尝自题《桑乾》诗于扇上。此所谓含蓄法。(惠洪《天厨禁脔》)

诗文要含蓄不露,便是好处。古人说雄深雅健,此便是含蓄不露也。用意十分,下语三分,可几《风》《雅》; 下语六分,可追李、杜; 下语十分,晚唐之作也。用意要精深,下语要平易,此诗人之难。(阙名 《漫斋语录》)

诗有句含蓄者,老杜曰:“勋业频看镜,行藏独倚楼”,郑云叟曰:“相看临远水,独身上孤舟“是也。有意含蓄者,如宫词曰:“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揩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又嘲人诗曰:“怪来妆阁闭,朝下不相迎。总向春园里,花间笑语声”是也。有句意俱含蓄者,如九日诗曰:“明年此会知谁健,更把茱萸子细看”,又宫怨曰:“实仗平明宫殿开,暂将纨扇共徘徊。玉容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是也。又白乐天云:“泪满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 (魏庆之《诗人玉屑》卷一○)

诗有辞前意,辞后意,唐人兼之,婉而有味,浑而无迹。宋人必先命意,涉于理路,殊无思致。及读《世说》:“文生于情,情生于文。”王武子先得之矣。(谢榛《四溟诗话》卷一)

唐人或漫然成诗,自有含蓄托讽,此为辞前意。读者谓之有激而作,殊非作者意也。(同上)

诗家虽刺讥中要带一分含蓄,庶不失忠厚之旨。杜甫《秋兴》:“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裘马自轻肥。”着一“自”字,以为怨之,可也; 以为羡之,亦可也。何等不露!王维《喜祖三至留宿》:“蚤岁同袍者,高车何处归?”似乎言同袍者之薄,然也借之以明祖之过我者为厚,其意未尝不婉。若使他人为之,则露矣,直矣。虽取快唇吻,非所以自占地步也。(胡震亨《唐音癸签》 卷四)

唐诗固有惊人好句,而其至善处在乎谵远含蓄,宋失含蓄,明失澹远。唐如李拯诗云:“紫宸朝罢缀鹓鸾,丹凤楼前驻马看。惟有终南山色在,晴明依旧满长安。”兵火后之荒凉,不言自见。但此法唐人用之已多,今不可用也。(吴乔《围炉诗话》卷一)

诗贵和缓优柔,而忌率直迫切。元结、沈千运是盛唐人,而元之《舂陵行》、《赋退诗》,沈之“岂知林园主,却是林园客”,己落率直之病。乐天《杂兴》之“色禽合为荒,政刑两已衰,”《无名税》之“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进入琼林库,岁久化为尘”,《轻肥》篇之“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买花》篇之“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等,率直更甚。东野《列女操》、《游子吟》 等篇,命意真恳,措词亦善; 而《秋夕贫居》及 《独愁》 等,皆伤于迫切。韦苏州 《寄全淑道士》及《暮相思》,亦止八句六句,而词殊不迫切,力量有余也。贾岛之《客喜》、 《寄远》、 《古意》与东野一辙。 曹邺、 于𣸣、聂夷中五古皆合理,而率直迫切,全失诗体。(同上书卷二)

诗意大抵出侧面。郑仲贤《送别》云:“亭亭画舸系春潭,只待行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人自别离,却怨画舸。义山忆往事,而怨锦瑟亦然。文出正面,诗出侧面,其道果然。(同上书卷三)

古人为诗,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唐代诗人,唯子美最得诗人之体。如“国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城春草木深”,明无人矣。花鸟、平时可娱之物,见之而泣,闻之而恐,则时可知矣。(田同之《西圃诗说》)

始学为诗,期于达意。久而简澹高远、兴寄微妙。乃可贵尚。所谓言见于此而起意在彼,长言之不足而咏歌之者也。若相竟以多,意己尽而犹刺刺不休,不忆祖咏之赋《终南积雪》乎? (赵执信 《谈龙录》

诗贵寄意,有言在此而意在彼者。李太白 《子夜吴歌》,本闺情语,而忽冀罢征。《经下邳圮桥》本怀子房,而意实自寓。《远别离》本咏英、皇,而借以咎肃宗之不振,李辅国之擅权。杜少陵《玉华宫》云:“不知何王殿,遗构绝壁下?”伤唐乱也。《九成宫》云:“巡非瑶水远,迹是雕墙后。”垂夏殷鉴也。他若讽贵妃之酿乱,则忆王母于宫中。刺花敬定之僭窃,则想新曲于天上。凡斯托旨,往往有之,但不如《三百篇》有小序可稽,在读者以意逆之耳。(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下)

含蓄二字,诗文第一妙处。如少陵前后 《出塞》、《三吏》、《三别》,不直刺主者,便是含蓄。机到神流,乃造斯境。 (张谦宜 《斋诗谈》 卷一)

诗肠须曲……意本如此而说反如彼,或从题之左右前后曲折以取之,此之谓曲肠。……诗肠之曲,如宋之问“不寄西山药,何由东海期”,本羡天台道士之成仙,反言以激之,正深望其寄药。岑参“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本怨赴边庭,归期难必,却反言不敢道远,梦中可归。张九龄“自匪常行迈,谁能知此音”,本惮行迈,反说曲江溪中溪水松石之音足以怡人。杜甫“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本怨朋友绝迹,反以喜言。又“万方频送喜,无乃圣躬劳”,非恐圣躬劳于应接,正恐圣心狃目前收京之喜,不为剪灭朝食之计耳。所以知诗中有此意者,以上文有“杂虏横戈散,功臣甲第高”二语,故结句云云,可谓妙于立言矣。(冒春荣 《葚原诗说》卷一)

诗从对面写法,如唐人“巴山夜雨芦荻花”中,皆有加倍一层境界。(林昌彝 《海天琴思录》卷一)

诗宜含蓄,唐人不露论锋,所以可贵。庾子山本梁臣,后入东西魏,又事后周,历四朝十主。唐人卢中 《读子山集》云:“四朝十帝尽风流,建业长安两醉游。惟有一篇《杨柳曲》,江南江北为君愁。”按庾信《杨柳曲》:“君言丈夫无意气,试问燕山那得碑?盖欲自比孟坚从窦宪立功塞外,究亦书生大言耳。卢诗隶事精切,风刺之意,都在言外。(陆蓥《问花楼诗话》卷一)

诗犹文也,忌直贵曲。少陵“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是身在长安,忆其妻在鄜州看月也。下云“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用旁衬之笔; 儿女不解忆,则解忆者独其妻矣。”香雾云鬟”、“清辉玉臂”,又从对面写,由长安遥想其妻在鄜州看月光景。收处作期望之词,恰好去路,“双照”紧对“独看”,可谓无笔不曲。(施补华 《岘佣说诗》)

讥刺语须含蓄,如少陵“落日留王母,微风倚少儿”,太白“汉宫谁第一? 飞燕在昭阳”、“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皆刺明皇、杨妃事,何等婉曲!若香山《长恨歌》,微之《连昌宫词》,直是讪谤君父矣。诗品人品,均分高下。义山“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尤为轻薄坏心术。(同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羡寒鸦羡得妙。“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怨沅、湘怨得妙。可悟含蓄之法。(同上)

《乌衣巷》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若作燕子他去,便呆。盖燕子仍入此堂,王、谢零落,已化作寻常百姓矣。如此则感慨无穷,用笔极曲。(同上)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深得一“婉”字诀。(同上)

少陵七绝,槎枒粗硬,独《赠花卿》 一首,最为婉而多讽。花卿僭用天子之乐,诗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何言之蕴藉也? 《江南赠李龟年》 诗,亦有韵。(同上)

小杜“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是加一倍写法。陵树秋风,已觉凄惨,况无树耶?用意用笔甚曲。(同上)

婉曲

又称委婉、婉转。不直接说出本意,而用委婉、曲折、含蓄的话来烘托暗示。如“门被推开了,一个红光满面的老汉走进来,毫不见生地往床头一坐,打着哈哈:‘两口子又逗上啦,我弟妹这两年也拾掇得越发利索,老来俏了,是怕我吴兄弟在铁路边上采野花吧?’”“采野花”意思是暗示另找上别的女人。运用婉曲,能收到曲折委婉、含蓄深沉的修辞效果。可分为“婉言”和“曲语”两种。

婉曲

婉曲

同“委婉”条。

☚ 委婉   婉转 ☛
事情的原因

事情的原因

事端
事情的原委、来由:事由
借口,事由:事故
事情的原由:事端
事情发生的原因:起因
事情的因由、端倪:
导致某种事情发生的原因:诱因
导致事故的原由:
事情发生有原因:事出有因 无风不起浪
争论的原由:论端
诉讼的原由:词因
引起争执的事由:碴(找~)
引起失败或灾害的主要原因:病根
委婉曲折的事由、心意:婉曲

☚ 原因   事物的原因 ☛

婉转1

婉转1

婉(婉折) 宛转 宛折
言词、声音婉转:婉(婉婉;婉曼) 委宛委婉 委曲
 表示委婉:许是
 委婉曲折:婉曲
 婉转,委婉:转转宛宛
婉转温和:婉和
温和或平和婉转:和婉
含蓄委婉:深婉
委婉真挚:婉笃
诚恳委婉:恳曲
柔和婉转:柔婉
轻柔婉转:轻婉
闲雅婉转:闲婉
精美婉约:隽婉
详尽婉转:详婉
(说话温和而曲折:婉转)

☚ 说话的态度   慎言 ☛

表示感谢的话

表示感谢的话

谢辞
温和的话:温言 温语
 亲密而温和的话:腻语温言
态度友善、语气和缓的话:好言好语
温和而轻声细语的话:绵言细语 绵绵细语
充满娇媚柔情的话:媚言
温和婉转的话:好语(好言~)
柔和委婉的话:软语 软言
婉转的话:婉言 婉曲 回说 道答
肯定的话:断言 断语 判词
谦逊的话:谦语 谦言 孙言
恭顺的话:巽言
附和对方的话:顺言
随声附和的话:顺口话
辩解的话:辩词 辩舌
驳正他人意见的话:驳辞
带攻击的话:刀枪言语
随便说的话:率语
强硬的话:硬话
示弱的话:熊话
抵赖的话:赖词
不同意的话:贰话 二话
装出一副诚意样子时说的话:诚言
过耳即逝,不放在心上的话:耳边风
虚张声势的话:空炮
责备的话:讼言
 怨恨、指责的话:谤言 谤语

☚ 表示态度的话   诺言 ☛
婉曲

087 婉曲

辞格的一种,又称委婉、婉转。用委婉曲折的话语烘托暗示本意的修辞方法。有婉言与曲语之分。前者又称婉辞,故意换一种含蓄的说法表达本义。如“三年,将拜君赐。”(《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秦晋殽之战》)后者通过描述与本意相关的事物来烘托暗示本意。如“那妇人听了这话,一点红从耳朵边起,紫涨了面皮,指着武大郎便骂……”(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4回)

☚ 借代   引用 ☛
婉曲

婉曲

辞格之一,也称“婉转”“委婉”“婉语”“曲言”“蓄意”“用晦”等。用委婉曲折的话来表达本意。运用婉曲可以给人思索回味的余地,有时可以减弱内容的刺激性,有时可以增添话语的幽默感或讽刺性。婉曲一般分为两点:(1)婉言。为了减弱话语的刺激性,或为了避免不雅,有意把话说得委婉含蓄些。如:“(江姐)抬起头来时,看见孙明霞把她的衣物,收拾在一个布包里,递了过来。‘江姐,你的几件换洗衣服。’江姐轻轻接过布包,看了看,又递还给孙明霞。‘我不需要了。’江姐微微一笑。布包从孙明霞手上,跌散在地上,她忍不住眼泪涌流,放声哭倒在江姐怀里。”(《红岩》)江姐把敌人要杀害自己的消息,用不再需要换洗的衣服委婉含蓄地传递给孙明霞,避免直接说出而引起对方强烈震动和悲伤,同时也表现了江姐的镇静和从容。(2)曲话。不直说本意,通过排除无关事物或者描述相关事物来烘托、暗示本意。如:“过了两天,四个青年妇女聚在水生家里来,大家商量。‘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 件衣裳。’‘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孙犁《荷花淀》)例中几个青年妇女其实都很想念自己的丈夫,都很想去驻地探望一下,但是由于害羞,不好当众直言,就各找相关的事物,曲折地表达本意。婉言和曲语的区分不是一刀能切开的,婉言侧重于表达效果上的平和动听,曲语侧重于表达方式的曲折,这两方面并不对立。与婉曲有类似作用的辞格,还有避讳和折绕,有些人也把这两种辞格归入婉曲。从便于理解和应用的角度看,婉曲辞格采用广义的含义比较合适。

☚ 回环   避讳 ☛

婉曲

又称“婉转”。修辞格的一种。不直说本意而用委婉、曲折的话来烘托暗示。如“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 我们随时象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最后两句本意是“不怕牺牲,斗争到底”,却不直说,故意换用隐约闪烁的言辞加以暗示,引人联想。

婉曲

婉曲

又称“曲指”、“委婉”、“婉转”。通常分“婉言”和“曲语”两种。“婉言”是不便直言,故意将话说得委婉含蓄一些,以免刺激对方和可以回避使用某些字词。例如《史记·刺客列传》燕太子丹不好直接催促荆轲启程,又担心他改变初衷,“乃请荆轲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欲长待足下,岂可得乎?’”说“欲长待足下,岂可得乎”即婉言。又如《左传·僖公三十年》“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说“敢以烦执事”(打扰您手下的人了)实际是指要麻烦秦王本人,全句字面意思是“要用灭亡郑国这件事来打扰您了”(实际上是“那就请您去打郑国吧”),这是客套语,也是一类婉言。“曲语”是一种故作曲折表达的婉言,通常用于外交辞令或者表达一些婉讽的效果。如《国语·越语上》“若以越国之罪为不可赦也,将焚宗庙,系妻孥,沉金玉于江;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乃必有偶(言激怒时将一个抵两个战斗力),是以带甲万人事君也”,说“带甲五千人,如果拼死(“致死”)战斗,一个抵两个,则是用万人之众跟您较量了”,说话时没有说得那么锋芒毕露,只说“是以带甲万人事君”,即“曲语”。

☚ 缺笔   倒反 ☛
0000505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2:5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