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咽和食管功能失调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咽和食管功能失调

咽和食管功能失调

咽和食管功能失调是一种神经肌肉性障碍。自从X线电影照相术应用以来,更被大家所重视。因X线电影照相能对功能性失调进行动态观察,这样再结合管腔内压力测定和乙酰胆碱试验就能做出明确诊断。透视与即时摄影仍为基本的常规检查方法,采用常规检查再配合上述临床检查,也能做出诊断。
咽功能失调 单独的咽部不全麻痹表明在迷走神经的上部有病变存在,可由外伤、肿瘤、退行性变、化学性或细菌毒素性损伤所致; 也可由疑核区的局部血管栓塞而产生。
单侧咽部麻痹: X线检查可见钡剂滞留于不能收缩的患侧梨状窝,钡剂可从健侧咽下并进入患侧。梨状窝或梨状窝以外的肿瘤亦可引起这种征象,但咽部侧位相有时可显示出肿瘤的轮廓,藉以帮助鉴别。
重症肌无力症:此症影响横纹肌,所以产生舌运动障碍和喉咽部吞咽动作障碍。舌不能推送钡剂,钡剂进入梨状窝后又不能下行。与其他咽部功能障碍不易鉴别时,可皮下注射新斯的明帮助区分。
环咽肌失弛张症:正常情况下,上食管括约肌应在咽部蠕动波达到之前开放,开放一秒后当蠕动波达到后括约肌时即收缩。在周围性或中枢颅神经麻痹和影响脑干的脑血管病变等均可发生不同程度的失弛张症状。虽然上食管括约肌不能在每次吞咽动作中配合地开放,但偶尔也能开放以维持病人的一定营养需要。X线检查除观察钡剂在下咽部滞留外,应注意发现上食管括约肌的偶然松弛,将钡剂推入食管的情况,并以此与下咽部器质性病变所造成的食管上段梗阻相鉴别。在严重的病例,钡剂可呛入喉和气管而使诊断更为困难。
肌营养不良: 此症为一种家族性骨胳肌的肌紧张力低下和肌萎缩,能发生吞咽功能障碍。另外,1957年Kramer发现有一种情况引起食管入口的高压区消失,上食管括约肌在吞咽时不能关闭。有人称之为环咽弛张症。X线检查可见自咽部至颈段食管有钡剂滞留,又常合并吸入性肺炎或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的消失。这些功能性障碍在饮冷水时可加重,因而加服入冰水的钡剂易于观察。
食管功能失调 常见的食管功能失调包括食管失弛张症,弥漫性食管痉挛,老年性食管和食管弛张症。
食管失弛张症:发病原因不明,现在一般认为是由于迷走神经的退行性变或迷走神经背侧运动核的退行性变所致。失弛张症的一般X线表现是食管宽度增加,蠕动异常,食管前庭部呈鼠尾状和胃泡变小或消失。失弛张症可分为三期:初期,胸段食管很少扩张,呈圆柱形;蠕动似正常,仔细观察发现第一蠕动波不能推送到主动脉弓水平以下。食管末段变细,食管充满钡后前庭部很快地张开,但在食管完全排空之前又关闭。在初期,一般X线检查不能确诊,应做乙酰胆碱试验(皮下注射5~10mg乙酰胆碱)进行诊断。注射后,病人需卧平,以免突然昏厥。失弛张症患者在注射后数分钟之内可见食管中1/3段呈强烈的收缩,同时伴有胸骨后剧烈的疼痛。第二期,胸段食管明显扩张,食管下段呈梭形。正常蠕动消失,代之以间歇性出现的不规则第三收缩。食管下端只在过度充满后才开放。胃泡变小或消失。此期征象应与下段食管浸润型和缩窄型癌,食管溃疡引起的狭窄和狭窄型食管炎鉴别。不易鉴别时,也可用乙酰胆碱帮助观察。晚期,胸段食管呈严重的扩张,并存有大量食物,其边缘可自心脏右缘突出,在胸片上类似纵隔肿瘤。扩张的食管产生延长扭曲,末段食管形成鼠尾状;全部食管蠕动消失,无胃泡可见。
弥漫性食管痉挛: 可能为多种原因引起。临床症状有间歇性吞咽困难和胸骨后疼痛。X线检查时可见食管下2/3有不均衡的节段收缩,食管内的钡剂形成分节现象或假憩室。当收缩松弛后,食管又恢复到管状。收缩时钡剂同时向下及向上移动。有些病例对乙酰胆碱试验敏感,但食管壁内神经节细胞并不减少。
老年性食管:也是一种功能性异常,仅发生于老年。一般可无症状,有时吃硬食能出现吞咽困难。X线表现是蠕动仅发生在上段食管,而远段食管出现第三收缩波。吞咽时,前庭部不能松弛或延缓开放。因而呈鸟嘴状。可与老年性食管炎或结缔组织病混淆。老年性食管对乙酰胆碱试验反应为阴性。
食管弛张症: 新生儿一再发生呕吐和胃内容物回流者称为弛张症。原因是下食管括约肌功能不良,由于神经肌肉性控制不佳所致。新生儿在出生后6周就可发现食管前庭部高压区的压力与成人相似。X线检查如在婴儿出生4~6周后发现中度的胃内容物回流至食管,或出生后立即发生严重回流者均属异常现象,应考虑为此症。

☚ 胃肠道息肉   食管癌和癌肉瘤 ☛
0000707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2: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