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咒枣记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咒枣记》咒枣记
明万历萃庆堂余泗泉刊本《咒枣记》目录书影 明万历萃庆堂余泗泉刊本《咒枣记》正文书影 明代白话长篇神魔小说。全称《五代萨真人得道咒枣记》,一名《萨仙咒枣记》、《萨真人咒枣记》。两卷十四回。题“安邑竹溪散人邓氏编,闽书林萃庆堂余氏梓”。邓氏即邓志谟,字景南,号百拙生,江西人。成书于明万历年间。 现仅存明万历萃庆堂余泗泉刊本,藏日本内阁文库。1985年台湾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小说丛刊”、中华书局“古本小说丛刊”、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萃庆堂余泗泉刊本,1993年巴蜀书社《明代小说辑刊》排印萃庆堂余泗泉刊本。 五代萨真人,名守坚,蜀西河人。前身系屠夫吴成,屠牛宰羊,三十岁后念佛从善修行。第二世姓陆名右,家境富裕。一日,某姣丽女娘避雨投宿陆家,百般挑逗勾引,陆右辞严义正,不为女色所动。又在后园掘得黄金五百余两,即广行布施,散财济贫。陆死后转生于萨如望家,取名守坚。九岁时父母相继亡故,因衣食不给,为刑房吏役。守坚心地善良,常帮助受冤的犯人,然活人一命必陷另一命,生此杀彼,甚为悔怨。乃改学医术,从医多年,妙药如神,患者受惠甚众,然萨亦尝因误下药饵,医死三人,复怨悔不已,遂决心弃医学道。 萨君精心修行,自蜀而下,欲先至九江谒葛仙翁,再往广信谒张虚靖,最后过建昌谒王方平。三仙师感其心诚,化身中途接引。葛仙教以咒枣之法:念动咒语,其枣自然大,颇如梨。一日但咒九枣,每食三枣,则有一日之饱。王仙授棕扇一把,能退热生凉,治病还魂。张仙传以五雷之法,能驱邪慑祟,并作书一封,令萨守坚带往广信府贵溪龙虎山张天师处。张天师乃张仙翁之子。萨守坚拜别三仙师,一路上咒枣而食,腹中不饥。三扇将临死之人救活,用五雷法将作祟的颠鬼镇服,诸法果皆应验。来到龙虎山福地,拜叩天师府,递上靖道人书札,天师遵父之嘱,为萨君奏明真人,同上三清殿演扬法事,复取宝剑一口,赠给真人为斩邪护法之用。萨真人揖别,云游四方。 衡阳府湘阴地方,有野猴精、野马精在南北二山残害生灵。当地土人王恶炼成铁鞭,上山除害,挥鞭将猴、马二妖打得皮破肉绽,魂飞魄散,因用力过度,王恶亦气绝身亡。城隍奏明玉帝,敕令王恶为湘阴神,血食一方,每年一祭。王恶生前是恶人,死后是恶神,要地方以童男女祭祀。正值萨真人路过湘阴,见一老者高表将八岁女儿献祭,萨真人火烧王恶祀庙,凶神王恶的铁鞭不敌真人的宝剑,王恶向城隍告状,城隍令王恶暗随真人,候真人有过,可用鞭击死,如无过,不可妄自鞭打。城隍恐王恶挟私复仇,差一个使者监视王恶。高表女儿获救,以金银百两、彩缎五十相赠,酬其救女之功。王恶在空中监察,一俟真人去取金银彩缎,即举鞭杀之,但真人仅受钱一串而去。 一日,真人至辰州地方,一女子赠一萝卜给真人解渴,王恶又欲趁真人接萝卜之际杀之,因为是男女授受不亲的过错。萨真人将钱放在地上,叫女子也将萝卜置于地上,各自取之,王恶无隙可乘。过河时,适渡子不在,真人取船自渡,并取钱几枚,放置船上,作揖而去。天雨,真人全身湿透,不呵云骂雨;走在空旷田野上,欲大便,就撑伞遮之,便后即扒土掩之;来到曲靖,真人拾得一颗明珠,就蹲在路旁等候失主。露宿一夜才物归原主,商人欲卖珠与真人平分其值,真人不受而去。王恶无隙可乘。 又一日,萨真人云游至赛花村。村女李琼琼,嫁与周天荣为妻,周外出访友二年未归,李琼琼即与刘娇郎、沈俊郎相通,三人常同床淫戏。萨真人在周府门首坐地过夜,李琼琼见之动情,百般挑逗,真人毫不动心,王恶心亦稍服。真人复行之西浦,见一老者倒毙在旷野之中,一幼童在旁啼哭。真人见死者无衣无履,就脱去衣袜为死者穿戴,以剑挖坑埋之。以咒枣为幼童止饿,然后携童寻找其母,送其归家,并用五雷之法为其家驱治瘟鬼,用扇救活幼童的双亲,使一家团聚,真人不受其谢。王恶相随一十二载,萨君无瑕可指,王恶感之,愿悔过前非,改邪归正,乃拜真人为师。真人为其更名王善。 萨真人携王善游酆都,欲济拔幽魂滞魄。二人过了鬼门关,上殿与十殿阎君相见,崔判官引真人与王善游地府。在赏善行台见历代忠臣孝子,在罚恶行台中见到十重地狱,阴风森森,世上十恶不赦之徒在此经受各种酷刑。枉死城中,昔日为真人弄刀笔而死者、误投药饵医死者纷纷前来索命。枉死城主郑德翁乃旷野毙死的裸体老者,见真人即忙低头下拜,两泪长流,感真人之恩,将这些冤鬼打发。一群童男童女之鬼扯住王善,又打又骂,要其偿命。恰关真君至酆都,遂将真人王善带出枉死城。真人与王善同回阳间,径归西河做一个拔冥济苦的道场。萨真人将自家田园屋宇卖掉,做一个十日十夜的大供,召地府一切孤魂怨魄,每日三餐施食。又化了许多冥钱周济诸鬼,功德圆满,众鬼魂欢天喜地而散 明万历萃庆堂余泗泉刊本《咒枣记》插图书影 张虚靖、王方平、葛仙翁同到三天门外,俯伏在通明殿上奏曰:“萨真人修行数十年,阳间救济群生,阴府超度众鬼,功行完满,当入仙班。”玉帝天颜大喜,授萨真人合领天枢之职,掌天曹文簿;授王善以灵官之职,听凭差遣。 咒枣记书叙操持屠宰业的吴成,领悟到前半生选错了职业,而进入佛门。后半生的修行使他转生为富家之子陆右。又“见色不迷,见金不取”,死后转生于多种善根的萨如望家,取名守坚。 萨守坚极受萨氏夫妇的钟爱,九岁时,父母相继去世。因守坚知书识礼,被荐为刑房吏役,后改从医。由于有时误伤人命,他又弃医学道。从葛仙翁、王方平、张虚靖三仙学得咒枣之法、棕扇治疾之法、五雷之法。后一路往龙虎山而行。途中咒枣而食,以扇治疾救死,以五雷法收伏作祟的颠鬼。在龙虎山拜见了张天师,入了仙人籍,得天师授予斩邪护法宝剑,下山云游四方。 昔衡州府湘阴地区,有野猴精和野马精为害,王恶闻知,铸铁鞭除妖,己亦身亡,玉帝敕为湘阴神,血食一方。王恶自恃有功,要村人以童男童女祭祀,扰害村民。萨真人惩罚了王恶,烧毁王恶之广福庙。王恶禀报城隍,城隍令王恶阴随萨真人,暗中察过,若有过错,允其用鞭击死真人。王恶一路寻找萨真人的过失,决心复仇。真人历过辰州、贵州、榆溪、永宁府,皆无过失,王恶无可奈何。 一日,行至曲靖,真人拾得宝珠一颗,价值连城,真人坐等失主,珠还客商。行至赛花村,坚拒美妇李琼琼的色诱,王恶大失所望,然心亦稍服。又行至西浦,埋了死于道中的老者,救了在其旁哭泣的幼童,并携之寻其父母,且用五雷法为其家驱治疫鬼。王恶暗察十二载,见萨真人乃真诚贞明之人,于是悔过,做了萨真人的从者,真人为其人更名曰王善。 为见父母及抚慰为吏和行医时误伤致死者的灵魂,萨真人携王善至酆都寻十殿阎君。在崔判官引导下,游阴司和地府,见各种轮回果报状。及游至枉死城,昔为真人弄刀笔而死者,误投药饵医死者纷纷前来索命,枉死城主乃死于西浦旷野之老者,感真人之恩,力为求免。王善受到许多孩子的袭击,这些人即是当年王恶在广福寺中的牺牲品,多亏判官的保护,萨真人和王善才被关真君带出枉死城。 萨真人回至西河,卖掉田地,以代养众鬼,在南海观音菩萨的帮助下,萨真人修行功满。张虚靖、葛仙翁、王方平三位仙人上奏玉帝,萨真人于永泰寺中尸解升仙,领天框之职,掌天曹文簿; 王善亦被任命为灵官。 早在邓志谟写作 《咒枣记》之前,萨守坚的传说就已广传于民间。作者在序中也说:“余暇日考《搜神》一集,慕萨君之油然仁风,摭其遗事演以《咒枣记》; ‘咒枣’ 云者,举法术一事该 (即赅)其余也。”可知 《搜神》一集是 《咒枣记》之所本。《元曲选》亦收有 《萨真人夜断碧桃记》,登场的萨真人自我介绍云:“贫道幼年学医,因用药误杀人多,弃医学道,云游方外,参访名山洞天。后到西蜀峡口,遇一道人,乃虚靖天师,觑贫道有仙风道骨,传授咒枣之道,乃神霄青符五雷密法。贫道又到龙虎山,参箓奏名,誓欲剿除天下妖邪鬼怪,救度一切众生,遍游荆襄江淮闽广等处,……。”与 《咒枣记》的情节基本一致。关于萨真人惩戒王恶的故事,另有流传。余象斗 《北游记》第二十二回 “祖师河南收王恶”中,便收有这个故事,只是收王恶的非萨真人而已。《咒枣记》显然是根据这些传说加工创作而成的。 老子认为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道德经》卷二)。这种道乃万物之本的观点在作品中有较为形象的体现。萨真人获得了道法,便能咒枣而食,以扇治疾,起死复生,而且能够呼风唤雷,救苦救难。萨真人从张天师处获得宝剑,亦得以斩邪护法。在邓志谟的笔下,道可孕生万物,可改天换地、降妖服怪、消灾弭祸,解除世上一切灾难。 《咒枣记》也告诉人们,“道”并非人人都能修得,首先必须有先世的宿缘、前人的积善,然后要个人苦修。萨真人的前身是屠人,因后半生念佛从善,转为第二世陆右,陆右因坐怀不乱,严拒少女的诱惑,而且挖得窟金五百两,全都分给了鳏寡孤独和伤残病弱者,这样,第三世才得转生到三世种下善根的萨家。转生后,他无论当刀笔小吏,或行医治病,都是为了救人,当他发现任何一种职业都有失误伤人的可能性,终于走上了求仙修道之路,认为只有这条路才能为百姓解除痛苦。精诚所至,他得到了道家三法宝和宝剑。此后,又经过十二年风风雨雨,天灾人祸的多种考验方才修行功满,升入仙班,正是上述思想的诠解。萨守坚是传说中的道家人物,经过几世的磨炼,诚心学道,普救众生,才得以得道成仙。作品写萨守坚,其思想结构的主导因素当然是道教思想。但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文化结构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由儒、释、道三家形成的共同体。这种文化结构特点在 《咒枣记》也有明显的反映,《咒枣记》并不是一部纯粹的道教小说,儒家的忠孝节义观念和佛教报应轮回观念在作品中均有体现。 第八回写萨真人至辰州,一女子赠一萝卜,真人请女子将萝卜置于地,并取钱几文亦置诸地,各自取之。为什么这样?因为“男女授受不亲”。第九回写李琼琼百般勾引,真人毫不为动,也体现了儒家的伦理准则。第十二回 “阴司立赏善行台,真人游赏善分司” 中把 “赏善行台”分为笃孝、悌弟、忠节、信实、谨礼、尚义、清廉、纯耻等八府,把“罚恶行台”分为不孝、不悌、不忠、不信、无礼、无义、无廉、无耻等八府,亦是按照儒家的观念来编排的。 而书首写萨真人前世为吴成,前半生杀生,后半生修行入佛,得托生到富贵之家,修来了巨富,之后又因坐怀不乱和拾金不昧的善行,才能托生到有善根的萨家,这便是佛教因果报应和轮回思想的反映。至于小说第十一回至第十三回的 “巡游地狱”所表达的思想则更是佛教的思想。而望乡台、火焰山、枪刀山、独木桥、奈河桥、八层地狱、枉死城等完全是按佛家的地狱模式来描写的。 萨守坚这一形象体现了得道成仙、信佛行善和行孝行仁的一致性。 《咒枣记》zhou zao jiThe Story of Cursed Jujube→邓志谟 (Deng Zhimo)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