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周密《瑶花慢》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周密《瑶花慢》

《瑶花慢》

后土之花,天下无二本。方其初开,帅臣以金瓶飞骑进之天上,间亦分致贵邸。余客辇下,有以一枝……

朱钿宝玦,天上飞琼,比人间春别。江南江北,曾未见,谩拟梨云梅雪。淮山春晚,问谁识、芳心高洁?消几番、花落花开,老了玉关豪杰。 金壶剪送琼枝,看一骑红尘,香度瑶阙。韶华正好,应自喜、初识长安峰蝶。杜郎老矣,想旧事、花须能说。记少年,一梦扬州,二十四桥明月。

【注释】 ①后土:指扬州的后土祠,琼花生长之处。本:株。②天上:指皇帝所居的深宫。③原书此处残缺。旧本缺十八行,以字数计,约残失全序四分之三。辇下:都下,指临安。④飞琼:仙女许飞琼,传说中西王母身边的侍女。见《汉武帝内传》。别:异样。⑤淮山:又名第一山,慈氏山,在今江苏盱眙县城内。⑥消:需要、经历。玉关:玉门关,代指南宋北疆的淮水边关。⑦一骑红尘:杜牧《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度:弥漫、散过。瑶阙(que雀):皇帝的宫殿。⑧韶华:美好的青春。长安:借指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⑨杜郎:指晚唐诗人杜牧。须:应该、必定。⑩二十四桥明月:语出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二十四桥为扬州名胜,传说曾有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桥上。又杜牧《遣怀》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译文】 象人间珍奇瑰宝,象天上神仙美人。琼花在春天百花中别具风韵。南方和北方之人谁曾获睹过她的美貌,都只随意将她想象成如云的梨花或如雪的梅花。淮山的春天将逝.请问谁识得此花的高洁芳心?只须几度花落和花开,淮水南岸的守边将士倏然已老。

而此时边帅却剪取琼花,用金壶贮之,快骑传递,香气随着一路红尘,弥漫进玉宫琼苑。琼花正值含苞初吐,想她定也高兴结识都城临安的蜜蜂与蝴蝶。诗人杜牧今在何处?历史上发生在此的多少往事,琼花自己也一定能够道出。追忆少年时纵游扬州,恍如一梦,依稀记得二十四桥的明月之夜。

【集评】 清·周济:“一意盘旋,毫无渣滓。”(《宋四家词选》)清·陈廷焯:“不是咏琼花,只是一片感叹,无可说处,借题一发泄耳。”(《白雨斋词话》)

清·江昱:“《山房随笔》:‘扬州琼花,天下只一本,士大夫爱重,作亭花侧,榜曰:‘无双’。德佑乙亥北师至,花遂不荣。赵棠国炎有绝句吊曰:‘名擅无双气色雄,忍将一死报东风。他年我若修花史,合传琼妃烈女中。”昱按:草窗词意似亦指此。又杜有《琼花记》。‘杜郎’句,盖用樊川点出此人。”(《蘋洲渔笛谱疏证》)

【总案】 这是草窗词中仅有的一首借咏物来进行政治讽刺的作品。帅臣飞骑进琼花,以比唐玄宗飞骑进荔枝,“安史之乱”不远矣!宋帝不问边塞戍守之事,贪赏琼花,欲重蹈隋炀帝覆辙吗?“杜郎老矣,想旧事、花须能说”数语,极沉痛低回。结语三句写出扬州昔日繁华,今日已衰飒不复从前。全篇至此,咏物、咏史、议论、抒情已浑然一片。

此词作于宋亡之前,江昱引蒋氏《山房随笔》事笺释,非是。


唐宋词之《周密《瑶花慢》》原文、鉴赏和赏析 - 可可诗词网

周密《瑶花慢》

周密《瑶花慢》周 密

周 密

后土之花,天下无二本。方其初开,帅臣以金瓶飞骑进之天上,间亦分致贵邸。余客辇下,有以一枝……(以下共缺十八行)

朱钿宝玦。天上飞琼,比人间春别。江南江北,曾未见,谩拟梨云梅雪。淮山春晚,问谁识、芳心高洁。消几番、花落花开,老了玉关豪杰。金壶剪送琼枝,看一骑红尘,香度瑶阙。韶华正好,应自喜、初识长安蜂蝶。杜郎老矣,想旧事、花须能说。记少年,一梦扬州(11),二十四桥明月(12)

注释 ①后土:指扬州后土祠。后土之花即琼花。②钿(diàn):指用金银等镶制而成的花形首饰。玦(jué):环形有缺口的玉。③飞琼:传说中有仙女名许飞琼。④江南江北:泛指普天之下。⑤梨云梅雪:以梨、云、梅、雪四种事物来比拟琼花。⑥淮山:指扬州,当时扬州属淮南东路。⑦玉关:指玉门关。此处借指边塞。⑧一骑红尘:化用唐杜牧《过华清宫》:“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⑨瑶阙:瑶宫,华美的宫殿,此处指皇宫。⑩杜郎:词人以晚唐诗人杜牧自比。(11)一梦扬州:化用唐杜牧《遣怀》:“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12)二十四桥明月:语出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鉴赏 本词词序现已残缺,我们可将其与周密在《齐东野语》中的记载相参看:“扬州后土祠琼花,天下无二本,绝类聚八仙,色微黄而有香。仁宗庆历中,尝分植禁苑,明年辄枯,遂复载还祠中,敷荣如故;淳熙中,寿皇亦尝移植南内,逾年憔悴无花,仍送还之……今后土之花已薪,而人间所有者,特当时接本,仿佛似之耳!”

琼花是宋代词人所赏爱的花朵。对周密而言,琼花不仅仅是一种极为名贵的鲜花,在他的记忆中,它还与另外一些事物和情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一首《瑶花慢》,既是在写琼花,也是在写往昔的岁月与今日的感慨。

“朱钿宝块”,首句四字,金玉满眼,以“朱钿”状琼花形状,以“宝块”状琼花色泽,同时又暗含琼花品种高贵之意。琼花花色微黄,恰如温玉之色,以“玦”点染出花色,极为典雅。传说中西王母的侍女名许飞琼,故“天上飞琼”句,从琼花与飞琼名字的偶合说起,寓意琼花有如仙境中的花朵一般,吸风饮露,自然是“比人间春别”。如此名贵稀有之花,历来少有人见,故云“江南江北,曾未见,谩拟梨云梅雪”,这一句继上句而来,但又加深了琼花的神秘。作为天下少有的名花,常人无缘得以一见,于是只能纷纷猜测它的模样,“谩拟”二字写出这猜想的虚空无着。人们假想着:它或许如梨花、如云朵,或许如梅花、如雪花,这四者都是以洁白为特性,可见在常人的心中,这琼花有着素净的容颜,然而,猜测终究只是猜测,无人知晓琼花的“芳心高洁”。如果说此句将对琼花的描写,从咏物逐渐转为抒情的话,那么“消几番、花落花开,老了玉关豪杰”一句,则忽然从花过渡到人,将花开花落与豪杰老去融合为一,骤然增加了词作的深意。我们不难联想,这“玉关豪杰”是守卫边塞的战士,而琼花生长的江淮地区,历来是南宋将士与胡尘飞骑展开过多次交战的地区。伴随着琼花年复一年开放凋零的,是战士们的生老病死,可是,他们又何曾有缘见过琼花呢?在统治者的心中,琼花的分量,是要远远超过戍边战士的命运的。

每年花开,扬州的州郡长官便命人将琼花剪下,插入金瓶,并命人快马加鞭送往都城临安,以供皇室赏玩。这“飞骑”是谁呢? 也许便是上阕提过的“玉关豪杰”吧。几度花开,便有几度进贡。在偏安一隅的南宋,每年以贡纳岁币的方式偷得苟安,战士们不但无法北伐,反而只能为这每年一度开放的琼花快马加鞭,这是何等的无奈和悲慨。这也正如唐杜牧在《过华清宫》所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周密巧妙地改装了杜牧的诗句,他写道:“看一骑红尘,香度瑶阙。”因为快马加鞭的缘故,琼花被送至宫中时,仍旧香溢宫阙,“韶华正好”。假若琼花有灵,它也会“应自喜、初识长安蜂蝶”。这是琼花的盛时,然而“杜郎老矣”,则如一声沉痛的叹息,这“老”字与上阕中“老了玉关豪杰”相呼应,杜郎已老,豪杰已老,悲凉的情绪于是在整首词中弥漫开来。“想旧事、花须能说”,老则老矣,仍念念不忘旧事,“记少年,一梦扬州,二十四桥明月”,再次隐括杜牧诗句“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遣怀》)和“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寄扬州韩绰判官》)。统以“记少年”冠之,以少不更事的少年比喻未入临安的琼花,也许在经历了繁华憔悴之后的琼花,会记得从前在扬州后土祠中宁静的岁月吧。如今再回想起来,是否会如一场梦寐?

琼花图 【清】 赵之谦

让我们再回到词序,“余客辇下,有以一枝……”这残句似乎告诉我们,曾经在临安,词人是有幸与琼花得见一面的,而后花谢花飞,人老去,意都迟,再次回忆起琼花时,琼花已与词人的生命有了某一段的重合。所以“韶华”“杜郎”“少年”等词语,不也可以看作词人自己么?花耶?人耶?是花的盛时,还是人的盛年?是花的凋零,还是人的老去?是将花拟人,还是将人喻花?亦或二者兼有。

沈祥龙云:“咏物之作,在借物以寓性情,凡身世之感,君国之忧,隐然蕴于其内,斯寄托遥深,非沾沾焉咏一物矣。”《论词随笔》)此词时而写花,时而写人,人与花,花与人,两相交替,的确是一篇蕴涵了深意的咏物词作。(黄阿莎)

集评 清《陈廷焯:“感慨苍茫,不落咏物小家数,亦中仙流亚也。切合大雅,文生于情。”(《词则《大雅集》卷三)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1: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