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启心郎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启心郎 启心郎官名。清代置。以沟通满、汉语言隔阂。《清史稿·职官志一》: “宗人府: ……左右二司理事官 (正五品),副理事官 (从五品) ……启心郎: 觉罗1人,汉军2人〔初制,秩视理事官。九年,改视侍郎。始以满臣不谙汉语,议事令坐其中。后多缘以为奸,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省〕,与府丞并为正官。……初,天聪五年 (公元1631年) 诏群僚议定官制,建6部,各以贝勒1人领之。置承政4人,参政8人,启心郎1人〔工部置汉2人。顺治九年 (公元1652年) 定秩视侍郎〕。崇德三年 (公元1638年) 六部定承政1人,左参政2人,右参政3人,启心郎3人 (满1人,汉2人)。(顺治) 十五年,省启心郎,定满、汉左、右侍郎各1人。” ☚ 启事 契丹行宫判官 ☛ 启心郎职官名。类似顾问。清初随各部院而设,备充议事之需。秩四品。天聪五年(1631),仿明制,清太宗皇太极始设吏、礼、户、兵、刑、工6部,各设满、蒙、汉承政、参政,各以贝勒1人主管部务,其下各置此职以佐之。崇德三年(1638),增定各部启心郎满洲1员、汉人2员。理藩院、都察院所置,亦与此相仿。皇太极曾谕:“启心郎不得干预部事,但坐于各贝勒之后,倘有差谬,则启其心”;又谕:“诸贝勒若有过,即当明谏,勿退有后言”(王先谦《东华录》天聪八)。此职,为启发、匡正当事贝勒的言行而设。一说,备充满、汉语口译。顺治十五年(1658),部院此职悉裁,惟留宗人府所设觉罗启心郎1员、汉启心郎2员。康熙十二年(1673),悉裁。 启心郎官名。清太宗天聪五年(公元1631年)于六部置,地位略次于侍郎,其职任在于通汉、满语言的隔阂。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裁撤。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