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向后大回环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向后大回环 向后大回环吊环最主要的高难度动作之一。随着体操技术水平的提高,目前已是少年体操运动员安排训练的基本内容。动作是从倒立开始,下摆经悬垂再前摆翻上成倒立。是一个完整的封闭的回环过程。目前,向后大回环都理解为直臂向后大回环,其实它是从屈臂向后大回环发展起来的。在技术上是倒立下摆成悬垂和翻上成倒立动作的合成,或是向后高转肩技术高标准的一个发展。直臂向后大回环是前苏联运动员沃罗宁最先在大型比赛中使用。在1964年东京奥运会裁判试评时他第一次做了这一动作。1966年多特蒙德世界体操锦标赛中正式使用此动作,开创了吊环摆动技术的新途径。向后大回环技术的发展经过了3个阶段:50年代是屈臂大回环;60年代发展成直臂宽环大回环;70年代后,直臂窄环大回环的出现,发展成所谓“单杠式”大回环。这种变化和发展表现在从屈臂到直臂,从宽环到窄环,从幅度小到幅度大几个方面。直臂窄环向后大回环技术推动了吊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对各种向后的空翻下动作起了重要的作用。向后大回环的摆动幅度很大,身体重心是一种上下的直线运动,所以,身体下摆到最低点时打击力量是很大的。一般来讲吊环绳索的张力达运动员体重的7倍以上。因此,对运动员肩臂力量要求很高,对动作技术的准确性也要求较高。在整个动作中,直臂下摆技术是个关键,要顶肩直体自然下摆,下摆30°左右两臂处于“无支撑”状态时积极向前推环。尽量避免出现压肩、压胸、挺腹等错误。下摆近垂直面时必须做好振浪动作,充分沉肩、积极兜腿。使身体获得较大的上升力量。上摆过程中有两种做法:一种是宽环压臂上成倒立;一种是窄环压环成倒立。前者容易控制倒立和保持动作的稳定,特别是接倒十字,应用宽环压臂。后者是一种新的做法。多用于两个大回环的连接,但是,不管哪种做法,都应减少依靠力量来完成动作。高标准的向后大回环,应该是直臂,窄环,大肩角和倒立稳定。在学习向后大回环前,首先要做好悬垂前后大摆动。可采用向后高转肩作为训练的过渡动作。同时,也可采用倒立下摆成悬垂前摆和翻上成倒立作为诱导练习,前者多用于学习动作阶段,后者多用于提高动作质量阶段。为了体会倒立下摆阶段的技术,可用倒立架或低吊环做倒立下摆俯卧在海绵垫上,这一练习可帮助做,也可独立做。主要是防止压肩、塌胸和挺腹下摆。此外,在动作不成熟时,一般应在海绵坑中训练或在教练员保护和帮助下进行训练。教练员帮助时,下摆时主要是托胸,使运动员身体伸直,上摆时主要是托肩背部帮助运动员上升成倒立。向后大回环是一个前摆类动作承上启下的中心环节。能连接许多动作,其中主要是各种静止用力动作和各种后空翻下。所以,这一动作在吊环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 翻上成倒十字 向后大回环成十字支撑 ☛ 向后大回环 向后大回环(参见“监物”条目) ☚ 监物 向后大回环转体180°成挂臂撑 ☛ 向后大回环 向后大回环单杠低难度动作,也是单杠绕轴摆动中幅度最大的动作之一。大回环在本世纪60年代末期后,表现了强大的活力。纵向出现大回环“盖帽”技术,大回环跳转360°接大回环,单臂握杠的大回环,单臂大回环和“飞行”的连接以及单臂大回环转体1080°等高难技术;横向则相继在吊环、双杠、高低杠等项目上出现,而且也有各种转体和“飞行”的连接。向后大回环技术要点:由倒立下摆位能转化为动能阶段和悬垂大摆动的向前下摆相同。利用动能阶段,为了要实现尽快缩短转动半径,加快角速度,所以要随上摆顺势举腿屈髋,并积极向上翻臀。当脚面用力带动身体向后上方伸时要注意强度稍弱、持续时间长的特点(此时切忌抬头挺胸)。与此同时,配合两臂上带转腕用力向前下顶杠,使身体迅速通过倒立部位。大回环是一个连接性动作,它的速度通常是随着下面所接动作有所变化,根据科研资料记载:通常一般性大回环,一圈的时间为1.8秒左右,连接“旋”下的大回环则要1.52秒左右,当接团身后空翻三周下的大回环,一圈速度可达1.4秒左右。所以,掌握一般大回环技术后,必须进而掌握大回环的加速方法。当练习者熟练掌握悬垂前摆转体180°的技术后,可在助力下直接进行练习。保护者位于杠侧高位上,一手由杠上握其手腕,防其下摆脱手,另一手顺势抄托背部,助其上升。 ☚ 后悬垂向前大回环 向后大回环“盖帽” ☛ 向后大回环giant swing backwards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