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叶伯巨罹难案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叶伯巨罹难案

叶伯巨罹难案

此案发生在明朝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据《明史·卷一三九》记载,这年天空有星变,太祖诏旨,请求解释星变之因。叶伯巨遂上疏,言道:“臣观当今之事,太过者三:分封太侈也,用刑太繁也,求治太速也。”并一一解释道:纵观历代,“先王之制,大都不过三国之一,上下等差,各有定分,所以强干弱枝,遇乱源而崇治本耳。今裂土分封,使诸王各有分地,盖惩宋、元孤立,宗室不竟之弊。……由此言之,分封逾制。祸患立生,援古证今,昭昭然矣。此道所以为太过者也。”“臣又观历代开国之君,未有不以任德结民心,以任刑失民心者。……刑者,民之司命,可不慎欤?夫笞、杖、徒、流、死,今之五刑也。用此五刑,既无假贷,一出乎大公至正可也。而用刑之际,多裁自圣衷,遂使治狱之吏务趋求意旨,深刻者多功,平反者得罪,欲求治狱之平,岂易得哉,近者特旨,杂犯死罪免死弃军,又删定旧律诸则,减宥有差矣。然未闻有戒敕治狱者务从平恕之条,是以法司犹循故例。虽闻宽宥之名,未见宽宥之实。故必有罪疑惟轻之意,而后好生之德洽于民心,此非可以浅期也。”叶伯巨在上疏中例数明朝所存弊端,指出“古之为士者,以登仕为荣,以罢职为辱。今之为士者,以溷迹无闻为福为幸,以屯田工役为必获之罪,以鞭笞捶楚为寻,以受玷不录为幸。……窃见数年以来,诛杀亦可谓不少矣,而犯者相踵。”他认为治国应学孔子之道,“必世而后仁”。实行“仁”治,自上而下地实行教化,当正风俗。以“敦仁义,尚廉耻,守令则责其以农桑学校为急,风宪则责其先教化,审法律,当平狱缓刑为急”。使“郡邑诸生升于太学者,须令在学肆业,或三年、或五年,精通一经,兼习一艺,然后入选,或宿卫,或辨事,当观公卿大夫之能,而后任之以政,则其学识兼懋,庶无败事。”如此,“则阴阳调而风雨时,诸福吉祥莫不毕至,尚何无变之不消哉?”太祖看罢此文,大怒,曰:“小子间吾骨肉,速逮来,吾手射之。”丞相亦奏,以讨皇帝之喜,于是,叶伯巨以一疏而下刑部狱,至死。

☚ 廖永忠僭用龙凤案   胡大海子伏法案 ☛
0000252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4:4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