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白话文运动
它是台湾新文化运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台湾新文学运动的一场序幕。1921年《台湾青年》3卷6期刊出了陈端明的《日用文鼓吹论》,首次倡导以白话文代替弊害极多的文言文。此后,黄呈聪和黄朝琴先后发表《论普及白话文的新使命》和《汉文改革论》两文,掀起了一场白话文运动的高潮,他们反对陈腐守旧、深奥难懂的文言文,并成立了白话文研究会、白话文讲解会等推广机构。1923年4月15日《台湾民报》创刊时,全部使用白话文,在倡导推广白话文上起了巨大的作用。通过1925年的新旧文学之争,白话文与新文学在理论上取得了对文言文与旧文学的胜利。但是在台湾白话文运动中实际上存在着两种不同的主张,即一种主张采用全国通行的国语文,一种主张采用台湾话文。此后台湾文学的语言长期未能统一。随着光复后推行“国语化运动”,新文学创作的语言才广泛地采用纯净的国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