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资本循环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资本循环zī běn xún huánкругооборóт капитла

资本循环

资本循环ziben xunhuan

产业资本依次经过三个阶段,相应采取三种职能形式,使其价值得以增殖并回到原出发点的运动。
资本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为了实现价值增殖,资本必须不间断地运动。产业资本在运动中依次经过三个阶段。
❶购买阶段。这时,资本家用货币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
❷生产阶段。资本家把购买来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结合起来,生产出包含着剩余价值的商品,生产资本转化为商品资本。
❸售卖阶段。资本家通过出售商品,收回预付的资本价值并实现剩余价值,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经过这样一个运动,资本又回到其出发点的形式。资本的循环过程可以用公式来表示:

G代表货币,W代表商品,A代表劳动力,Pm代表生产资料,P代表生产过程,虚线代表流通过程的中断,W′代表包含着剩余价值的商品,G′代表包含着剩余价值的货币。同运动的三个阶段相对应,资本依次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形式,执行不同的职能。货币资本的职能是为生产剩余价值做准备;生产资本的职能是生产剩余价值;商品资本的职能是收回预付的资本价值和实现剩余价值。
资本运动的第一和第三阶段是流通过程,第二阶段是生产过程。在整个运动中,生产过程起着决定的作用,但也不能没有流通过程,资本循环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
产业资本的每种资本职能形式都要经过循环的三个阶段,从连续不断的资本循环过程看,它形成货币资本的循环、生产资本的循环、商品资本的循环,用公式来表示:


所以,产业资本的现实循环运动,既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又是它的三个循环的统一。产业资本只有按一定比例将其资本分在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上,使它们在时间上依次继起,在空间上同时并存,才能使其生产过程不致于中断。
☚ 资本流通   资本周转 ☛

资本循环

产业资本依次经过购买、生产、售卖3个阶段,并相应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3种职能形态,使其价值得到增殖的运动形式。其公式如下:

资本循环

资本循环

资本依次经过三个阶段,采取三种职能形式,使其价值得以增值,最后又回到原来的出发点的运动,叫做资本的循环。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只有在不间断的运动中才能保存自己并得到价值增值,资本象人体内的血液循环一样,反复不断地运动着。资本一旦停止运动,就会结束自己的生涯,其价值也就得不到增值。资本在运动中依次经过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购买阶段。企业主以购买者的身份出现在市场上,用一定量的货币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经过这一阶段,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第二阶段是生产阶段,企业主把购买来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结合起来,进行生产消费,生产出一定量的商品。这些商品同原来买进的生产要素相比,不仅形式不同,而且其价值在量上也发生了变化,即商品价值大于预付的生产要素的价值,资本价值得到了增值。经过生产过程,生产资本就转化为商品资本。第三阶段是售卖阶段,企业主以售卖者的身份出现在市场上,出售自己的商品,换回货币。经过售卖阶段,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资本又采取货币形式,回到企业主手中。资本又重新回到它的出发点,处于重新开始的阶段。但是这时企业主手中的货币在量上已经大于原先预付的货币量,它包含着预付资本价值和利润。
资本运动是包含着三个阶段的循环过程。如果以G代表货币,W代表商品,A代表劳动力,PM代表生产资料,P代表生产过程,虚线代表流通过程的中断,W′代表包含着利润的商品,G′代表包含着利润的货币,资本循环就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同以上三个阶段相适应,资本依次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执行着三种不同的职能。货币资本的职能是为生产 (价值的增值) 准备条件; 生产资本的职能是生产新的商品,创造新价值,使价值发生增值; 商品资本的职能是实现预付资本价值和资本增值部分价值。通过资本循环过程,资本不仅保存了自身的价值,而且使自身价值得到增值。
在资本循环中,资本经历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是流通过程,第二阶段是生产过程,资本循环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在整个循环过程中,生产阶段起着决定性作用,资本价值是在这个过程中发生增值的,但也不能离开流通过程,如果没有购买阶段,生产就无法开始,价值就不能发生增值; 如果没有售卖阶段,生产中得到增值的价值也不能实现。
总之,资本的循环只有不停顿地从一个阶段转入另一个阶段,才能正常进行。如果资本在第一阶段发生困难,货币不能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而成为贮藏货币,使生产过程无法开始; 如果资本在第二阶段停顿下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就只能处于闲置状态,资本无法得到增值; 如果资本在第三阶段遇到障碍,商品销售不出去,不仅预付资本收不回来,资本增值部分的价值也得不到实现。
资本必须不断地运动才能保存自己并使价值增值。但资本的循环运动又要求资本在各个循环阶段上稳定下来,只有完成一种与它的形式相适应的职能后,才可以取得进入下一阶段的形式。资本循环就它的不断运动的过程看,运动的每一个阶段,既可能是循环的出发点,也可能是循环的中间环节,又可能是循环的终点。资本的每一种职能形式都要通过循环的三个阶段,又回到原来的出发点。因此,资本的循环就有三种不同的形式: 货币资本的循环、生产资本的循环和商品资本的循环。
在货币资本的循环 (G-W…P…W′-G′) 中,循环的起点和终点都是货币资本,企业主预付了货币资本G,经过三个阶段,取得了更多的货币G′。运动的过程明确表明,生产的目的就是要使价值发生增值。由于生产过程表现为两个流通过程 (即G-W和W′-G′) 的中间环节,容易给人造成一种假象,似乎货币资本本身就能生出更多的货币,从而掩盖了货币资本增值的来源。在生产资本的循环 (P…W′-G′-W…P) 中,起点和终点都是生产资本,流通过程是生产过程的媒介,这一方面表明了生产过程是价值增值过程,克服了货币能自行增值的错觉,但另一方面又给人造成一种假象,似乎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价值增值,而是为生产而生产。在商品资本的循环 (W′-G′-W…P…W′) 中,起点和终点都是商品资本,它的价值包含着在生产过程中增值的价值。流通过程在循环中占有统治地位,表明产品全部消费 (包括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 是资本循环得以正常进行的首要条件。资本循环的三种形式都表明,资本的循环是连续的运动,都要经过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价值增值是资本运动的目的和动机。资本循环的三种形式又从各个侧面反映了产业资本循环过程的特点,货币资本循环显示出资本循环的目的是为了价值增值,生产资本循环表明资本循环是一个再生产过程,商品资本循环表明资本循环中,商品消费是实现增值了的资本价值的根本条件。因此,资本循环必须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资本循环要连续进行,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第一,资本的各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一定要同时并存,即具有并存性。产业资本只有在一定的时间内,按一定比例,把资本分割成三个部分,使它们同时并存在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上。如果全部资本在一定时期内只采取一种形式,依次经过三个阶段,循环过程就会相继出现中断,比如当生产资本转化为商品资本时,购买阶段和生产阶段就会发生中断。第二,资本的各种循环形式在时间上要连续和衔接,即具有继起性。资本不仅要同时分割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形式,而且每一种形式都必须依次经过循环的三个阶段,即三种循环形式在时间上要衔接起来。比如当货币资本循环处于由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的流通过程,生产资本循环就必须处于由生产资本转化为商品资本的生产过程,商品资本循环则处于由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的流通过程。资本的任何一部分在循环的某一阶段发生停顿,都会使整个资本循环发生障碍。资本循环的并存性和继起性,互为前提,互相制约。各个阶段的继起性以三种循环形式的并存性为前提,而资本的并列存在又只是资本各种形式相继运动的结果。没有并存性,就不会有继起性,同样,继起性受到阻碍,并存性也就要受到破坏。因此,资本的循环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 流通费用及其补偿   资本周转 ☛

资本循环Capital Circulation

产业资本依次经过三个阶段,采取三种形式,再回复到原有形式的运动。为了使价值增殖,资本必须不断运动和变形。资本循环的第一阶段为购买阶段,资本家以货币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货币资本变为生产资本;第二阶段为生产阶段,资本家把买来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投入生产,得到价值大于预付资本的商品,生产资本变为商品资本;第三阶段为售卖阶段,资本家出卖商品,商品资本再转化为货币资本,收回预付资本并实现剩余价值。其中第一、第三两个阶段属流通过程,第二阶段属生产过程。资本循环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为了使生产连续不断地进行,产业资本家必须把资本按一定比例同时存在于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形式上,使之不间断地通过资本循环三个阶段。

资本循环

产业资本从某种职能形态出发,又回到这种职能形态的运动过程。资本循环过程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资本采取三种不同的职能形态。
第一阶段为购买阶段,用货币资本在市场上购买生产要素的过程。用公式表示为:G —W(G代表货币,W代表商品)。在这一阶段,资本采取货币资本形态,其价值量不发生变化。
第二阶段为生产阶段,用购买到的生产要素生产出商品的过程。用公式表示为:W…P…W′(P代表生产资本,W′代表已经含有剩余价值的商品)。在这一阶段,资本采取生产资本形态,价值发生增殖。
第三阶段为出卖阶段,把生产出来的商品出卖换回货币的过程。用公式表示为:W′—G′(G′代表含有剩余价值的货币)。在这一阶段,资本采取商品资本形态,资本的价值量不发生变化,只是由商品形态变为货币形态。
资本循环就是以上三个阶段的统一,用公式表示为:

G—W…P…W′—G′


从以上公式可以看出,在资本循环中,第一、三两个阶段属于流通领域,第二阶段属于生产领域。资本循环的起点不同,资本循环的形式也不同。下面是资本循环的三种形式:
货币资本循环:

G—W…P…W′—G′


生产资本循环:

P…W′—G′—W…P


商品资本循环:

W′—G′—W…P…W′


资本循环连续不断进行,需要满足两个条件:(1) 全部资本必须按一定比例在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之间进行分配,使资本同时处在循环的三种形式之中,即三种循环形式在空间并存;(2) 每一种循环形式在时间上要相互继起,这样,三种形式的资本即可同时继续循环。
在现代经济学和人们日常使用中,从价值增值这一数量关系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从生产关系的角度出发,常把“资本”与“资金”当做同一个概念来使用,所以资本循环也称为“资金循环”。

资本循环

产业资本为使自身的价值得到增殖,依次经过三个阶段、采取三种职能形式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但它只有在不间断的运动中才能保存自己并生产和实现剩余价值。资本的运动依次经过三个阶段: 第一,购买阶段,资本家用货币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 第二、生产阶段,资本家把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投入生产,使生产资本转化为商品资本; 第三,销售阶段,资本家把生产出来的商品卖出去,使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其中第一、第三阶段处于流通过程,第二阶段处于生产过程。同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相适应,资本依次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形式,执行着三种不同的职能: 货币资本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 生产资本创造商品,创造新价值和剩余价值; 商品资本实现预付资本的价值和剩余价值。产业资本的每种资本职能形式,都要经过循环的三个阶段,从连续不断的资本循环过程看,它形成货币资本的循环、生产资本的循环、商品资本的循环。以G代表货币,W代表商品,P代表生产过程,虚线代表资本流通过程的中断,W′代表包含着剩余价值的商品,G′代表包含着剩余价值的货币,图示如下:

产业资本的现实循环运动,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也是它的三个循环的统一。产业资本只有依一定比例把其资本在分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上,使他们在时间上依次继起,在空间上同时并存,才能使其生产过程不致中断。
资本循环

资本循环

产业资本依次经过三个阶段,相应采取三种职能形式,实现资本价值增值并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资本是在不断循环运动中实现增值的,而能够发生价值增值的资本只有产业资本,它包括工业、农业、建筑业等各个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产业资本的循环运动要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相应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是有机地相互密切联系的,产业资本必须不停地依次经过循环的三个阶段,并依次采取三种职能形式。这是产业资本正常地顺利进行循环运动,实现价值增值的基本条件。现实的产业资本循环是连续不断进行的,产业资本实现连续不断的循环,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 必须保持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并列存在; (2) 必须保持产业资本的每一种职能形式的依次转化,在时间上相继进行。产业资本只有并列处在三种职能形式上又同时处于三种循环形式上,才有循环过程的连续性。因此,“产业资本的连续进行的现实循环,不仅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而且是它的所有三个循环的统一”。

☚ 资本积聚   资本周转 ☛
资本循环

资本循环Circular of Capital

资本运动的基本形式。资本价值的增值,要经过一系列的形态变化,这些形态变化形成相应的阶段,在每个阶段,资本价值都处在与该阶段相适应的职能形式上。在运动过程中,资本价值得以保存并增值,最后又回到过程开始时它原有的形态上,这个总过程就是资本循环。由于处在这种循环运动中的资本是产业资本,所以又叫产业资本循环。关于资本循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2卷进行了全面详细的论述。马克思指出: “资本作为自行增值的价值,不仅包含着阶级关系,……它是一种运动,是一个经过各个不同阶段的循环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又包含循环过程的三种不同的形式。因此,它只能理解为运动,而不能理解为静止物。” (马克思,1975,P. 122) 资本只有在不断地运动中才能保存自己并产生和实现静止的增值。
资本的循环过程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依次采取三种职能形式: 第一个阶段即购买阶段。资本家作为买者出现在市场上,用货币购买商品,完成G—W这个流通行为。G—W表示一个货币额转化为一个商品额,是一般的商品流通。马克思认为,使一般商品流通的这个行为同时成为单个资本的独立循环中一个职能上确定的阶段的,首先不是行为的形式,而是它的物质内容,是那些和货币换位的商品的特殊使用性质。这些商品是生产资料 (Pm) 和劳动力 (A),即商品生产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所以,从内容上看,G—W就表现为G—W< 成为资本循环的一个特定阶段。 经过这个阶段,货币资本转化为商品资本。这个阶段的资本采取货币形式,是因为它要执行货币的职能,充当一般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而这种职能之所以会成为资本的职能,是因为货币是资本的形式,是货币资本,这是由它在整个资本运动中的作用,以及和其他阶段的联系决定的。货币资本的职能,就是资本以它的货币形式,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形成生产资本的实物形式,为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准备条件。
第二个阶段即生产阶段。资本家作为商品生产者,把购买来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结合起来,进行生产消费,完成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这个阶段的运动表现为G—W< …P…,这里的虚线表示: 资本流通过程中断,而循环过程仍在继续,资本从流通领域进入生产领域。在这个阶段,生产要素采取了生产资本的存在形式。生产资本的职能是消耗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生产出具有更大价值的商品,使生产资本转化为商品资本。
第三个阶段即出卖阶段。资本家作为卖者出现在市场上,把商品卖掉,换回货币,完成W′—G′这个流通行为。从形式上看,是W—G,是一般商品流通。但是,经过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产品,是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是商品资本,这里的商品执行着资本的职能。马克思指出: “商品能够执行资本的职能,只是由于在它的流通开始以前,它已经现成地从生产过程中取得了资本性质。” (马克思,1975,P. 47) 商品资本的职能是一切商品的职能,即出售商品,取得货币,完成商品形态到货币形态的转化。资本价值由商品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具有重要意义。一般说来,已经增值的资本价值,如果不使它的商品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再生产过程就会停止。其次,从商品形式到货币形式转化的速度不同,则同一资本价值在产品形成和价值形成中的作用程度就会不相同,再生产也会以不相同的程度扩大或缩小。最后,必须全部完成W′—G′的形态变化,才能全部实现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这里出售商品的数量成为决定性的因素。经过这个阶段,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资本运动处于重新开始的阶段。
资本运动三个阶段的统一,形成它的总循环过程。总循环的公式是:

G-W…P…W′-G′


它的详细公式是:


在这个总运动中,有两个阶段属于流通领域,一个阶段属于生产领域。资本价值在流通阶段采取的是货币资本和商品资本的形式,在生产阶段采取的是生产资本的形式。资本要依次经过三个阶段,依次采取三种形式并完成相应的职能,资本的循环运动才能正常进行,任何阶段的停顿都会使核心过程受到阻碍。但是,循环本身又要求资本在循环的各个阶段中保持一定的时间,完成与其形式相适应的职能后,才能进入下一阶段,采取另一种形式。
资本连续不断的循环表现为:


这样,资本循环本身便呈现三种不同的形式:
货币资本循环G-W…P…W′-G′。
生产资本循环P…W′-G-W…P。
商品资本循环W′-G′-W…P…W′。
资本循环的这三种形式,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产业资本一定的特征,同时又各有片面性,只有把三种循环形式统一起来考察,才能全面了解产业资本运动的实质。如果我们对这三个形式进行总的考察,那么,循环“过程的所有前提都表现为过程的结果”,“每一个因素都表现为出发点、经过点和复归点。总过程表现为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生产过程成为流通过程的媒介,反之亦然。” (马克思,1975,P. 116) 这三种形式的循环是相互联系,互为前提的,而且一种形式的反复循环已经包含了其他形式的循环。事实上,任何一个单个产业资本都是同时处在所有这三种循环之中,这三种循环是连续地并列地进行的。只有各种循环形式的连续进行,才有单个产业资本的连续运动。“产业资本的连续进行的现实循环,不仅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而且是它的所有三个循环的统一。” (马克思,1975,P. 119)
产业资本的连续循环,需要具备两个条件: 第一,全部资本必须按一定比例分割为三个部分,并存于各种不同的职能形式上,使产业资本同时处在循环的三种形式之中; 第二,资本的各个不同部分在时间上要相互继起,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这样,三种形式的资本即可同时继续循环。产业资本循环的这两个条件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方面,继起是由并存决定的。“在这里,每一部分的相继进行,是由各部分的并列存在即资本的分割所决定的。”(马克思,1975,P.119) 产业资本只有并列存在于三种形式中,资本的每一部分才能依次经过相继进行的各个循环阶段。另一方面,并存又是继起的结果。“决定生产过程连续性的并列存在之所以可能,只是由于资本的各部分依次经过各个不同阶段的运动。并列存在本身只是相继进行的结果。” (马克思,1975,P.120) 相继进行一旦停顿,并列存在则成为不可能。因此,这些条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遭到破坏,资本的某一部分在任何一个阶段上的停滞,都会引起整个循环的中断。这种情况在资本主义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期间表现得特别明显。
☚ 有形损耗与无形损耗   资本周转 ☛
资本循环

资本循环

产业资本由某一点出发,依次经过三个阶段,分别采取三种职能资本形式,实现价值增殖,再回到原点的全部运动。资本的循环要依次经过购买、生产和销售三个阶段。在购买阶段,资本家作为买者,按一定比例从市场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这时,产业资本采取货币资本的形式,其职能是为生产剩余价值作准备。购买阶段的公式为G—W<A Pm。它完成产业资本由货币资本到生产资本的转化。在生产阶段,资本家用购买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从事生产消费。这时,产业资本采取生产资本的形式,其职能是生产剩余价值。生产阶段的公式为W<A Pm …P…W′。它完成由生产资本到商品资本的转化。在销售阶段,资本家作为卖者到市场销售商品。这时,产业资本采取商品资本的形式,其职能是实现剩余价值。销售阶段的公式为W′—G′。它完成由商品资本到货币资本的转化。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互相联系、缺一不可。资本的循环总是三个阶段的统一。其公式为G—W<A Pm …P…W′—G′。式中:W<A Pm …P…W′为生产过程,G—W<A Pm和W′—G′为流通过程,表明资本的循环同时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生产过程直接创造剩余价值,流通过程则是取得剩余价值的必要条件。由于资本对于剩余价值的追逐没有止境,而剩余价值又要通过循环来取得,所以产业资本的循环总是连续不断地进行,其过程为: G—W…P…W′—G′·G—W …P…W′—G′—G—W …P…。在这一资本连续循环的过程中,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都要依次经过三个阶段,相应地采取三种职能形式,再回到原点。因此,产业资本的循环中,同时并存有三种职能资本的循环。其中: G—W…P…W′—G′为货币资本的循环,它由货币到更多的货币,最清楚地表明了产业资本的目的是榨取剩余价值。但这一循环中,生产阶段表现为两个流通阶段的媒介,因而产生出一种假象: 似乎剩余价值是流通过程的产物,是货币资本自行增殖的结果。P…W′—G′—W…P为生产资本的循环。它由生产过程开始,表明剩余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但这一循环中,起点和终点都是生产过程,因而产生出一种假象: 似乎生产本身就是过程的目的,资本的运动是要尽可能多地进行生产。W′—G′—W…P…W′为商品资本的循环。它由流通过程开始,表明全部商品进入消费是循环过程顺利进行的条件。但这一循环把流通过程摆在首位,因而造成一种假象: 似乎资本主义生产不是为了榨取剩余价值,而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以上三种循环,总是连续地并列进行,产业资本的现实循环始终是三个循环的统一。

☚ 流通资本   货币资本 ☛

资本循环

circuit of capital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4: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