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可行走病人的心电监护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可行走病人的心电监护

可行走病人的心电监护

可行走病人的心电监护是指对平时能正常活动,不需卧床和住院,但又可能突发心脏病患者的心电图监护。这一技术也可用于宇航员、潜水员等特殊环境中活动的研究对象。
对可行走病人的监护始于1947年。当年美国Holter第一次完成了以无线电发射技术发送可行走病人脑电波的装置,进而用于心电图的遥测监视,并于1950~1955年间将电子遥测装置与磁带录音机复合而成Holter心电图记录仪。六十年代初,由微型磁带记录仪和快速重放分析装置组成的Holter心电监护系统,已在国外颇为流行,并渐渐发展到24小时乃至更长时间的连续心电监护。七十年代以来,对以微处理机为基础的智能型Holter系统的研究发展很快,至八十年代初已出现能放过正常心电信号而仅捕捉突发的异变信号的商品化佩带式心电智能监护仪。
可行走病人心电监护系统 一般监护系统的组成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即供被检者长期随身配带的微型监测器和不能随身携带的快速回放分析装置,如图1所示。监测器实时检测心电信号的变化,并用磁带记录或遥测方式传送心电信号。回放分析装置用以快速回放、分析磁带记录或以遥测方式接收的信号,显示所记录的心电波形和数据,并可制作硬拷贝作为诊断的永久性依据。


图1 可行走病人心电监护系统
(a)磁带记录式 (b)遥测式


可行走病人心电监护系统有多种类型:
❶无线遥测发送一离身接收记录及回放系统;
❷直接检测记录一离身回放显示系统;
❸模拟式磁带记录器一模拟计算机快速回放系统;
❹数字式磁带记录器一数字计算机回放系统;
❺佩带式心电智能监测系统。其中,前两类不具备分析功能,回放时间长;前四类的回放分析都是回顾性的,记录与诊断之间延误时间长,连续记录的时间最长不超过26小时,因而不能满足临床要求。
佩带式心电智能监护系统由患者随身佩带,能实时检测和分析心电信号,判断心律失常信号,并在发现心律失常后能自动以声、光报警,同时启动磁带记录器进行舍取性的记录,或通过电话系统将异常心电信号传送到中心医院的计算机系统,进行处理和诊断;亦可通过佩带的监测器内的微型发射装置将突变的心电数据发送给离身的收录机,进行记录和回放分析。佩带式心电智能监护装置的方框图如图2所示。这种系统的磁带利用率很高,若电极贴得好,佩带和连续监测时间可长达4~7天,更能可靠地捕捉偶发性心律失常信号,提高监护功能,以适应临床的需要。


图2 佩带式心电智能监护装置方框图


可行走病人心电监护中的磁带记录方法可采用直接记录法、调频法、脉冲调宽法和脉冲编码调制法(参见“生理信号的记录与显示”条)。对于录音机带速不稳、抖动较大的场合,采用脉冲调宽法效果好,特别是脉冲比例调制法可有效地克服录音机带速不稳和抖动引起的噪音和基线漂移。
可行走病人心电监护的应用 由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往往突然发病而不能及时用普通心电图机发现和记录,故常造成延误诊断和采取预防措施。可行走病人心电监护可对病人活动时的病情急性变化报警和进行趋势监视,从而有利于诊断和预防猝死。其主要应用包括:
❶对可行走心律失常患者、心肌梗塞患者进行康复期监护;
❷对心脏病患者突然死亡病例的研究与预防;
❸对心脏冠状动脉功能的研究;
❹对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研究和临床评价;
❺对心脏起搏器功能的评价;
❻对宇航、潜水作业等特殊环境下心血管活动的研究;
❼有关职业病中的检查与防护等。
☚ 心电监护   围产期监护 ☛
0000474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8:5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