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湘桂运河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湘桂运河 湘桂运河Xiangguiyunhe又称兴安运河、灵渠。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我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之一。开凿于公元前219—214年秦始皇时代,全长34公里。它沟通湘江上源海洋河和漓江上源大溶江,是联系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的通道。湘桂运河是秦始皇为进一步统一我国南疆,命史禄修凿的,初名称秦凿渠,后因漓水上游为零水,亦称零渠、澪渠,唐以后改称灵渠。其主要工程包括:大小天平、铧嘴、南渠、北渠和斗门等。大、小天平是两条交成人字型的石坝,把湘江拦腰截断,抬高水位,逼迫湘江中的部分水流进入南渠,而后注入漓江。大天平靠北渠,长380米;小天平靠南渠,长120米。大小天平属溢流坝,洪水期可漫过坝顶泄入湘江故道;枯水期可使海洋河的来水全部进入南北二渠,以保持通航水深。由于它有平衡水量的巧妙作用,故名“天平”。铧嘴是大小天平前端的分水设施,因形状像铧犁的“铧嘴”而得名。它把南来的海洋河水一分为二,十分之七水量入北渠,十分之三水量入南渠,故有“三分漓水七分湘”之说。南渠即灵渠,它大部分利用天然河道凿成,完全由人工开挖的仅有5公里之长。在南渠右岸有两处泄水天平和2公里长的秦堤。飞来石附近的称大泄水天平,兴安城马嘶桥下的称小泄水天平。所谓泄水天平,实为南渠的溢洪道,作用在于宣泄渠道中的多余水量,以维护渠道安全。北渠上接大天平分水,下归湘江本流,全长约4公里。因湘江已被大小天平截断,船只不能越坝而过,故需开凿北渠,使沿湘江上溯的船只沿北渠绕过铧嘴进入南渠。大小天平抬高了上游水位,加大了与下游湘江的落差。为了缓和水流便于航行,在开挖北渠时使其迂回蜿蜒,增加渠道长度,减缓了北渠坡度。斗门是历代对灵渠重修时增建的水工设施,如公元825年的唐代,增设斗门18个;宋代改设36个;1396年的明代,又增加为38个。所谓斗门,即在渠道两旁筑成的半圆形闸门,中间插入木板控制水位。当船只溯水上行时,关闭闸门抬高水位,流势减缓。众多的斗门一级一级地控制,逆水行舟时就省力多了。灵渠的斗门为船闸的先导,是世界上最早的通航技术措施。秦、汉以后,中原地区与岭南交通,多取道于此。近代因公路、铁路的修凿,灵渠逐渐失去航运作用,但作为灌溉工程,其效益一直在不断扩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仅对过去年久失修而崩塌的堤坝、淤塞的渠道进行了修整和疏浚,而且还在沿岸新建了众多水渠、水库和水电站。灌溉面积由过去的2 000多亩扩大到30 000多亩。目前灵渠已形成一个完善的水利灌溉网。 灵渠分水略图 ☚ 大运河 中国的水利工程 ☛ 湘桂运河 湘桂运河规划建设的连接湘江和桂江,贯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的运河航道,有西线和东线两个方案。西线方案从湖南省城陵矶起,经湘江至湘水、潇水两源汇合点苹岛,由湘水而上至古灵渠下游4公里处的贺家塘,开人工运河,越分水岭,至榕江镇入桂江经平乐达梧州,全长1316公里,其中越岭段苹岛至平乐段长369公里。需建32座梯级。部分线段通过灵渠。东线方案从城陵矶至苹岛,沿潇水而上至永明河口入永明河,在江永县城附近开挖人工运河跨越分水岭,在桃川附近螺丝岭入恭城河至平乐入桂江达梧州,线路全长1280公里,其中越岭段苹岛—平乐线333公里,需建梯级17座。通航标准均为1顶2驳3级航道标准。线路北段城陵矶至株洲257公里,已建成1000吨级航道标准,二期工程株洲至衡阳段182公里航道1000吨级可望本世纪末完工。苹岛至衡阳段278公里航道和分水岭南段230公里将结合水利水电建设逐步进行梯级开发。东线方案较西线方案为优。湘桂运河的规划及其同江汉(两沙)运河的建设和相互沟通,将为远景开辟京广大运河创造条件。 ☚ 葛洲坝航道 灵渠航道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