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大同寺
位于津市市大同路1号,居关山猫儿岭东北山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原名慈云庵。始建于唐咸通年间。传说禅宗28代佛祖达摩曾驻锡于此。清光绪《重修古大同寺》碑载: “广澄济祖开大同为九祖道场,取大同无我之意,直指人心,同归于一。” 因名。大同广澄禅师、大同济禅师分别是马祖道一、石头希迁的法嗣,与百丈清规的创立者百丈怀海、药山惟俨是师兄弟,故古大同寺被尊为九祖道场。清乾隆、道光、咸丰年间三次维修扩建,开垦寺田,殿堂僧舍,鳞次栉比,规模宏大,僧人多时达200余人,成为九澧一带佛教活动中心,人称“湘西北第一道场”。1958年和 “文化大革命” 中遭损毁,仅存大雄宝殿。1991年始大规模修复。寺院坐西南朝东北,占地面积1920平方米,由山门、关圣殿、钟楼、鼓楼、大雄宝殿、花圃、三圣殿、观音堂、药师殿和藏经楼组成,左右两侧有客堂、禅堂、寮房等。山门额书 “古大同禅寺”四字。大雄宝殿为砖木结构,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歇山顶。门窗雕绘龙凤和花鸟图案。寺外有古塔林、化身窑、金银桂,古木参天,景色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