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biàntài人的生理、心理的不正常状态 △ 心理~。 【反】常态 变态biàntài〈形〉 本与“常态”相对,指不正常的状态,现多形容人或事不合常规。 变态biàn tài不寻常的表现或态度。《思美人》:“观南人之变态。”姜亮夫校注:“变态,谓非正常之态也”。马茂元《楚辞选》:“变态,一种出乎情理以外不正常的态度。” 变态(反)常态 变态biàn tài❶ 在有些动物的个体发育中,其形态和构造经历阶段性剧烈变化,这种现象统称为变态。1906年《博物学教科书》第一编:“蚕自卵以迄成虫,其变化可判分三期,特称之为完全的变态。”1913年《民国新教科书——植物学》第一篇:“变态,Metamorphosis。”1931年《英汉对照百科名汇》:“Abnormal,变态。” ❷ 某些植物因长期受不良环境影响而发生特殊变化的现象。1913年《民国新教科书——植物学》第一篇:“茎有种种之变态,植物学家各给以专名。” ❸ 指人的生理、心理的不正常状态。1920年朱执信《兵底变态心理》:“所有兵的奸淫焚掠,都从这变态心理发生出来。”1924年郭沫若《喀尔美萝姑娘》:“我的病却是弄假成真。我的神经的确生了变态了。” 变态、狂态;常态○变态biàn tài(名)不正常的状态:这个人有点~|~心理。 ○狂态kuáng tài(名)疯癫的样子:狂人~,不足为怪|醉后多~。 ●常态cháng tài(名)正常的状态:一反~|失去~|恢复~。 变态←→常态biàn tài ← → cháng tài变态:不正常的状态。 常态:正常的状态。 【例】 然而诡托近於妖妄,迂诞难可根源,法术纷以多端,变态谅非一绪。(唐·房玄龄等: 《晋书·艺术传论》) 跌宕文辞,本是书生之常态,蹉跎名宦,独为天下之畸人。(宋·陆游:《渭南文集九·与钱运使启》) 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心态 临阵时的心理状态:小怯大勇 娇媚的心态:娇情 踌躇不前的心理:顾心 多疑的心理状态:疑病 疑心病 人的生理、心理不正常状态:变态 心理或生理不正常的状态:病态 病能病状 女子求嫁之心:闺心 害羞的心理:脸皮(~薄) 羞耻的心理:面皮 惊恐的心理:惊心 惊怖 争胜的心:竞心 争高下的心:诤心 称雄称霸的心:雄心 心理反常:丧心
另见:心 思想1 ☚ 心理 思维 ☛
变化 变化变(变动;变迁;变易;~态;~色;禅变;迁变;蕃变) 化(进~;风~;气~;机化;沦化;老~;同~;净~;退~) 移(渝移;推~) 幻(幻戏) 动(动变)转(转化;转涉;转旋;转徙) 蜕迁(迁化;迁次;迁革;迁徙;迁渝;迁贸;斡迁) 消长 闿阖 流奔 革异 各种变化:万化 各种各样的变化:千变万化 千变万状千变万态 千变万轸 千转万变 一切变化:迁移(人事~) 发生变化或变故:生变 发生巨大的根本性变化:鱼龙变化 (事情)变化发展的情况:动态 随时代变化而变化:与世推移 与时推移与时迁徙 交替变化:递变 迭变 更替变化:递谢 更易变化:递迁 流动变化:流幻 迁移变化:移易迁变 变迁反复:谬易 不断地逐渐变化:流变 在不知不觉之中受影响而发生变化:暗化默化 腾挪变化的样子:诡然 (事物在形态上或本质上产生新的情况:变化)
另见:事物 形态 性质 改变2 变故不变 保持 ☚ 变化 变动 ☛
人或动物的整个生理组织 人或动物的整个生理组织纤质 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生态 牛马等动物的反刍:倒嚼 某些动物在某阶段不吃不动:眠(蚕~) 某些动物为适应环境的变化,生命活动几乎到了停止状态:休眠 某些动物在寒冷的冬季休眠:蛰(蛰伏;冬蛰) 冬眠 虫类藏伏冬眠:闭蛰 发育成熟的女子周期性子宫出血的生理现象:月经 经水 程姬之疾 雌性高等动物卵子成熟前后,生理上要求交配:发情 狗发情:走草 牲畜发情:起窠 从生物体的某些细胞、组织或器官里产生出某些物质:泌(~尿;~乳;分泌) 消化:克(克化) 化 运化 帮助消化食物:克食 生物体的组织或功能逐渐衰退:老化 生理、心理的不正常状态:变态 病态 (身体的生命活动和体内各器官功能:生理)
另见:器官 生机 器官功能 ☚ 生理 生命 ☛
形态 形态态(态状;象态) 状(状态;怪~) 情 观(旧~;改~) 形态或姿态:形(有~;无~) 各种形态:月(~琴) 蓬(~火) 涡(~轮;~儿;酒~) 盆(~地) 穹(~拱) 大自然创造者使世界万物各具形态:化工赋物 地表的形态:地形 地貌 人造的物体形态:样(~式;图~) 中间高、两头低的形态:拱形 罗锅 两头高、中间低的形态:马鞍 鞍形 多种多样的形态:百态 千态万状 形形色色 各种各样的形态:千态万状 千形万状千形万态 千状万态 千状万端 奇特的形态:奇形 怪相 怪样 美丽的形态:妍状 形态奇怪:怪模怪样 怪里怪气 神头鬼面 神头鬼脸 神头鬼脑 奇形怪状,五颜六色:光怪陆离 形态独特而美观:艺术 形态漂亮、有神:水灵 水灵灵 姿势、形态繁多:千姿百态 不能说出的形态:不可名状 无可名状 无可言状 形态变化:变态
另见:拟状物 ☚ 形态 状态 ☛
情态 情态情(情形;情状) 况 意性 物的情状:物情 事物流露的情态:意(春~;寒~) 不同的情态:异状(四时~) 万事万物变化的不同情状:变态 (事物呈现出来的样子:情态) ☚ 样子 姿态1 ☛
物质变化 物质变化某些动物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变化:变态 形状、格式起变化:变形 由疾病引起的细胞或组织的变化:病变 物体由软变硬:硬化 变僵硬:僵化 变得坚硬:硬结 由硬变软:软化 物体变得柔软:发软 医学上指肿瘤由良性转变成恶性:恶变 向坏的方面变:恶化 犯拙 变坏:坏(吃~肚子) 变味 经得住长期使用,不易变坏:经久耐用 ☚ 改变2 事物的变化 ☛ 变态biàn tài反常的情态。《楚辞·九章·思美人》:“观南人之~~。” 变态metamorphosis一些动物在胚后发育过程中形态、生理、行为等所出现的系列显著变化。昆虫变态是指自幼虫状态变为成虫状态的现象,由昆虫激素控制,因演化路线分歧,幼虫期与成虫期食性及其他生物学特性的分化,昆虫的变态形成五种基本类型。 增节变态 仅见于原尾目。腹节由初孵幼虫9节增至12节后达性成熟,所增加的3节均生自第八节,末节(原第九节)为尾节。这种增节方式是节肢动物祖先遗留的特征。成虫期与幼虫期生活习性相同。 表变态 见于无翅亚纲中原尾目外的各目 (弹尾目、缨尾目、双尾目)。初孵幼虫个体小、性未成熟,触角及尾须分节数少、鳞片及刚毛未充分增长,其他生物学特性与成虫并无区别,故常被称为无变态。性成熟后仍继续蜕皮,是其节肢动物祖先遗留的特征。成虫期与幼虫期生活习性相同。从缨尾目的石蛃观察到其终生蜕皮与前胸腺终生分泌活动有关。石蛃性成熟后每次蜕皮后需再交配才能继续生殖,因蜕皮时雌虫的受精囊内壁也一并脱去。 原变态 仅见于蜉蝣目。幼虫期水生,腹部有附肢转变成的气管鳃; 成虫陆生、有翅。幼虫出水羽化时先成亚成虫,此时翅已展开,性已成熟,持续一至数小时即蜕皮为成虫; 亚成虫蜕皮属成虫蜕皮现象,是无翅亚纲表变态类特性保留在有翅亚纲中的例证。 不全变态 为有翅亚纲外翅类除蜉蝣目外的所有昆虫的变态类型。胚后发育仅包括幼虫和成虫两虫态。幼虫均寡足型,翅芽发生在幼虫体外,成虫不再蜕皮。典型的不全变态类包括直翅目、竹节虫目、螳螂目、蜚蠊目、革翅目、等翅目、啮虫目、纺足目、半翅目及同翅目等,其幼虫与成虫在体形、习性及生境等方面均相似,主要差别仅在翅与生殖器官的发育程度。这种不全变态类又称为渐变态类,其幼虫通称若虫。另如虱目、食毛目、等翅中的无翅种类,幼虫与成虫的差异更小,极似无翅亚纲中的表变态类,但这些昆虫均为后生无翅,且幼虫为寡足型,据此可与表变态类相区别。不全变态类中的蜻蜓目和襀翅目幼虫水生,在体型、呼吸及取食方式,行动器官等均有不同程度变异,以致成虫、幼虫间出现形态分化。这种不全变态类又称半变态类,其幼虫通称稚虫。缨翅目、同翅目中的粉虱和雄蚧等末龄幼虫不食不动,极似全变态中的蛹,但幼虫翅芽发生于体外。这种类似蛹的幼虫常被称为拟蛹。 全变态 为有翅亚纲内翅类各目共有的变态类型。胚后发育包括幼虫、蛹、成虫三个虫态。多数幼虫的内外构造和食性、生境等与成虫有明显差异,成虫与幼虫在食性和生境等方面的分化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蛹是从幼虫转变为成虫的过渡虫态。幼虫组织器官的分解和成虫组织器官的重建均在蛹期内完成。成虫外部构造在幼虫体内即发生相应的器官芽或称成虫芽,至化蛹前发育基本完成。在化蛹蜕皮时各器官芽形成的构造同时翻出体外,故蛹已具备有待于羽化时伸展的成虫外部构造。在全变态类中,还有一些幼虫各龄间外形和生活习性有明显差异,如多数芫菁的第一龄幼虫胸足发达,在土壤中搜索蝗虫卵囊,特称三爪蚴。一经进入蝗虫卵囊取食,就胸足退化、行动迟钝、蜕成为体壁柔软的蛴螬型幼虫。经若干龄后离开蝗虫卵囊,深入土中蜕皮,胸足更退化、不食不动,成为体壁坚硬的围蛹型幼虫,以后再蜕皮化蛹。这种复杂的全变态又称之为复变态。复变态类除芫菁外,尚有脉翅目螳蛉科,鞘翅目步甲科、隐翅虫科,捻翅目,双翅目长吻虻科、小头虻科、寄蝇科以及很多内寄生性蜂类,如姬蜂科、平翅小蜂科、巨胸小蜂科等。 变态metamorphosis动物幼虫发育为成体过程中所经历的形态习性的变化。见于间接发育动物。如两栖类的变态,是以水生的蝌蚪为基础,四肢发出,尾部退化,鳃呼吸改变为肺呼吸等重大变化而完成的。这个过程由下丘脑—垂体—甲状腺内分泌系统调控。许多无脊椎动物大部分幼虫形态结构在变态过程中消失,成体的形态结构大部分来自重建。如昆虫的变态有幼虫期的蜕皮和蛹期的组织器官的改建等过程。这些过程依序先后出现有严格的阶段性,有赖蜕皮激素和保幼激素两者交互作用调控。昆虫的变态可分为: ❶简单变态(不完全变态)。没有蛹期,见于无翅类和外翅类。 ❷完全变态。有蛹期,见于内翅类。 ❸中间变态。介于简单变态和完全变态之间。 ❹复变态(过变态)。出现数种不同类型幼虫的完全变态,如芫青的幼虫先后出现蛃形幼虫、蠋形幼虫和蛆形幼虫3种形态(完全变态中的幼虫除此三种外,还有蛴螬幼虫、叩头虫形幼虫等类型)。 变态 变态biantai某些动物胚后发育过程中,其外部形态、内部结构所出现的一系列明显改变。这些动物的幼体无论是在形态结构方面,还是在生理功能方面都和成体有较大的差别,它们需要进行器官的改造,包括器官结构的坏死和吸收。以及新组织器官的形成,从而使机体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以及生活习性均发生明显的改变,最后达到发育成熟的个体。蛙类从卵孵化后经蝌蚪期变为成体。昆虫从卵孵化后经若虫或幼虫期而至成虫,在此期间若虫或幼虫随着蜕皮,发生形态变化,某些昆虫(蛾、蝶、蚊、蝇)的幼虫,还需经过蛹期变为成虫。各类动物的变态都要受有关激素的诱发与控制。 ☚ 胚层 原始生殖细胞 ☛ 变态 变态Biantai昆虫由卵孵化到发育为成虫,除躯体不断增大外,其形态结构和生理生态都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即为变态。变态是昆虫胚后发育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在激素的控制下完成的。昆虫的变态类型主要有: 无变态:卵孵化后,幼虫与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无大区别,只是幼虫性腺未发育成熟且其躯体小于成虫。如无翅亚纲的昆虫衣鱼,石蛃等。 渐变态:卵孵化后,幼虫与成虫形态结构相似,生活习性一致,但幼虫翅未发育完全,为翅芽,且生殖腺未成熟,称此幼虫为若虫。如直翅目、半翅目和同翅目昆虫。 半变态:卵孵化后,幼虫与成虫的形态结构差异较大,生活习性亦不同,称此幼虫为稚虫。如蜻蜓目昆虫,其幼虫称为水虿,在水中游泳生活,取食鱼苗等水生动物;羽化为成虫后,在陆地生活,可飞行,捕食蚊蝇等昆虫。 完全变态:卵孵化后,幼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成虫完全不同,且经过一个相对静止的蛹期(不取食、不运动),然后羽化为成虫。几个虫期功能专一,幼虫主要是取食,储备营养物质;蛹期虫体内发生剧烈的器官改造;羽化为成虫后主司生殖功能。如蚕,幼虫蠕虫状,取食桑叶,身体不断长大,至最后一龄幼虫期则吐丝绕茧将虫体包裹在内化蛹,羽化为飞蛾破茧而出,交配产卵后死去。大多数昆虫为完全变态,如鞘翅目、脉翅目、双翅目和膜翅目的昆虫。 ☚ 拟态 洄游 ☛ 变态见“动物”中的“变态”。
变态❶动物胚后发育过程中,在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方面产生一系列显著的变化,经过幼体阶段而达到成体的现象。如某些昆虫由幼虫期经蛹期变成虫;蛙类经蝌蚪而发育成蛙等。 ❷某些植物的营养器官,在形态结构或生理功能上发生较大变化的现象。如变态根、变态茎、变态叶等。变态是长期适应环境条件的结果。
变态见“生物”中的“变态”。 变态變態biàn tài变化形态。《重刊本草纲目·叙》:“人之情识日广,病之变态亦多。” 变态metamorphosis
变态metamorphosis 变态❶(生物)metamorphosis ❷abnormal;anomalous;aberrant 从幼虫~成蝴蝶the metamorphosis of a larva into a butterfly/~心理aberrant personality/~心理学abnormal psychology/~行为abnormal ac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