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垢纳污[藏污纳垢、含垢纳污];发奸擿伏○藏垢纳污cáng gòu nà wū比喻包容坏人坏事:会稽是报仇雪耻之乡,非~之地|收回那十八省剩水残山,洗尽这二百年~。也说〖藏污纳垢〗、〖含垢纳污〗。 ●发奸擿伏fā jiān tī fú揭发奸邪,使无可隐藏:~,有若神明|那时无一人~,出民众于云雾。 发奸擿伏 发奸擿伏揭发奸邪之人,揭发隐秘的坏事。发:揭发。擿(tī)伏:揭发隐秘的坏事。‖“擿”不读zhé、zhāi。 ☚ 吊民伐罪 发政施仁 ☛ 揭发坏事 揭发坏事揭发所做的坏事:擿发其奸 揭露隐秘的坏事:擿伏 揭发坏人坏事:发奸 揭露隐秘的坏事:擿伏 揭露隐蔽的坏人坏事:发潜 发伏(发伏摘奸;发伏擿奸;摘奸发伏;破奸发伏;擿奸发伏) 发奸擿覆 发奸摘覆 发奸擿伏 发奸摘伏 发奸露伏 发奸露覆 发奸摘隐 发摘奸伏 发擿奸伏 发擿奸隐 发摘奸隐 发隐擿伏 发隐摘伏 发纠奸伏 摘发奸伏 擿发奸伏 摘发隐伪 擿伏发隐 摘伏发隐 擿伏发奸 摘伏抉奸 摘奸抉蠹 诀奸擿伏 惩奸擿伏 审理昭雪冤假错案,揭发隐藏的坏人坏事:理冤擿伏 理冤摘伏 ☚ 揭发 举发 ☛ 发奸擿伏fā jiān tī fúexpose the hidden evildoers and evil deeds ❍ 他上台时本想~,但事实上他却无能为力。When he came into power,he meant to expose the hidden evildoers and evil deeds,but,as a matter of fact,he was helpless about it. ❍ 其~如神。(《汉书·赵广汉传》) The way in which he laid bare the hidden evildoers and evil deeds was miraculous. 发奸擿伏fā jiān tī fú【解义】擿:揭发。揭发未暴露的坏人坏事,使无可隐藏。 【用法】多用于正直的人。含褒义。 【例句】在封建社会里能~、为民申冤的清官实在是凤毛麟角。 发奸擿伏《辞源》源云:《汉书·七六·赵广汉传》:“尤善为钩距以得事情,……其发奸擿伏如神,皆此类也。” 按,此语他型,河南版《汉语成语大词典》独补逸云:也作“发擿奸伏”、“擿伏发奸”。《后汉书·王涣传》:“又能以谲数发擿奸伏,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筭。”清·汪琬《前明大理寺左寺丞李公行状》:“发擿伏奸如神,虽老奸宿蠹,莫能秋毫欺也。”明·张岱《孙忠烈公世乘序》:“忠烈公知宸濠必变,不敢擿伏发奸。” 发奸擿伏fā jiān tì fú揭发隐藏的坏人坏事。“擿”,揭发。《汉书·赵广传》:“其发奸擿伏如神,皆此类也。”《后汉书·王涣传》:“又能以谲数发奸擿伏。”《南史·傅琰传》:“闻丈人发奸擿伏,惠化如神,何以至此?” 发奸擿伏西汉宣帝时,有个官员名叫赵广汉。他执法如山,不畏权贵,在任颍川太守时,曾诛杀不少残害百姓的豪强,深得百姓的爱戴。 后来,他调任京兆尹,负责都城长安的治安。他精明强干,善于调查研究,对京城中各种人的情况都了如指掌,因此一旦发生案情,便很快能找到线索破案;有时发生可疑情况,他也能根据蛛丝马迹,制止尚未发生的案件。 有一次,长安有几个游手好闲的少年聚集在一处空房子里,合谋抢劫。他们正在密谋,赵广汉便带人将他们一网打尽。 还有一次,两个歹徒得悉宫中侍卫苏回家十分有钱,便在路上绑架了他,向他的家属勒索赎金。 苏回的家属向京兆尹衙门报案。赵广汉很快找到了作案人的住处,带着官兵赶去。 来到作案人的住处,赵广汉考虑到硬冲进去抓人可能会伤害人质,便让副手上前敲门喊话:“里面的人听着,京兆尹赵大人已带人包围了此宅,你们只有放了人质,投案自首,才可以从宽处理!” 那两个歹徒听到赵广汉在门外,知道没有其他出路,只得放了人质,开门投案。赵广汉说:“幸亏你们没杀了人质,否则你们会累及满门的!” 赵广汉把两个歹徒带回京兆尹衙门,经审讯后关进了监狱,吩咐狱官厚待他们,并送酒肉给他们吃。 到了秋后,赵广汉依律判处两人死刑,但不再追究他们家属的责任。 赵广汉在京兆尹任上,处理类似的案件还有不少。因此《汉书》的作者班固在评论赵广汉时称赞他“其发奸擿伏如神”,意思是他揭发坏人坏事,就像神一样灵验。 后来,“发奸擿伏”这一成语,用来形容揭发奸邪,使其无法隐藏。 发奸擿伏fājiān-tīfú发:揭发。奸:坏人坏事。擿:揭露。伏:隐蔽。指揭露出隐藏着的坏人坏事。 发奸擿伏fā jiān tī fú揭露隐秘的坏人坏事。意谓吏治精明。擿: 揭发。奸: 邪恶。伏: 隐藏。也作“擿伏发奸”、“擿奸发伏”、“发伏擿奸”、“发奸露覆”、“发奸摘覆”、“发奸摘伏”、“发奸擿隐”、“发擿奸伏”、“发隐擿伏”、“发摘奸隐”、“摘奸发伏”。 发奸擿伏fājiān-tífú〔并列〕 擿,揭发。举发秘密罪案。形容吏治清明,奸邪无所遁隐。《汉书·赵广汉传》:“其~如神。”《后汉书·王涣传》:“又能以谲数~。” ※ 擿,不读作zhāi。 △ 褒义。多用于描写清明社会。 也作“发伏擿奸”、“发奸擿隐”、“发奸发伏”、“发擿奸隐”、“发隐擿伏”。 发奸擿伏fā jiān tì fú发、擿:揭发。奸:奸臣,坏人。伏:隐藏的坏事。即揭发隐藏的坏人坏事。形容吏治精明。也作“发擿奸伏”、“发奸摘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