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fan shehui xing renge zhang'ai又称社会型变态人格。包括违纪型人格和无情型人格等。属人格异常之一。这是人格特质异常中最普遍受注意的一型。主要的特点是此类患者的行为往往对社会造成危害,为了寻找刺激,什么都愿意干,很少顾及法律、伦理、道德。在行为上常表现极度自我中心,容易冲动,无责任感,不考虑行为后果是否伤害别人。具有这种性格障碍的人,无羞耻心或罪恶感,也很少觉得焦虑。遭遇挫折时,他们总是归咎别人或社会,并以之作为其反社会的借口。这类人缺少团体意识,不重视团体利益,不遵守社会规范,不认可传统道德与价值标准,因而多表现在校反抗校规,在家反抗父母,在社会反抗秩序与法律等反社会行为。他们往往生活无节制、无规律、无计划。有些患者有时还会表面上装作友好、聪明、诚恳、善良、有见识,但这种人无法与别人维持较长久的人际关系。他们反抗社会的制裁力量,却又很难从经验中学到什么。少年犯罪与反社会型人格有密切的关系。相关的研究显示,反社会型人格者学会逃避条件化反应的速度比正常人或精神官能症患者慢。他们的自主神经系统活动(如GSR、心跳及呼吸速率、血压)也比一般犯人低。因此导致了一个假设:反社会型人格患者的自主神经系统可能天生就反应过低。这一点可以解释为什么他们需要不断寻求刺激,为什么不会对反社会行为所带来的危险和惩罚感到焦虑。反社会型人格特征一般在25岁之前就暴露出来了。罪犯中有很多这种个性的人,但这种患者不一定犯罪。 ☚ 卡特尔人格理论 加利福尼亚个性调查表 ☛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dis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指病人狂暴、冷酷无情,高度的利己主义,不考虑社会义务,缺乏为别人着想的感情。在偶然的动机驱使下即可做出触犯刑律的行为,并无悔改之意;对挫折的耐受力差,常责备他人或提出似乎有理而实际不堪一驳的理由为己辩护;行为与社会规范悬殊很大。 ☚ 社交恐惧症 身份障碍 ☛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antisocialpersonality disorder亦称“悖德型”、“违纪型”、“无情型人格障碍”。人格障碍类型之一。多见于男性。主要特点是极端自私自利,冷酷无情,容易冲动,往往受偶然动机所驱使,经常违反道德与法纪而不后悔。在犯罪者中约占10%~50%。做出这一诊断时,患者年龄至少需已满18岁,但在15岁之前即出现下列品行障碍: (1)经常逃学,闲荡; (2)因行为不端曾多次被学校开除或勒令退学; (3)曾被拘捕或送交少年法庭; (4)至少有两次离家出走,在外面过夜; (5)经常撒谎(并非为了逃避责罚); (6)过早地发生性行为; (7)过早地吸烟、饮酒或吸毒; (8)经常偷东西;(9)不止一次故意破坏公共设施; (10)反复挑起斗殴; (11)经常违反家庭和学校规章制度(除逃学、出走之外)。15岁以后主要有下述表现:(1)不能坚持学习或工作,有学或有业不就达半年以上; (2)经常旷课、旷工; (3)数次离开工作岗位而并无就业打算; (4)不遵守社会规范和法律约束,产生违法行为(不论是否被逮捕),如破坏公共财物,骚扰他人,偷盗,从事非法活动; (5)易激惹或产生攻击行为。经常斗殴或殴打妻儿; (6)不履行承诺或义务,欠债不还,不供养子女; (7)生活无计划,仅凭一时冲动,如无目的弃家出走,无固定住址达一个月; (8)不可信赖,如用假名骗人; (9)行为鲁莽,不计后果;(10)忽视或虐待子女,不尽父母或赡养人的义务; (11)无法维持一夫一妻生活超过一年。1994年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Ⅳ)将无责任感和不能保持一夫一妻关系两条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诊断标准中删除。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有这种人格障碍的人冷酷无情,不为别人着想,是高度的利己主义者,容易冲动,往往受偶然的动机所驱使,做出违纪的事,且无悔悟之意,不能吸取教训。做出这一诊断时,患者的年龄至少需已满18岁,但在15岁之前即出现下列品行障碍: (1)经常逃学,闲荡。(2)由于行为不端曾多次被学校开除或勒令退学。(3)曾被拘捕或送交少年法庭。(4)至少有两次离家出走,在外面过夜。(5)经常撒谎(并非为了逃避责罚)。(6)过早地发生性行为。(7)过早地吸烟、饮酒或吸毒。(8)经常偷东西。(9)不止一次故意破坏公共设施。(10)反复挑起斗殴。(11)经常违反家庭和学校规章制度(除逃学、出走之外)。15岁之后具有以下特征: (1)不能坚持学习或工作,有学或有业不就达半年以上。(2)经常旷课、旷工。(3)数次离开工作岗位而并无就业打算。(4)不遵守社会规范和法律约束,产生违法行为(不论是否被逮捕),如破坏公共财物,骚扰他人,偷盗,从事非法活动。(5)易激惹或产生攻击行为,经常斗殴或殴打妻儿。(6)不履行承诺或义务,欠债不还,不供养子女。(7)生活无计划,仅凭一时冲动,如无目的弃家出走,无固定住址达一个月。(8)不可信赖,如用假名骗人。(9)行为鲁莽,不计后果,如酒后驾车或超速行驶。(10)忽视或虐待子女,不尽父母或赡养人的义务。(11)无法维持一夫一妻生活超过一年。 ☚ 发作性睡病 反应性精神病 ☛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以违反社会行为规范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表现为常做出冲动的妨碍公众、伤害他人的事情,无羞耻感和罪责感;自尊心极强,极度自我中心,缺乏对他人的爱心,情感冷漠,多撒谎欺骗。患者的智力一般正常或较高,给人的初步印象是友好、诚恳、有见识。一般认为,其产生与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功能障碍、“病理性寻求刺激”的皮层唤醒特征、情绪唤醒及条件性学习障碍、儿童时期心理社会化的社会因素等原因密切相关。此类患者在社会成员中比例很小,但其社会危害极大。 ☚ 分裂样人格障碍 边缘型人格障碍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