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农地造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农地造成 农地造成伪满时期将未垦地开辟为农田的土地改良工程。日伪为实行从日本移民100万户到中国东北的计划,需耕地1000万公顷。东北已耕地在1938年不过1 800万公顷, 因此,日伪除夺取中国农户一部分土地外, 需要在未垦可耕地2000万公顷(其中约有1 000万公顷为盐碱地)中开辟出适于日本移民耕种的水田, 遂实行大规模的“农地造成”。1939年6月1日设立了股本为2 000万元的满洲土地开发株式会社。着手在伪奉天省昌图地区、伪吉林省饮马河地区及伪间岛省珲春地区的土地改良工程。1940年6月设立的满洲拓殖公社也进行小规模的农地开发事业。同时伪满政府设立了开拓总局、下设拓地处,专司其事。1943年9月, 日本政府通过了《关于满洲国紧急农地造成事业问题》, 决定于1944和1945的两年内在第二松花江、东辽河地区及其他已开地区开出水田18万公顷, 计划完成后, 生产物除部分自给外,全部供给日本。为此1944年3月1日将满洲土地开发株式会社改组扩大为股本5 000万元的满洲农地开发公社。该公社分担地区有第二松花江(水田5万公顷、旱田13万公顷) 、东辽河(水田3.2万公顷)、新开河(水田5 000公顷)、鹤立、莲江口(3 000公顷)、富锦(水田3.5万公顷)等处。日本投降时, 前三处接近完工或部分完工。 ☚ 物资动员计划 中国工业合作协会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