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县丞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县丞

县丞

官名。始于战国,秦汉沿置,署理文书,典知仓狱。为县令辅佐。历代所置略同。

☚ 县尉   六曹 ☛
县丞

县丞

官名。宋行政区划县的副长官,协助县令或知县掌管政务。天圣中始置,在主簿、县尉之上。若小县不置丞者,以主簿代替。

☚ 知县   主簿 ☛
县丞

县丞

官名。县令(知县)之辅佐官。秦汉始置丞,以佐令长。历代因之,直至清末。但以县丞二字连缀为官名,则始于明。《明史·职官志四》:知县之下设县丞一人,秩正八品,与主薄分掌粮马巡捕事。编户不足二十个里的县不设县丞。例同上。

☚ 佐贰官吏   主簿 ☛

县丞【同义】总目录


赞公县丞赞府贰令

县丞xiàn chéng

〖名词〗
辅佐县令的官员(1)。《景帝令二千石修职诏》:县丞长吏也。——县丞、是县吏之长。

县官

县官

令尹 知县 县尹 令长 宰官 邑宰 邑令 邑侯 铜墨 雷封 百里君 县太爷 县大夫 县正堂铜章墨绶
一县的行政长官:县令 县长
试用的县令:试令
副县令:县丞 邑丞 邑官 贰令
对县官的尊称:大令 令君 县尊 宰公宰君 堂翁 堂尊 贵县 天台 县父母 太老爷
对知府﹑知县等官吏的尊称:太爷(县~)
对县官的敬称:茂宰 明廷
对县令的美称:七品黄堂
(县的长官;县的官吏:县官)

☚ 州官   小官 ☛

县丞

官名。秦汉时各县置丞一人,为县令、长的主要佐吏,掌典文书及仓狱,与尉合称“长吏。”历代沿置略同。自汉以来,只称为“丞,”明代始连称“县丞,”迄于清末。

县丞

县丞

官名。秦商鞅时始置。此后历代皆置。为县之佐贰官。(见: 县令)

☚ 县长   县尉 ☛

县丞xiàn chéng

官名。为县的副贰长官,佐令、长掌县政。与尉合称长吏,其后历代沿置。明代始称"县丞"以前单称"丞"。

县丞

官名。战国时期秦国置,佐县令掌县中事务,位在县令下,县尉上。秦、汉以后历代皆置,掌文书、仓库、刑狱事务,每县员一人,汉朝秩四百石至二百石。魏、晋以后八品至九品,随所在县大小而定。隋、唐时京县丞升至从七品或从七品上。

县丞

官名。始于战国,秦汉沿置。职掌一县文书、刑狱及囚徒等事,辅佐县令,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晋以后废。隋唐又复置。宋前期时置时罢。大观三年(1109)规定只于万户以上的县,或有山泽、坑冶之利的县置县丞,主管水利、市易、坑冶等事。南宋时小县不置丞。清代县丞为正八品。

县丞

县丞官名。战国时代,秦及三晋之县有丞,秦统一六国后在县令、长之下,各以县丞为之副而掌j民政。汉制,县丞每县一人,特别大的县也有多至三人的,县丞由中央任命,与县尉同为长吏,秩=百石以上,掌署文书,典知仓狱。汉代特重刑狱与马政,故在一些县中又特置狱丞与马丞。每逢岁末县丞要到郡课校其功,由郡守论其殿最而行赏罚。县丞多以本郡人充任。有属吏,称为丞史。三国时设县丞一人以为令长之佐,晋无县丞而有主簿,由令长自行调用而为之佐。自晋后南朝诸代未见有主簿、县丞,唯宋建康有一狱丞而已。北魏县丞不见记载,然既有郡丞,亦必有县丞无疑。北齐县丞见《隋书·百官志中》,北周县丞见《周书·颜之仪传》。隋唐沿置,均通判县事。唐制京县丞二人,从七品上!畿县丞一人,正八品下上县丞一人,从八品下}中县、中下县丞一人,正九品上;下县丞一人,从九品上.均由吏部选授。宋初不置丞,以主簿兼之。天圣中因苏耆之请,始于开封两县各置丞一员,在簿尉之上,于有出身幕职令录内选说。熙宁间又于二万户以上之县,增置县丞一员,以幕职官充任之.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宰臣蔡京言I“熙宁之初,修水土之政,行市易之法,兴山泽之利,皆王政之大者,请县并置丞一员,以掌其事。”从此不问县的大小,皆设县丞,使其主管农林水利事务。至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又减置甚多.南渡以后,凡县不置丞的,则由主簿兼县丞之事。辽金元均设县丞,佐理县政。金代赤县丞秩正八品,剧县秩正九品,中县以下不置。元代上县丞正八品,中县以下不置。明制凡县不及二千户者不设县丞,二千户以上者设县丞一员,佐理县政,职掌粮马、水利等事。成化九年(公元1473年)在苏州松江常州镇江湖州五府各县添设劝农县丞各一员;不久又在北直隶、江西、湖广、河南等省的各县添设县丞各一人,专理劝农。清代初制,每县置县丞一人或二人。后来定宛平县置二人,大兴县置一人,各省的县或置或不置:大抵在江苏、江西、浙江、山东、河南等省的县多置有县丞;在贵州、云南、广西、山西、甘肃等省的县则少有县丞。县丞佐理县政,与主簿分掌粮马、征税、户籍、巡捕、水利等事。不置县丞的,其事则由典史兼之。县丞下有攒典一人,佐助县丞办事。

县丞

职事官名。


职源与沿革

县丞始置于西汉。北宋初不置。天圣四年七月二十二日,始见于两赤县置县丞,崇宁时,小县亦置丞。南宋建炎元年,县非万户以上罢丞;绍兴二十年八月,万户以上县置丞;嘉定元年,小县不置丞,以主簿兼(《职源·序》、《长编》卷104乙丑、《宋史·职官志》7《尉》)。


职掌

佐理县事,监督群吏。熙宁行新法,增置县丞,掌推行农田、水利、免役、市易等法,及兴山泽、坑冶之利(《职源·序》、《合璧后集》卷80《县丞》、《清明集》卷2《对移赃污》)。


品位

❶宋前期,诸州上县丞从八品上,中县丞从八品下,中下县丞正九品上,下县丞正九品下(《分纪》卷42《县令》)。
❷元丰新制,两赤县丞从八品,县丞正九品(《宋会要·职官》8之3、4)。
❸《元祐官品令》两赤县丞正八品,京畿县丞、三京畿县丞正九品(《分纪》卷42《县令》)。
❹南宋赤县丞正八品,京畿县丞、三京畿县丞、诸州上中下县丞,从八品(《宋史·职官志》8《官品》、《职源·官品》)。县丞次于知县、县令。在主簿、尉之上,由选人差充。


编制

❶真宗天圣前不置。天圣四年后至崇宁间,由赤县置丞,至小县普置县丞一员或二员。南宋初有省并,小县不置丞,于宁宗嘉定后定制(《宋史·职官志》7《县丞》、《职源·序》)。


简称

❶丞。《职源·序》:“天圣中,京邑始置丞。”《长编》卷104,天圣四年七月乙丑:“置开封、祥符县丞各一员。”
❷邑丞。《游宦纪闻》卷8:“德兴邑廨,有石刻二诗云……。友人高季安,会丞是邑。”参“县司·邑廨”条。
❸贰令。县令副贰之意。《攻媿集》卷4《送淳丞上虞》:“我志不复仕,行将挂衣冠。两子俱贰令,官职恰一般。郯川且书考,上虞亦之官。”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6:1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