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原始水利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原始水利

原始水利

相对现代水利而言,采用传统方法对自然界的水进行控制、调节、治导、开发、管理和保护,以防治水旱灾害,并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各项事业和活动。是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中不断地适应、利用、改造和保护水环境的举措,也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并逐渐成为人类社会文明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人类进入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后,随着铁器工具的发展,人们在江河两岸发展农业,建设村庄和城镇,就产生了防洪、排涝、灌溉、航运和城镇供水的需要,从而开创和发展了水利事业。我国的水利一词最早见于战国末期问世的 《吕氏春秋》 中的《孝行览·慎人》 篇,但它所讲的 “取水利” 系指捕鱼之利。约公元前104-前91年,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 《史记》,其中 《河渠书》 (见 《史记 ·河渠书》) 是中国第一部水利通史。该书记述了从禹治水到汉武帝黄河瓠子堵口这一历史时期内一系列治河防洪、开渠通航和引水灌溉的史实之后,感叹道: “甚哉水之为利害也”,并指出 “自是之后,用事者争言水利”。从此,水利一词就具有防洪、灌溉、航运等除害兴利的含义。
随着社会经济和技术不断发展,水利的内涵也在不断充实扩大。公元前21世纪,禹主持治水,平治水土,疏导江河。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先后建成一些相当规模的水利工程。如淮河的芍陂和期思陂等蓄水灌溉工程,华北的引漳十二渠灌溉工程,沟通江淮和黄淮的邗沟和鸿沟运河工程,以及赵、魏、齐等国修建的黄河堤防工程,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水利工程。战国末期,秦国国力殷实,重视水利,及至统一中国,生产力更有较大发展。四川的都江堰、关中的郑国渠 (见郑白渠) 和沟通长江与珠江水系的灵渠,被誉为秦王朝三大杰出水利工程。
国家的昌盛,使秦汉时期出现了兴修水利的高潮。汉武帝瓠子堵口,东汉王景治河等都是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在甘肃的河西走廊和宁夏、内蒙古的黄河河套,也都兴建了引水灌溉工程。隋唐北宋年间,是中国水利的鼎盛时期。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水利建设遍及全国各地,技术水平也有提高。隋朝投入巨大人力,建成了沟通长江和黄河流域的大运河,把全国广大地区通过水运联系起来,对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代除了大力维护运河的畅通,保证粮食的北运外,还在北方和南方大兴农田水利,包括关中的三白渠、浙江的它山堰等较大的工程共250多处。唐末以后,人口大量南移,使南方的农田水利迅速发展。太湖地区的圩田河网、滨海地区的海塘和御咸蓄淡工程,以及利用水力的碾碨、水碓等都有较大的发展。水利法规、技术规范已经出现,如唐 《水部式》、宋《河防通议》 等。从元明到清中期,中国水利又经历了六百年的发展。元代建都北京,开通了京杭运河。黄河自南宋时期夺淮改道以来,河患频繁。明代大力治黄,采用 “束水攻沙”,固定黄河流路,修建高家堰,形成洪泽湖水库,“蓄清御黄” 保证漕运。这些措施对明清的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起了很大作用。水利设施的建设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在不断进步,并不断随着人类经济活动范围的扩展而兴盛。

☚ 生态水利   工程水利 ☛
0000086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4: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