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卧佛院摩崖造像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上) > 聖地石窟部 > 石窟 > 卧佛院摩崖造像 卧佛院摩崖造像 wòfóyuànmóyázàoxiàng 座落於四川安嶽縣城北八廟場卧佛溝内。始建年代無考。今院已毁,佛像、經窟尚存,有石刻造像一千六百一十一尊,經龕一百一十五窟,唐宋碑兩塊,浮塔五座。經洞三十九個,多爲未刻經或未竣工者。最早之刻經題記爲唐開元十二年,另有玄應唐開元二十一年題記。卧佛大像雕鑿於卧佛溝北面崖壁上,長六十九尺,横身側卧,身上刻滿佛、菩薩及護法神像。此雕像係表現釋迦圓寂前最後一次爲弟子講《大涅槃經》之情景。 卧佛院摩崖造像佛教雕塑。在安岳县八庙场。分布在卧佛沟两边崖壁上,以唐、宋造像为最多,共有窟龛142个,刻经洞15座,造像1600余尊。其中以释迦牟尼涅槃像最为壮观,佛长23米,左侧卧于10米高的崖壁上,是国内现存唐代石刻涅槃像中最大的。刻经洞洞壁满刻经文,约有40余万字,全是唐及唐以前的佛经译本,尤其珍贵。1991年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卧佛院摩崖造像 卧佛院摩崖造像唐。卧佛院在四川省安岳县城北八庙场卧佛沟内,以卧佛大像而得名,是一处唐代佛教遗迹。沟内有石刻造像1611尊,经龛15窟,浮塔5座,唐、宋碑各一通。卧佛像位于卧佛沟的北崖中部,造像全长23米(详见“安岳石卧佛”条目)。卧佛上部的一组雕刻是释迦涅槃前众弟子最后一次听释迦佛讲《大涅槃经》的情景。卧佛沟的13龛经洞中共刻经154平方米,经文40余万字,内容十分丰富。因唐经文刻石保存较少,故尤显珍贵,是研究佛教历史的珍贵资料。此处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石雕释迦牟尼像 安岳石卧佛 ☛ 卧佛院摩崖造像 卧佛院摩崖造像卧佛院摩崖造像位于安岳县城北八庙场卧佛沟内。现卧佛院已毁,佛像、经窟仍存。造像共计1611尊,经龛15窟,唐碑、宋碑各1块,浮塔5座,游记诗题刻5处,整个造像区长达865米。其中最大者为卧佛,长23米,为释迦牟尼涅槃像;最小造像仅9厘米。15龛经窟的刻经为154平方米,刻有经文40余万字。最早的刻经题记为第21号窟,为唐代开元十二年所刻。第20号窟门壁上刻有“大唐开元二十一年”字样,并刻有“卧佛院”及玄应和尚的题记。 ☚ 南龛摩崖造像 冯焕阙 ☛ 卧佛院摩崖造像 卧佛院摩崖造像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代佛教造像。位于县城北35公里八庙乡卧佛沟。寺院已圮,佛像、经窟犹存。卧佛沟为东西向,沟两边崖壁上,凿有大小龛窟138个,其中佛教造像84龛,1593尊。造像区长达865米,内以释迦牟尼左侧卧造像最大。卧佛大像凿于高约5米崖壁,全身长23米,背北面南,头挽螺髻,曲眉合眼,身着袈裟,坦胸赤足,双手平直,神态慈祥端庄。卧佛上方有释迦牟尼佛坐像,两侧为诸弟子及天龙八部等,各现半身。卧佛足部刻一持剑力士像,腹部外侧为一弟子躬背向佛跪像。组雕主题表达释迦牟尼圆寂前,众弟子最后一次听其讲经的情景。石刻艺术体现了盛唐时期风格。在与卧佛相对应的崖壁上,有15个藏经洞窟,镌刻佛教经文,镌字面积131.2平方米,计260468字,楷书直行,字径2—4厘米不等,皆为唐人书写镌刻的佛经,经目为《大唐东京大敬爱寺一切经论目序》、《大般涅经》等16部,并有多则唐开元年间题记。摩崖造像厅经洞石刻,为研究中国佛教史、唐代书画石刻艺术、校勘佛教经典等,都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 9. 安岳县 云居山造像 ☛ 卧佛院摩崖造像 卧佛院摩崖造像在四川省安岳县城西北卧佛沟。造像区全长860余米,有大小石刻造像1611尊,经龛15窟,浮塔5座,唐、宋碑各1通,游记题刻5处,经洞39个。卧佛造像,雕刻于北崖石壁之上,横身侧卧,背北向南,长达23米,为造像中最大者。卧佛头着螺髻,面呈方圆,神态慈祥和蔼,衣纹清晰流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卧佛足部、腰间等处刻有佛、菩萨、弟子和护法神像,在与卧佛像相对的石壁上,有大小经洞15个,刻经文40余万字,是研究佛教史和唐代书法艺术的珍贵资料。1988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夹江千佛岩 通天岩石窟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