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卢眉娘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卢眉娘

 

〔唐〕苏鹗


 永贞元年,南海贡奇女卢眉娘①,年十四。称本北祖帝师之裔②。自大足中,流落于岭表③。幼而慧悟,工巧无比。能于一尺绢上,绣《法华经》七卷④。字之大小,不逾粟粒,而点画分明,细于毛发。其品题章句,无有遗阙。更善作飞仙盖。以丝一缕分为三缕,染成五色,于掌中结为伞盖五重。其中有十洲三岛⑤、天人玉女、台殿麟凤之像而外,执幢捧节之童,亦不啻千数⑥。其盖阔一丈,秤之无三数两,自煎灵香膏傅之,则虬硬不断⑦。
 上叹其工,谓之神助。因令止于宫中,每日但食胡麻饭二三合。至元和中⑧,宪宗皇帝嘉其聪慧而奇巧,遂赐金凤环,以束其腕。知眉娘不愿在禁中,遂度以黄冠⑨,放归南海,仍赐号曰“逍遥”。
 及后神迁⑩,香气满室,弟子将葬,举棺觉轻,即彻其盖,惟有藕屦而已(11)。后入海人往往见乘紫云游于海上。是时罗浮处士李象先作《卢逍遥传》,而象先之名无闻,故不为世人传焉。

 
 【注释】 ①永贞元年:公元805年。永贞是唐顺宗李诵的年号。卢眉娘:原注“眉娘生,眉如线且长也,故有是名也。” ②北祖:北朝帝王。帝师: 原注“后汉卢景祚、景裕、景宣、景融,兄弟四人,皆为皇王之师”。③大足: 唐武则天年号(701年),只一年。《太平广记》又作大定。大定:北周静帝宇文衍的年号(581—589年)。岭表:岭南,五岭以南地区。④《法华经》: 佛教经典,全名《妙法莲花经》。⑤十洲:旧题东方朔撰《海内十洲记》一书,记汉武帝听西王母说八方大海中有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长洲、元洲、流洲、生洲、凤麟洲、聚窟洲十个仙岛,谓之“十洲”。三岛:神话传说中瀛洲、蓬莱、方丈三个仙岛。⑥不啻:不止。⑦灵香膏:灵香草油。虬硬:盘曲如虬而坚硬。⑧元和:唐宪宗李纯的年号(806—820年)。⑨禁中:宫中。度以黄冠:度为道士。道士所戴之冠,其色尚黄,故称黄冠。⑩神迁: 指死。(11)藕屦: 藕丝鞋子。藕丝是当时的彩色名。
 
 【赏析】 《杜阳杂编》,三卷,主要记叙唐代宗至唐懿宗十朝间边地域外有关绝技宝物的奇闻异事,虽多据传闻附会,但繁文丽采,在唐传奇中别树一帜。作者苏鹗,字德祥,武功(今属陕西)人,居武功杜阳。唐僖宗光启年间(885—888)进士。
 中国古代小说至唐方进入成熟阶段,这不仅表现为“作意好奇,假小说以寄笔端。”(明胡应麟语)而且已是“显扬妙笔,……并欲以构想之幻自见”(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唐之传奇集及杂俎》)。苏鹗的《卢眉娘》即典型地体现了这两方面的特点。
 卢眉娘是南海进贡的“奇女”,其奇,在于“幼而慧悟,工巧无比”,小小年纪便秉赋了巧夺天工的刺绣技艺。具体言之,“能于一尺绢上,绣《法华经》七卷”。在极有限的空间与极繁多的文字之间构成强烈对比,突出了其绣技之奇。在此对比性叙述之后,小说进一步细致描绘:“字之大小,不逾粟粒,而点画分明,细于毛发”,以日用及常见的细微之物为反衬,竭言其小而工; “品题章句,无有遗阙”,意在由点及面,通篇如此。不仅如此,卢眉娘还有更为奇妙的绝技——“善作飞仙盖”: 一丈之阔的伞盖结为五重:“其中有十洲三岛、天人玉女、台殿麟凤之像而外,执幢捧节之童,亦不啻千数”。这是在限定的范围之内表现了无限的空间(其中包括平面空间如十洲三岛、楼台殿堂和立体空间如天人玉女、麟凤庶民)和众多的人物;“以丝一缕分为三缕,染成五色”,“秤之无三数两”,则是写其原料的细微精密和成品的轻巧精致。小说在叙写两件作品时,已经超越了汉魏六朝小说的古质简约、粗陈梗概,注意到描写的细致和文辞的精妙,暗寓了惊奇感叹的情感色彩,这样,卢眉娘工巧之“奇”就极为生动鲜明地得以表现。
 不过,我们显然不能将卢眉娘与一般的刺绣高手相等同: 她是“北祖帝师之裔”,有着高贵的血统; “每日但食胡麻饭二三合”,饮食颇为奇特;其“神迁”更是灵异非凡:“香气满室,弟子将葬,举棺觉轻,即彻其盖,惟有藕屦而已。后入海人往往见乘紫云游于海上”。这大概就是鲁迅先生所说的“欲以构想之幻自见,因故示其诡设之迹矣”(同上),在创作上表现了反映真实的社会生活与继承六朝志怪传统的程度有差的结合。在观念形态上,则是当时人们技能崇拜的反映。
 技能崇拜是上古天人感应观念的繁衍,在民间通常有人神型和奇异型两种范式,前者与传统的尊神观念和佛教的祖师崇拜合流,由人而神,大多成为行业之神,如木匠所祀的鲁班、纸匠所祀的蔡伦、铁匠所祀的老子等;后者虽仍属世俗范畴,也多少有些神奇之气或怪异之象,故非常人所能及,如言笑之东方朔、歌舞之赵飞燕、诗酒之李太白等。卢眉娘也属后一类型,故“上叹其工,以为神助”(《太平广记》卷66此条作“顺宗皇帝叹其工,谓之神姑”,则将其拔高一个档次,御封为神了)。她神幻怪异之种种,给其“奇巧”的绣技笼盖了一层神奇朦胧的雾纱。正因其为神助之人,小说在描绘、惊叹其刺绣技艺的同时,寄托了自己的崇敬,作出了自己的解释。

古典小说《卢眉娘 》全文和鉴赏 - 可可诗词网

卢眉娘

 永贞元年,南海贡奇女卢眉娘,年十四。称本北祖帝师之裔。自大足中,流落于岭表。幼而慧悟,工巧无比。能于一尺绢上,绣《法华经》七卷。字之大小,不逾粟粒,而点画分明,细于毛发。其品题章句,无有遗阙。更善作飞仙盖。以丝一缕分为三缕,染成五色,于掌中结为伞盖五重。其中有十洲三岛、天人玉女、台殿麟凤之像而外,执幢捧节之童,亦不啻千数。其盖阔一丈,秤之无三数两, 自煎灵香膏傅之,则虬硬不断。
 上叹其工,谓之神助。因令止于宫中,每日但食胡麻饭二三合。至元和中,宪宗皇帝嘉其聪慧而奇巧,遂赐金凤环,以束其腕。知眉娘不愿在禁中,遂度以黄冠,放归南海,仍赐号曰“逍遥”。
 及后神迁,香气满室,弟子将葬,举棺觉轻,即彻其盖,惟有藕屦而已。后入海人往往见乘紫云游于海上。是时罗浮处士李象先作《卢逍遥传》,而象先之名无闻,故不为世人传焉。

 《卢眉娘》这篇人物速写仅以四百字和朴实无华的语言,便把卢眉娘超人的绝技写得精采动人,实为难能可贵。
 作者先交代卢眉娘的身世来历。她是唐顺宗永贞元年,由番禺县(今广州市)的官吏贡献给朝廷的。她的祖先是南北朝时代北朝帝王的老师卢景祚兄弟的后代,后来流落岭南。这身世令人同情,叙述中有种凄凉的感觉。速写的重点却是扣住“幼而慧悟,工巧无比”八个字来叙写卢眉娘的绝技的。
 卢眉娘巧夺天工的绝技是刺绣和编织。她能在一尺绢上,绣《法华经》七卷。《法华经》是佛教经典,全名叫《妙法莲华经》,因用莲花喻佛所说教法的清净微妙,故此得名。汉文译本有三种,通行的是后秦鸠摩罗什的七卷本。这么一部经典,字数不少,能在一尺绢上绣下来,其技已令人叹绝了。更叫人叹绝的还在于“字之大小,不逾粟粒。而点画分明,细如毛发。”每字的大小不超过小米粒,字的笔划小得象毛发,前者运用较物手法,后者使用比喻,就把卢眉娘刺绣的技艺描绘得超凡脱俗,世间罕见了。而且,一尺绢上并不只绣一部《法华经》,还把经书上别人题写的赞美词句也一并绣上,这就更是非同一般了。随后文章写道:“更善作飞仙盖。”着一“更”字,转入眉娘的另一绝技——编织。同时,这个“更”字又带着赞叹之情,暗示作“飞仙盖”比绣《法华经》的难度更大,技艺更奇。的确, “以丝一缕分为三缕,染成五色,于掌中结为伞盖五重”,这又是一奇。尤其令人咋舌的是在这伞盖之上,还要织出“十洲三岛、天人玉女、台殿麟凤之象。”作者更深一层的具体写道,光是打仪仗的小孩,就有上千个。这层叙述,层内分层,层层递进,层层见奇。从制作原料、编织的内容到某个细部的交代,脉络井然。最后指出伞盖的大小和重量等,要言不繁,字字得力。
 人物速写刻画的是人。作者描绘人物的技艺后,再写其品格。卢眉娘身怀绝技,却不慕富贵,性格恬淡,大有超尘绝世的仙家风度。皇帝赞赏她,留她在宫里,她却一无所求,只是每天吃胡麻饭二三合而已。元和年间,唐宪宗李纯赠给她金凤环戴在手腕上,奖励她的那双巧手,也希望她长留宫中。卢眉娘却不肯留下,最后当了女道士,回到家乡。在一般人看来,居深宫,沐皇恩,这是至高无上的殊荣了,但卢眉娘淡然处之,终于象凌空白鹤,飘然而去。其性格的坚强、淡远也是一奇了。
 速写的结尾是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卢眉娘死后,香气满室。棺里的遗体不翼而飞,只剩两只鞋子。航海的人却见她常驾紫云在海上遨游。
 这篇速写的文字不多,但由于能抓住重点,突出特点,便把卢眉娘的形象塑造出来。她不但技艺精湛,而且品格非凡,给人留下较深的印象。作品结尾写罗浮处士给卢眉娘写传记,只是由于作者的知名度太小,致使后世鲜知卢眉娘。文章对卢眉娘这种不平凡的人物没能在历史上留下记载而深感惋惜。不过,正是苏鹗留下了这篇小说,使卢眉娘事迹得以流传后世,这也说明人们不会遗忘那些在历史上有一定贡献的人物。

《卢眉娘》全文和鉴赏 - 古代微型小说 - 可可诗词网

卢眉娘

 

·苏鹗·


 永贞元年,南海贡奇女卢眉娘,年十四,称本北祖帝师之裔。自大足中,流落于岭表。幼儿慧悟,工巧无比。能于一尺绢上,绣《法华经》七卷。字之大小,不逾粟粒,而点画分明,细如毛发。其品题章句,无有遗阙。更善作飞仙盖。以丝一缕分为三缕,染成五色,于掌中结为伞盖五重。其中有十洲三岛,天人玉女,台殿麟凤之像而外,执幢捧节之童,亦不啻千数。其盖阔一丈,称之无三数雨,自煎灵香豪傅之,则虬硬不断。
 上叹其工,谓之神助。因令上宫中,每日但食胡麻饭二三合。至元和中,宪宗皇帝嘉其聪慧而奇巧,遂赐令凤环,以束其腕。知眉娘不愿在禁中,遂度以黄冠,放归南海,仍赐号曰“逍遥”。
 及后神迁,香气满室,弟子将葬,举棺觉轻,即彻其盖,惟有藕屦而已。后入海人往往见乘紫云游于海上。是时罗浮处士李象先作《卢逍遥传》,而象先之名无闻,故不为专人传焉。
 

〔选自《杜阳杂编》〕

●●
 古之能工巧匠的生平往往充满了传奇的色彩,如鲁班、欧治子等等。而描绘他们形象的作品,也往往以传奇的色彩吸引人。
 《卢眉娘》的艺术特色正是在传奇中刻画了一个性格鲜明的女性巧手的形象。作品扣住两点:一为工艺精巧,二为性格恬淡。
 在描绘这两点前,作者先概述其身世、遭际:卢眉娘是唐顺宗永贞元年由南海(今广州市)作为贡品送给朝廷的。仅十四岁,原是北朝帝王老师的后裔。后汉时,卢景祚、景裕、景宣、景融兄弟四人,皆为皇王之师,因号帝师。”即眉娘是卢氏兄弟之后,因“眉如线且长也,故有是名也。”(《太平广记》卷六十六)。唐武则天大足年间(公元701年),流落到岭表(即岭南)。唐代朝官遭贬,大多流放于此。故卢眉娘的先辈可能是朝廷官员,她是因先辈贬谪而从中原流落到五岭以南地区的。这几句介绍,就记述了她那不幸的坎坷生涯,令人同情。
 她幼而慧悟,工巧无比。作品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她的两件事:一是在一尺绢上,绣《法华经》七卷。这是一种佛教经典。“字之大小,不逾粟粒,而点画分明,细于毛发。”这里运用比较和比喻两种修辞手法,将绣艺之精,形容得令人叹为观止。不逾粟粒,即不超过小米粒,比较也。小,但点画分明,小而清晰。而点画的情况又用“细于毛发”加以描绘。这是震惊宇宙的“微绣”艺术了。接着叙述她另一技艺,作“飞仙盖”。用一个“更”字起头,是与绣《法华经》比较。一尺绢上能绣《法华经》已使人惊诧了,但她还有比这更精巧的绝艺:一缕丝分三缕,染成五色,在手掌上结为伞盖五重。上绣海外的十洲三岛等传说中的仙家居址。除能编织“天人玉女”外,光执幢捧节的童子就不少于千人。真是巧夺天工了。
 卢眉娘的性格是恬淡的,她技艺绝妙,得到皇帝的青睐。这在一般人,已是无比的荣幸了。但她不因宠而娇,不追求物质财富,每天仅仅吃胡麻饭二三合,所求大大低于常人。宪宗皇帝赏识她,用金凤环束其腕,但拴不住她的心,连皇帝也只好让她出宫。作品不用华词丽藻,不作渲染烘托,只是平平地叙事,以朴实的笔墨,将卢眉娘的恬淡品质描绘得突出鲜明。于平淡处显示深沉,正是作者技巧娴熟的反映。
 文章的后一部分写卢眉娘的成仙了道,闪烁奇异的色彩。死时,香飘满室,葬时,棺内失尸,极写其不同寻常。果然,下海的人看见她乘驾紫云遨游海天。寥寥40字,不仅叙事层次分明,而且,充满传奇色彩,具有较高的艺术感染力。结尾用李象先作《卢逍遥传》,因作人微言轻,文不得传,致使卢眉娘也随之掩没,这种叙述,充满悲剧性,反而能激起人们对卢眉娘的同情、惋惜。
卢眉娘

077 卢眉娘792—?

唐代女工艺家。南海(今广东)人。其眉如线且长,故名眉娘。擅刺绣。14岁时,能在一尺绢上绣出 《法华经》7卷,其字不逾粟粒,而点画分明,细如毫发。更善作飞仙盖,以丝一缕分三缕,染成五色,中有十洲、三岛、玉女、台殿、麟凤等,外列执幢捧节童子千余。顺宗赞其艺称之为“神姑”。令居宫中。元和(806—820)间,宪宗赐以金凤环。因不愿在禁中,遂度为道士,回归南海,赐号逍遥。

☚ 窦师伦   朱克柔 ☛
0001015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3: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