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南宋陵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南宋陵 南宋陵南宋(1127—1279)诸帝的陵墓。北宋灭亡后,宋徽宗第九子高宗赵构建都临安 (今杭州),偏安江左,史称 “南宋”。南宋共九帝,除最后三帝 (恭帝赵显被元朝掳往北方,后出家为僧,居甘州白塔寺; 端宗赵昰葬于广州新会南80里的崖山; 少帝赵昺由陆秀夫背负投海而亡,葬广东深圳赤湾) 外,均葬浙江绍兴五云门外36里的宝山下。六陵成“十”字形排列,自东向西为高宗赵构永思陵、孝宗赵永阜陵、 宁宗赵扩永茂陵, 北有度宗赵祺永绍陵、理宗赵昀永穆陵,南面是光宗赵惇永崇陵。南宋诸帝因北方祖陵已陷,故死后只在绍兴择地浅埋,称为“攒宫”,将梓宫攒集一处,待中原规复后,再迁葬伊洛。六陵陵园建制基本相同: 既沿袭北宋,分设上、下二宫,又不建高崇的陵台和陈列精美的石雕群。上宫主要建筑是献殿和龟头。皇堂(地宫) 建在地下,以石条封闭,其上不起坟丘,而是建造称为“龟头”的建筑,“蔽从厦屋,不达天地之气,不睹日月之光”。龟头前是献殿三间。下宫主要有棂星门、殿门、前殿、后殿及神厨、神游亭、库室、换衣厅等建筑。元朝时,江南释教总摄西僧杨琏真伽与演福寺僧允泽等人在宰相桑哥的支持下,曾盗掘诸陵,宝物尽掠而去,白骨露抛荒野( 《辍耕录》)。据《历代陵寝备考》记: 当时有一个叫唐珏的绍兴人,典卖家产,遍邀乡里少壮辈,乘夜色以荒郊野骨换回各陵帝骨,装入事先写好帝名、陵名的黄绢木匣之中,分葬宝山之阴天章寺前,种上冬青树,以为标志。只有理宗颅骨特大,被杨僧截为酒器。明洪武二年 (1369) 朱元璋派吏由北平(河北满城)索回理宗头骨,与六帝真骨一起埋葬旧穴,并树碑建园。洪武九年,又下令保护陵区,五百步内禁民采樵,设有陵户,负责守已祭祀。后逐渐荒破,但遗迹犹存,攒宫山下,赵家岙里,六丛劲松,簇立于群山环抱之中,每丛少则六、七株,多则十几株,高有数丈。树旁仅为几个不大的土墩,墩前有明代以后所立陵碑。地面建筑只余孝宗永阜陵和理宗永穆陵的享殿。理宗享殿额题“过去佛”,两边字联为“五季风颓昌正学,卅年泽厚育真儒”,是讲其倡导理学,并使之居于正统地位之事。抗日战争期间,南宋陵再次遭到毁坏。 ☚ 宋真宗永定陵 南宋少帝陵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