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蚕业科研教育机构world siricul-tural research and education institu-tes世界上共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生产蚕丝,各国蚕业科研、教育机构,对促进蚕业生产和提高蚕业科学理论与技术水平、培养蚕业专门人才起着很大的作用。 日本 蚕茧和生丝产量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2位。日本蚕桑生产除北海道与大阪府微不足道外,其他都、府、县均有相当数量。日本农林水产省蚕丝试验场是日本蚕丝研究中心,下设栽桑、生理、育种、养蚕、病理、制丝、绢纤维和化学等8个部53个研究室,还设有东北支场(福岛市)、中部支场(熊本县)、新庄原蚕种试验所(新庄市)和宫崎原蚕种试验所(宫崎市)等6个支场试验所。在群马、长野、埼玉、山梨、福岛、山形、茨城、鹿儿岛、熊本、岐阜等县设有蚕业试验场,一部分县在农业试验场内结合本地生产实际进行蚕业技术开发研究,向当地蚕业指导所提供实用技术。开展蚕学基础研究的单位还有东京大学农学部养蚕学研究室、九州大学农学部农学科及桑蚕基因库、北海道大学农学部、名古屋大学农学部、东京农工大学农学部、信州大学纤维学部、京都工艺纤维大学纤维学部和国立遗传研究所(三岛市)等。蚕丝出版刊物有:日本农林水产省蚕丝试验场的《蚕丝试验场报告》、《蚕丝试验场汇报》、《蚕丝研究》、蚕丝学会的《日本蚕丝学杂志》、日本养蚕农业协同组合连合会的《蚕丝之光》、《蚕丝科学与技术》、熊本县蚕业试验场的《桑与蚕》、长野县蚕业试验场的《长野蚕试要报》以及有关蚕丝院校、蚕业试验场出版的试验年报。 苏联 全苏15个加盟共和国中11个有蚕桑生产。专门从事蚕业科研的机构主要有: 苏联中亚细亚蚕业科学研究所、全苏科学院蚕业试验场、乌兹别克蚕业研究所、格鲁吉亚蚕业科学研究所、阿塞拜疆蚕业研究所、俄罗斯蚕业试验站、亚美尼亚共和国农业部蚕业试验场、巴库蚕业遗传研究所等。莫斯科州立师范大学、塔什干师范学院和农学院、莫斯科大学生物研究所、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大学、莫斯科国立列宁师范学院、托木斯克大学、埃里温大学生物化学系等也结合教育进行蚕业理论研究。还有苏联科学院发生生物研究所、动物研究所、分子生物遗传研究所、微生物病毒研究所、生化研究所、阿塞拜疆科学院、亚美尼亚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植保研究所、乌兹别克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生态研究室、分子生物遗传研究所、微生物病毒研究所、格鲁吉亚农科所和拉脱维亚劳动红旗勋章农业研究所等也结合进行蚕业研究。塔什干农学院所设蚕桑系,培养高级科研教育人才,并承担国家蚕业科学研究任务。苏联乌兹别克科学技术情报及技术经济研究所出版《蚕丝》杂志,中亚细亚蚕业研究所不定期出版蚕业研究报告,格鲁吉亚蚕业研究所编辑出版《学术论文期刊》等资料。 印度 中央蚕丝委员会在下列地方设立中央研究所: 中央桑蚕研究培训院分设在迈索尔(卡纳塔克邦)和贝兰普尔(西孟加拉邦),中央柞蚕研究培训院设在兰契(比哈尔邦)。在卡纳塔克邦的班加罗尔和科来加尔、泰米尔纳德邦的刚努尔和萨利姆、安德拉邦的阿南什普尔和奇托尔、西孟加拉邦的噶伦堡和潘奇科梯拉奇、查谟克什米尔的潘普尔、比哈尔邦的萨博尔和兰契、阿萨姆邦的蒂塔巴尔等地设12个地区研究站;在查谟的巴托脱、北方邦的宾托尔和曼尼普尔邦的曼脱利波加里等地设3个柞蚕地区研究站;在阿萨姆邦的米尔扎设一个地区琥珀蚕研究站;在北方邦设一个1化性蚕品种地区蚕桑研究分站;在卡纳塔克、奥里萨、西孟加拉和比哈尔邦设6个多化性品种地区蚕桑研究分站;在比哈尔邦和中央邦各设一个柞蚕研究分站。在斯里那加建立了中央蚕丝检测所,在班加罗尔和加尔各答各设1个蚕丝检测所。中央出版《印度蚕丝》、《蚕丝出口公报》、《印度蚕丝杂志》、《蚕丝人员之友》、《印度的蚕丝》和《蚕业译刊》等期刊。结合有关专业从事蚕业科研的单位有: 班加罗尔大学、班加罗尔农业科学大学、班加罗尔农学院、迈索尔大学、乔德普尔大学、斯罗文卡梯斯瓦拉大学、蒂鲁帕图尔农学院、马杜赖卡马来兹大学、巴拉什台桑大学、泰米尔纳德农业大学、达瓦特农业科学大学、马拉特瓦达农业大学、纳高尔师范学院、北方邦印度兽医研究学院、圣乔雪夫学院、马德里大学、旁遮普大学、迈索尔邦玛那萨甘戈脱利生物化学部、阿拉哈德生物化学部、印度卡纳塔克农学院、克什米尔大学、奠定纳加医学院、印度科学院以及西孟加拉鲍斯研究所等。印度的初级蚕业教育机构,邦一级的共有7个。国际高级蚕业人员培训由印度、瑞士科技合作举办的国际热带蚕业培训研究中心负责,每期一年。 朝鲜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已有比较完整的蚕桑科学研究体系。中央设有朝鲜农业科学院蚕学研究所(位于平安南道顺川郡),在5个地区分院设蚕学研究室,从事蚕桑、野蚕、饲料、蚕病及缫丝等研究;东荦馆育种场专门进行蚕品种改良; 戴宁蚕业试验场主要研究野蚕; 各道的蚕业试验场都属中央蚕学研究所领导。元山农业大学和沙里院农业大学设有养蚕部,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南朝鲜在京畿道水原市设有中央蚕丝试验场,蚕业技术培训学院在忠清北道清州市,每年集训蚕业指导员。 保加利亚 有保加利亚蚕业试验场、弗拉察蚕业试验站、保加利亚兽医研究所和索非亚农学院等进行蚕业生产技术及桑蚕遗传与诱变等理论研究。 罗马尼亚 在罗马尼亚农科院内,设有中央养蚕养蜂试验站,在主要蚕区分设3个养蚕试验中心,研究专业经营的栽桑养蚕技术体系,普及推广栽桑养蚕技术。布加勒斯特大学生物学动物系、巴勃斯-饱米依大学和农业试验站等也结合教育进行桑蚕品种、蓖麻蚕饲养和丝腺生化方面的研究。 波兰 有克拉科夫动物研究所蚕业系、宁斯基生物研究所等进行蚕业生产技术及理论研究。 意大利 在巴纳特州设有巴多巴蚕业试验场从事研究和培训人员。还有米兰大学生理遗传生化研究所、都灵农业大学和都灵养蜂研究所等进行桑蚕代用饲料研究。 菲律宾 主要有布雷鸟种植企业(属农业部)菲律宾纺织研究所和在洛斯诺夫的菲律宾大学等负责蚕业研究。 埃及 有埃及大学昆虫系、爱因夏姆斯大学农学院、梅若菲亚大学农学部和开罗大学等进行蓖麻蚕和桑蚕等方面研究。 美国 有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服务中心植物保护研究所、昆虫病理实验室、美国分子生物学研究所、加利福尼亚大学生物系、马萨诸塞大学生物系、俄亥俄大学动物系。华盛顿大学生物化学系、耶鲁大学分子生物物理系、生物化学系、俄亥俄生态和生态系分析研究分所、犹他州大学动物系、新泽西州分子生物学研究所、埃文斯顿西北大学生化系、明尼苏达州大学昆虫系和哈佛大学动物系、细胞发育生物学系等科学研究和教育部门以蚕为材料进行桑蚕基因、生化和化学药物防治昆虫微粒子病效果等理论研究。 法国 现在还保留法国蚕业研究所(阿拉斯市)、蒙伯利埃蚕业试验场(爱罗尔县)、阿莱蚕业试验场(格尔县)与独来克尼蚕业试验场(拜尔县)等进行蚕业研究。此外,有国立农业研究所细胞病理研究站、鲁特生物学研究站、巴斯德大学、里昂—1大学生物学遗传应用系昆虫发育生理组、南锡大学、克拉乌特—伯纳特大学生物遗传和应用系、科学研究中心(CNRS)大学、色特—1大学普通生理实验室、法国科学院、法国波尔多大道学院神经内分泌实验室、法国病理研究站和巴斯德研究所昆虫生物防治服务中心等科学研究和教育部门以蚕为试验材料,进行蚕体部分氨基酸结构和生理状况等理论研究。 英国 有布雷德福大学纤维科学研究院、牛津大学动物部、自然环境研究委员会无脊椎动物病毒组(牛津市)和英国农业渔业食品部害虫蔓延防治实验室等以蚕为试验材料,进行多角体病毒和蚕体生化等理论研究。 加拿大 有加拿大女王大学微生物免疫系、加拿大林业服务中心病理研究所、梅尼脱大学昆虫系和加拿大昆虫病理研究所环境系等进行桑蚕精子的转移及卒倒菌的内毒素等理论研究。 联邦德国 有马克思—柏兰克生物化学研究所、马克思—柏兰克生理研究所、马勃—拉享大学生理生化研究所和维尔茨堡大学动物研究所等进行蚕的性外激素和胚原基的滞育等理论研究。 澳大利亚 有联邦科学和工业勘察组织昆虫组和国立澳大利亚大学生物化学系等进行桑蚕细胞型多角体病毒病的超微结构与组织培养研究。 巴基斯坦 有巴基斯坦旁遮普大学动物系和巴基斯坦林业研究所等进行蚕桑研究。巴基斯坦白沙瓦林学院进行蚕业研究和教育工作。 除上述以外,泰国蚕业研究和培训中心、巴西动物研究所蚕业试验组、捷克斯洛伐克科学院植物试验站、比利时布鲁塞尔里勃累大学分子生物学系、新西兰澳塔哥大学微生物系、丹麦医疗化学部、孟加拉国拉杰希大学动物系、尼泊尔加德满都农业保护服务中心、马来西亚农业研究和开发研究所等也开展蚕业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