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世界蚕业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世界蚕业world sericulture

中国养蚕技术向世界各地传播后,世界蚕业便逐步形成和发展,到12世纪已初具规模。18世纪之前,各国蚕丝业处于自产自销状态,随着国际贸易和产业革命的进展,生丝贸易逐渐兴盛,蚕业和丝织业逐步分开。19世纪中期,主要的蚕业国家有亚洲的中国、日本和欧洲的意大利、法国,其中意、法两国的最高年产茧量曾分别达到65,000吨和31,800吨,后因蚕病为害和蚕业收益较少而导致产量减少。20世纪初期,亚洲各国的年产茧量为323,700吨,欧洲为90,500吨,世界年产茧量大致在381,930~414,200吨之间。1913年,世界生丝年产量为39,583吨(中国占47.8%,日本占35.5%)。1929年世界生丝产量增至70,630吨(日本占61.9%,中国占28.6%),为历史最高水平。1938年,世界产茧量为438,877吨,生丝产量为56,439吨(日本占76%,中国占8.6%,意大利占4.9%)。第二次世界大战严重影响蚕丝生产,1950年世界生丝产量只有19,136吨;1953年世界产茧量为215,055吨,生丝产量为25,054吨(日本占60%,中国占16.7%,苏联占7%,意大利占5.9%,印度占4%)。从50年代至70年代初期的20余年间,除意大利和法国的蚕业继续衰退并渐趋绝迹外,中国、日本、南朝鲜、苏联、印度、巴西等国家和地区都设法恢复和发展蚕业生产,世界茧丝总产量趋于增加。自70年代后期开始,日本与南朝鲜的茧丝产量下降,由于中国和印度等国大幅度增产,世界蚕业仍继续保持上升的趋势。
1980年,世界蚕茧产量为489,780吨,生丝产量为54,826吨,虽然仍未达到世界蚕丝产量的历史最高水平。但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50年代初期相比,增长1.5倍以上。1950~1980年30年间平均年增长率达1.36%。80年代世界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事蚕业生产,产区主要分布在亚洲,产丝量也以亚洲为最多,约占90%左右。主要的蚕业国家和地区有:中国(1980年产丝量占世界总量的42.8%)、日本(占29.7%)、苏联(占8%)、印度(占7.2%)、南朝鲜(占6%)、和巴西(占2%)。其他还有:亚洲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伊朗、泰国、土耳其、越南、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叙利亚、阿富汗、黎巴嫩、柬埔寨、巴基斯坦、菲律宾、马来西亚、斯里兰卡等,大洋洲的巴布亚新几内亚,欧洲的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意大利、希腊、匈牙利、南斯拉夫、波兰、西班牙等,南美洲的巴拉圭和哥伦比亚,以及非洲的埃及、马达加斯加和阿尔及利亚等。从生态条件来划分世界蚕区,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温带地区的栽桑养蚕,一年中分春蚕期和夏秋蚕期,如中国中部、日本、朝鲜、苏联等蚕区; 另一类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栽桑养蚕,一年中连续多期(6~8期)养蚕,如中国的南部,东南亚,印度以及巴西等蚕区。
由于养蚕属劳动密集型行业,所需的一次性投资较大,生产季节性较强,桑树栽培和蚕的饲养管理技术要求较高,故蚕区分布除受气候、地理等自然条件的左右之外,还受到社会经济、人口密度、技术经验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即使是主要的蚕业国家和地区,其蚕区分布也明显地表现出相对集中的特点。例如,中国以四川、江苏、浙江、广东、山东5省为重点蚕区,5省产茧量约占全国的90%;日本的蚕业以群马县为冠(约占日本蚕茧总产量的1/4),群马连同福岛、埼玉、长野、山梨、茨城6县占日本年产茧量的3/4; 印度的栽桑养蚕则集中在卡纳塔克、泰米尔纳德、安得拉等南方邦和西孟加拉邦; 苏联茧丝产量的60%以上出自乌兹别克加盟共和国,连同阿塞拜疆、土库曼、塔吉克等4个加盟共和国占全苏总产茧量的90%以上;南朝鲜的蚕区主要分布在庆尚北道、江原道、全罗北道;巴西的蚕业主要集中在圣保罗州和巴拉那州。
1978~1980年,涉及蚕丝进出口贸易的国家和地区共有56个,生丝进口量为24,663~14,556吨,出口量为24,286~16,390吨。主要出口生丝的国家和地区有:中国(1980年占总出口量的33.4%)、苏联(占10.2%)、南朝鲜(6.9%)、日本(占5.3%)、印度(占5.1%)、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占4.1%)、巴西(占2.8%)、保加利亚(占1.4%)。主要进口蚕丝的国家有:日本(1980年占总进口量的44.8%)、意大利(占28.4%)、法国(占5.7%)、联邦德国(占4.8%)、美国(占3.5%)、瑞士(占2.5%)、英国(占1.8%)、比利时(占0.6%)、新加坡(占0.6%)、泰国(占0.5%)。绸缎及其复制品的进出口贸易遍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80年代初期的情况来看,世界蚕丝的供求总量均在5万吨以上,其中一半左右由中国生产供给,一半左右由日本消费使用。世界蚕丝产量仅占总纤维的0.18%,按世界人口计算,1980年每人平均蚕丝只有11.25克。鉴于蚕丝产量少、品质优的特点,世界蚕丝生产总的趋势还是供不应求。
除了桑蚕以外,还有各种野外饲养的蚕类,总称野蚕(非桑蚕)类,如大蚕蛾科的中国柞蚕、蓖麻蚕、天蚕、印度柞蚕、琥珀蚕、美国柞蚕、樗蚕、大山蚕、美洲天蚕、樟蚕、枫蚕,以及阿那菲蚕蛾科的阿那菲蚕等,其中中国柞蚕、印度柞蚕、蓖麻蚕和琥珀蚕等已有商品野蚕丝生产。由于天蚕丝价值昂贵,1982年来也有少量商品生产。野蚕丝的产区主要在中国、印度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中国的柞蚕茧产量1980年为7.57万吨,1982年降为4.3万吨。印度1982~1983年的野蚕丝产量为534吨,其中印度柞蚕丝为284吨,蓖麻蚕丝为213吨,琥珀蚕丝为37吨。70年代末期,世界野蚕丝产量约近4,000吨。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6:2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