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海上之盟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海上之盟

 宋金联合攻辽的盟约。宋重和元年(1118),宋徽宗派马政自山东渡海,和金太祖策划攻辽。宋宣和二年(1120),又派赵良嗣(即马植)等赴金定约,规定宋允汗在灭辽后将输辽岁币转给金朝,金承认将燕京一带原汉地归宋。金攻辽中京(今内蒙古宁城西大明城),宋攻燕京。此约史称“海上之盟”。结果宋军攻辽失败,燕京仍由金兵攻占。宋金几经交涉,才决定宋给金岁币三十万匹绢、二十万两银子及燕京代税钱一百万贯钱,金将燕京及其附近的蓟、景、涿、擅、易六州还宋。但金退兵时,已把燕京等州的金帛、子女掠夺一空,宋朝不过得到几座空城而已。

海上之盟 - 二十六史 - 可可诗词网

海上之盟

 宋重和元年(1118)二月,徽宗遣郭药师等自登州(今山东蓬莱)渡海使金,策划攻辽。郭药师等兵船至海北,见金巡逻者,不敢再前行,复回青州(今山东益都),假称已入苏州(今辽宁金县)界,金不接待,几乎为巡逻者所杀。徽宗怒,乃委童贯措置通好金之事。童贯令王师中另选能胜任的人,师中说马政可用,于是再用马政使金。十月,马政还自金,与其使者俱来,由登州赴京师。定和二年(1120)二月,再遣赵良嗣等渡海,与金协定夹攻辽之约。宋允许在攻取燕京(今北京)等地后,将原来输辽岁币改输给金。约以金兵自平地松林趋古北口,宋兵自雄州(今河北雄县)趋白沟夹攻,不如约,即不可得燕地。宋金使者住返渡海,签定盟约,故称“海上之盟”。

海上之盟

宋、金订立联合攻辽的盟约。金天辅四年(宋宣和二年,1120年)三月,宋以赵良嗣为正使,王瓌为副使,由登州渡海赴金,商议宋、金夹攻辽,取燕地,纳岁币等项。四月,宋使与阿骨打(金太祖)相会于龙冈。双方商定:金军攻取辽中京(今内蒙古宁城西大明城),宋军攻取辽燕京(今北京);灭辽后,宋得燕云之地,宋将每年给辽的岁币转给金。因宋、金使者往返海上而签订的盟约而得名。

海上之盟

海上之盟

宋金订立的军事政治盟约。重和元年(1118) 宋派遣武义大夫马政渡海出使女真,相约夹击契丹之事,这是宋与女真间第一次商议联盟之事。宣和元年 (1119) 金已将天祚逐出京师,金廷内经商议,派渤海人李善庆、女真人散覩带金帝书信及北珠等礼物至宋巡视宋的态度,蔡京等人积极准备和盟攻契丹,金使没有做任何明确的表示,不久,宋使马政与赵有开同金使渡海返金,路上听到契丹已封金主为帝,宋使遂派军校送金使,自己返回宋。金告宋军校: “吾已获辽数路,汝归见皇帝,果欲结好,早示国书,若仍用诏,决难从也。”(同上)宣和二年,权宦力主取燕,派赵良嗣以市马为名再次至金,赵良嗣对金帝说: “燕本汉地,欲夹攻辽,使金取中京大定府,宋取燕京析津府。”(同上)金接受盟议,并提出宋应为燕地输纳岁币。金还具体约定行兵方略,提出金自平地松林至古北口用兵,宋应自白沟夹攻,不如此议,金不愿缔结盟议。赵良嗣回国后遣马政回报金,“致讨契丹当如来约,己差童贯勒兵相应,彼此不过关碍,岁币之数同于辽”。(同上) 还约定不再与辽讲和。宣和四年,金使请宋如约行事,十二月金帝亲帅大军攻燕,战争甫始,宋统帅童贯持观望策略,准备坐享其成。金军进展十分顺利,宋军开始感到恐慌,决意进兵,结果接连败北。“燕人知宋之无能为,作赋及歌诗以诮之。” (同上) 十二月金兵攻克燕京。以后宋为践约与金进行了多次商议,在军事行动中,宋军大多失败,只得投降的涿易二州。金鉴于自己出兵多,战果显赫,不肯再受盟约约束,他们指责宋军夹攻失期已违盟议,并声称准备收取全部燕地,宋由于出战无功,又想博得征取燕云失地的声望,最后答应予金大量岁币和燕京地区租税百万缗,金方退出燕京,将涿易等六州还给宋军。

☚ 建中靖国六贼   郭京六甲法 ☛
海上之盟

海上之盟Haishangzhimeng

宋金联合攻辽的盟约。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女真族建立起大金政权,屡屡打败辽军,当金军取得节节胜利之时,腐败的北宋政府看到金军的强大和辽军的衰弱,便企图与金联合攻辽,收复被辽占领的燕云诸州。重和元年(1118),宋徽宗派马政从山东渡海,与金太祖谈判联合攻辽事宜,宣和二年(1120)又派赵良嗣等赴金,签定盟约:规定宋金两国地位平等;长城以北辽的中京由金军攻取,长城以南的燕京由北宋攻取,胜利后,燕云之地归宋所有,宋将原来输辽岁币转输给金。由于双方使节都由渤海往还谈判,故将此盟约称为“海上之盟”。攻辽战争开始后,由于北宋政治腐败,攻辽失利,燕京仍由金兵收复,宋金又经交涉,决定宋给金岁币银20万两、绢30万匹,以及燕京代税钱100万贯,金将燕京及附近蓟、景、涿、顺、檀、易六州还宋。金兵撤退时,对燕京等地纵兵大掠,还到宋朝手中的不过是七座空城。海上之盟反映出北宋末年政治的腐朽和国力的衰弱。

☚ 方腊起义   靖康之耻 ☛

海上之盟

宋金联合攻辽的盟约。重和元年(1118年),宋派马政自登州(今山东蓬莱)渡海,以买为名探金朝虚实。后宋金使者屡次联络并密议联军灭辽。宣和二年(1120年)又派赵良嗣(即马植)等为使,赴金定约:北宋允许在灭辽后将原输纳给辽的岁币全部转献于金,金承认燕云诸州归宋;金攻取辽中京(今内蒙古宁城西大明城),宋攻取燕京。

海上之盟

海上之盟

宋金联军灭辽的盟约。自北宋建立,便一直受到辽的威胁。重和元年(1118),宋徽宗为消除威胁,派马政使金,与金太祖阿骨打谋商,联合攻辽。宣和二年(1120),再遣赵良嗣等人渡海赴金,议定攻辽盟约: 金兵攻辽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宁城县南),宋军攻辽燕京析津府(今北京市);灭辽后燕云诸州归宋,宋则将原输辽的岁币改输与金。因此约宋使几经渡海,故称“海上之盟”。但宋军攻燕京失败,金兵攻占辽中京后,又挥兵攻占燕京。宋几经交涉,以向金输岁币30万匹绢、20万两银,另加燕京代税钱100万贯为条件,将燕京及附近六州收回。不久,金兵又大举攻宋。

☚ 花石纲   靖康之变 ☛

海上之盟

辽代末年宋联金灭辽所定盟约。因交盟使者往来通过海道,故名。辽天祚帝天庆四年(1114)九月,女真起兵反辽,次年正月建金,连败辽军,进展迅速,天辅元年(1117),攻克泰、显、乾、懿、豪、徽、成、川、惠等州。宋见辽大势已去,于次年四月遣武义大夫马政以买马为名,自登州(今山东蓬莱)渡海赴金,相约夹攻灭辽。中经往返联络,于天辅四年(北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商定:金攻辽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宁城西),宋攻辽南京析津府(今北京),双方皆不得逾关;待辽亡,宋收复燕云等地;宋将原输辽之40万岁币转献于金。盟后,金兵进展迅速,当天攻下辽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2年后取中京、西京(今山西大同)。宣和四年(1122),宋攻南京,遭大败,反求助于金,金太祖亲率兵攻下南京,责宋失约。城交宋,宋需将该城每年所收租税百万缗献金。3年后,金灭辽,继续南下,开始灭宋战争。海上之盟反映了北宋长期恢复燕云的愿望,亦揭示出北宋屈辱外交与内部腐朽。

海上之盟

宋金联合攻辽的盟约。重和元年(1118)二月,宋朝遣武义大夫马政渡海与金国联系对辽夹攻事宜,此后双方曾多次磋商。宣和二年(1120),再派赵良嗣渡海,宋金订立所谓“海上之盟”:双方同时对辽夹攻,灭辽后,宋收复燕、云,将每年给辽的岁币给金国。因当时宋、金陆路有辽阻隔,只能渡海联系,所以称为海上之盟。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5:5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