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医宗金鉴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医宗金鉴

 《医宗金鉴》是清乾隆年间政府组织编辑的大型综合性医书。又名《御纂医宗金鉴》。乾隆四年(1739),太保议政大臣大学士鄂尔泰等奉敕在太医院组织编修,命太医院右院判吴谦、刘裕铎为总修官,历时3年,于乾隆七年 (1742)纂成,钦定书名 《医宗金鉴》,由武英殿刊行。现存版本有:清内府精写稿本(残本);清乾隆七年 (1742)武英殿刊本; 同年尊经阁刊本; 《四库全书》本;清光绪二年(1876)江西书局刊本;清光绪九年 (1883)扫叶山房刊本; 1912-1949年商务印书馆铅印本;1954年锦章书局铅印本;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 1963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横排本;1973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重排5卷本。
 吴谦,字六吉,清代安徽歙县人,生年不详。以诸生肄业于太医院,雍正、乾隆年间名医,官至太医院院判,供奉内庭,屡被恩赉。吴谦深熟医经,以古医书有法无方,唯《伤寒论》、《金匮要略》始有法有方,而诸注又随文附会,难以传信,遂自为删定,书成八九。奉敕为总修官,乃以其未成之《订正仲景全书》为基,更加增减,领衔对历代各种医著精予校注,酌作发挥,著成 《医宗金鉴》。
 《医宗金鉴》90卷,约160万字。全书采辑自 《内经》至清代诸家医书,“分门类聚,删其驳杂,采其精粹,发其余蕴,补其未备”,其内容分为15部分:
 1. 《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第1—17卷)。是对张仲景《伤寒论》的注释,对原文逐条予以校注,列述方解,又集存诸家旧注,并据对20余家注述的考订,将所有订正及存疑条目汇成“正误”、“存疑”二节,以备参考。
 2. 《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 (第18—25卷)。是对张仲景《金匮要略》的校注,体例同上。
 3.《删补名医方论》(第26—33卷)。精选自汉至明医方二百余首,分温、清、消、补等类,每方列述主治、剂量、制法、服法,并以医家论说作为注解,说明配伍、药理及加减变化,便于临证裁夺。
 4. 《四论心法要诀》(第34卷)。专论诊证诊断方法,采《内经》论色诊之文,参宋崔嘉彦《脉诀》之意,以四言歌诀形式,介绍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
 5. 《运气要诀》(第35卷)。将《内经》中有关五运气化的内容编成歌诀,并加注附图。
 6.《伤寒心法要诀》(第36—37卷)。专门讨论张仲景《伤寒论》中的伤寒传经、伤寒脉证、伤寒治法等几个重要问题,先列歌诀,后列注释,易诵易学。
 7. 《杂病心法要诀》(第38-43卷)。论述了中风、虚劳、黄疸、脚气等四十余种急慢性疾病,每病及第方亦都先列歌诀,后叙注释。
 8.《妇科心法要诀》(第44—49卷)。主要论述妇科胎、产、经、带四大证的病因、症状、诊断、治疗等,每病每方,有歌有注。
 9.《幼科杂病心法要诀》(第50—55卷)。先叙儿科四诊,后分初生、惊风、疳证等二十七门,介绍小儿常见病其治疗。
 10. 《痘疹心法要诀》(第56—59卷)。专论痘疹。
 11.《幼科种痘心法要旨》(第60卷)。专论鼻苗种痘方法。
 12. 《外科心法要诀》 (第61—76卷)。以清祁坤《外科大成》为基础整理而成,包括总论、痈疽诊治、各种外科处方、各部位所生外科杂病等,有图有歌有注。
 13. 《眼科心法要诀》(第77—78卷)。专论眼科诸病。
 14. 《针灸心法要诀》(第79—86卷)。介绍经脉、俞穴、适应症等。
 15.《正骨心法要旨》(第87—90卷)。包括人体解剖、正骨手法、处方、内治等内容。
 全书内容系统而精要,切于实用,叙述简明,曾作为清朝太医院教本,刊行二百多年来一直作为初学中医的必读书,是我国医学丛书中最完备而又最简要的一种。《清史稿·艺文志》、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清《八千卷楼书目》、清《壬子文澜阁所存书目》都载医宗金鉴九十卷。今《三百种医籍录》、《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医学史》、《中国医籍提要》均为医宗金鉴专目。

医宗金鉴

又称《御纂医宗金鉴》。丛书。清吴谦等编。十五种,九十卷。谦字六吉,安徽歙县人。乾隆间任太医院判,乾隆四年(1739)奉敕与刘裕铎主编此书。刊于乾隆七年(1742)。约八十二万字。包括《订正伤寒论注》十七卷,《订正金匮要略注》八卷,《删补名医方论》八卷,《四诊心法要诀》一卷,《运气要诀》一卷,《伤寒心法要诀》三卷,《杂病心法要诀》五卷,《妇科心法要诀》 六卷,《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六卷,《痘诊心法要诀》六卷,《种痘心法要旨》一卷,《外科心法要诀》十六卷,《眼科心法要诀》二卷,《刺灸心法要诀》八卷,《正骨心法要旨》四卷,内容丰富,条理清楚,论述扼要,选方精粹,多为七言韵语,朗朗上口,易于记诵。是切于实用的大型医学丛书。《四库提要》评曰:“根据古义,而能得其变通;参酌时宜,而必求其征验。寒热不执成见,攻补无所偏施。”对后世医家颇有影响,流传极广。有乾隆七年(1742)武英殿初刊本,光绪二年(1876)江西书局刊本,一九五四年锦章书局铅印本。有谢仲墨《“医宗金鉴”杂病心法的研究》(《浙江中医杂志》1957.2.49)可供参考。

医宗金鉴

丛书。90卷,15种。是清乾隆年间由政府组织编写的大型医学丛书。吴谦等主编。刊于1742年。全书采辑自 《内经》至清代诸家医书,“分门聚类,删其驳杂,采其精粹,发其余蕴,补其未备” (见卷首奏疏)。内容有:《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金匮要略注》、《四诊心法要诀》、《运气要诀》、《伤寒心法要诀》、《杂病心法要诀》、《妇科心法要诀》、《幼科杂病心法要诀》、《痘诊心法要诀》、《种痘心法要旨》、《外科心法要诀》、《眼科心法要诀》、《刺灸心法要诀》、《正骨心法要旨》。全书内容较为丰富完备,叙述较系统扼要。其中伤寒、金匮部分除对原文订正并予注释外,还征引了清以前伤寒各家的论述,各科心法要诀,以歌诀的体裁概括疾病诸证的辨证论治,切合实际,易学易用。本书刊行后深受读者的欢迎,流传颇广,成为学习中医的重要读物。1956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影印本,1963年出排印本,对全书作了校勘,并改编目录,附加索引。1979年再予校点出版。

医宗金鉴

书名。清·吴谦(六吉)等撰,刊于1742年,90卷。其中包括《订正伤寒论注》17卷,《订正金匮要略注》8卷,《删补名医方论》8卷,《四诊要诀》1卷,《运气要决》1卷,《伤寒心法要诀》3卷,《杂病心法要诀》3卷,《妇科心法要诀》6卷,《幼科心法要诀》6卷,《痘疹心法要诀》4卷,《种痘心法要旨》1卷,《外科心法要诀》16卷,《眼科心法要诀》2卷,《刺灸心法要诀》8卷,《正骨心法要旨》4卷。每类以下又分子目。都有图、有说、有方、有论和歌诀。是我国综合性医书中最为完备和简要的一种。

《医宗金鉴》

清代官修医书。吴谦等编著。乾隆七年(1742)刊行,共90卷。是论述中医临床经验的名著,订正了《金匮要略》、《伤寒论》医学经典的谬误之处。侧重说明各科疾病的诊断、辩证、治法、方剂,简明扼要,切合实用。本书流传广泛,迄今仍为中医学的重要文献。

医宗金鉴

医宗金鉴

清乾隆年间政府组织编辑。由太医院判吴谦任总修官,选精通医学,兼通文理者纂修,并下令征集全国新旧医书、国藏秘籍及世传经验良方集送太医院,为撰写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从1739年(乾隆四年)起,历时3年,至1742年(乾隆七年)书成刊行。全书90卷,共分15种,计有《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订正金匮要略注》、《删补名医方论》、《四诊心法要诀》、《运气要诀》、《伤寒心法要诀》、《杂病心法要诀》、《妇科心法要诀》、《幼科心法要诀》、《痘诊心法要诀》、《种痘心法要旨》、《外科心法要诀》、《眼科心法要诀》、《刺灸心法要诀》、《正骨心法要旨》。吴氏崇尚仲景学说,故首订《伤寒论》、《金匮要略》二书,他根据20余家有关著述对其进行订正,对原文逐条予以校注,列述方解,又集存诸家旧注,并将所有订正及存疑条目汇成“正误”、“存疑”二节,以备参考。《删补名医方论》精选自汉至明以来医方200余首,记有病源、病症、方解及各方的加减,使方、论具备,便于临证裁夺。《外科心法要诀》是根据祁坤《外科大成》纂辑而成,对外科诸疾病论述较为全面。其他各科心法也各具特色。全书注重实际,内容丰富,叙述简明,易懂易记,是我国医学丛书中最完备而又最简要的一种。清代将此作为医学教科书。刊本甚多,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据武英殿本出版影印本。1963年又出排印本,对全书作了校勘,并改编目录,附加索引。1979年再次校点出版。另有《伤寒心法要诀》、《幼科心法要诀》等白话注解本。

☚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   养生 ☛
医宗金鉴

医宗金鉴

清乾隆年间勅编的医学丛书。90卷。由吴谦、刘裕锋为总修官。刊于乾隆七年(1742)。全书采辑自 《黄帝内经》至清代诸家医著,“分门聚类,删其驳杂,采其转粹,发其余蕴,补其未备” (本书卷首奏疏)。内容有: 《订正伤寒论注》、《订正金匮要略注》、《删补名医方论》、《四诊心法要诀》、《运气要诀》、《伤寒心法要诀》、《杂病心法要诀》、《妇科心法要诀》、《幼科杂病心法要诀》、《痘疹心法要诀》、《幼科种痘心法要旨》、《外科心法要诀》、《眼科心法要诀》、《刺炙心法要诀》、《正骨心法要旨》。全书丰富完备,条理清楚,叙述扼要,文字通俗,切合实用。并将各科证治,编成歌诀,便于记诵; 歌诀后又加注释,简要明确。其中 《伤寒》、《金匮》部分系吴谦自为校注,除对原文予以订正外,还征引清以前伤寒各家之论述。本书是一部较全面的重要临证参考医籍。参加编纂《医宗金鉴》诸太医中,尚有陈止敬、武维藩、花三格、邓锡章等多人。今有乾隆七年 (1742) 武英殿刊本,光绪二年 (1876) 江西书局刊本,1954年锦章书局铅印本等。

☚ 光宣小记   佩文斋书画谱 ☛

医宗金鉴

医学丛书名。清吴谦等编著。书成于1742年。90卷。是清乾隆年间由政府组织编写的大型医学丛书。全书分《订正仲景全书》、《删补名医方论》、《四诊心法要诀》、《运气要诀》及伤寒、杂病、妇、儿、刺灸、正骨等各科心法要诀等,共十三部分。以歌诀的体裁概括诸证的辨治,切于实用,流传较广。

医宗金鉴

见《御定医宗金鉴》。

医宗金鉴yīzōngjīnjiàn

医学丛书。90 卷。清·吴谦等编纂。刊于1742 年。全书包括《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金匮要略注》《删补名医方论》《四诊心法要诀》《运气要诀》《伤寒心法要诀》, 以及内、外、妇、儿、针灸、正骨各科心法要诀等15 种。系采录历代各家学说, 加以删订、整理而成。对各科疾病的辨证论治及方药叙述较系统扼要, 切于实用, 流传较广。新中国成立后有影印本和排印本。

医宗金鉴

《医宗金鉴》

《医宗金鉴》系医学丛书。90卷。清·乾隆年间政府组织编辑。由太医院判吴谦任总修官,选精通医学兼通文理者纂修,并下令征集全国新旧医书、国藏秘籍及世传经验良方集送太医院,为撰写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从1739年(乾隆4年)起始,历时3年,至1742年(乾隆7年)书成刊行。
全书采辑自《内经》至清代诸家医书,“分门类聚,删其驳杂,采其精粹,发其余蕴,补其未备”(见《卷首·奏疏》)。全书共分15种,计有《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订正金匮要略注》、《删补名医方论》、《四诊心法要诀》、《运气要诀》、《伤寒心法要诀》、《杂病心法要诀》、《妇科心法要诀》、《幼科心法要诀》、《痘诊心法要诀》、《种痘心法要旨》、《外科心法要诀》、《眼科心法要诀》、《刺灸心法要诀》、《正骨心法要旨》。首列《伤寒论》、《金匮要略》注,为吴谦据二十余家有关著述订正,对原文逐条予以校注,列述方解,又集存诸家旧注,并将所有订正及存疑条目汇成“正误”、存疑二节,以备参考。吴氏崇尚仲景学说,故首订二书,以为临床之轨范。《删补名医方论》精选自汉至明以来医方二百余首,记有病源、病证、方解及各方的加减,使方、论具备,便于临证裁夺。《四诊要诀》取宋·崔嘉彦《脉诀》,参以《内经》等书有关内容编成。各科“心法要诀”为本书精粹部分,它以歌诀体裁,概括了疾病诸证的辩证论治。《郑堂读书记》谓其:“每门又各分子目,皆有图有说,有方有论,并各有歌诀,以便记诵。凡论一证须于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者反复详辨,故谓之心法,大都理求精当,不尚奇异”。如《外科心法要诀》系据祁坤《外科大成》纂辑而成,对外科诸疾论述较为全面。又如正骨手法,专书阐述向少,现《正骨心法要旨》据《内经》诸书有关骨度、十二经络,结合骨伤科临床实际,先论正骨手法及经义,总结出骨折整复摸按、端提、按摩、推拿八字手法,有关人体骨胳解剖及处方;再介绍内治杂证法,并附竹帘、夹板等器械图解是正骨专书中较好的一种。其它各科心法各具特色。全书注重实际,内容丰富,叙述简明,易懂易记,是我国医学丛书中最完备而又最简要的一种。清代将此作为医学教科书,是一部受到广大读者欢迎的中医临证重要读物。刊本甚多,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据武英殿本出版影印本。1963年又出排印本,对全书作了校勘,并改编目录,附加索引。1979年再次校点出版。另有《伤寒心法要诀》、《幼科心法要诀》等白话注释本。

☚ 徐灵胎医学全书   医林指月 ☛

医宗金鉴yi zong jin jian

Golden Book of Medicine,classic work of Chinese medicine completed in the Qing Dynasty

医宗金鉴

书名。清官修,太医院吴谦等撰,刊行于乾隆七年(1742)。征集宗藏秘籍及世传经验良方,采其精萃,补其未备,包括有《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金匮要略注》、 《删补名医方论》、 《四诊心法要诀》、 《运气要诀》、《伤寒心法要诀》、 《杂病心法要诀》、《妇科心法要诀》、 《幼科心法要诀》、《医疗心法要诀》、 《幼科种痘心法要旨》、 《外科心法要诀》、 《眼科心法要诀》、 《刺科心法要诀》、 《正骨心法要旨》等十四部分,是一部介绍中医临床经验的专著。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5:2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