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控告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控告;控诉kònɡɡào kònɡsù

【同】 都是动词;都有向有关方面讲出犯法者犯罪的事实或陈述受害经过;通用于口语和书面语;用于消极方面。
【异】 “控告”侧重于向国家机关、司法部门告发犯法者违法失职或犯罪的事实,并要求对被告者给予法律制裁;控告者可以是受害者、知情者、目击者,“控告”对象是人或团体、企事业单位等。[例]她向法院~了那人的违法行为。“控诉”侧重于向有关部门或公众陈述自己受害的经过,请求对加害者给以法律或舆论制裁;控诉者是受害人,“控诉”对象可以是人、社会、组织,还可以是时代、思想等,适用范围较大。[例]这个发言有力地~了罪恶的旧社会。|调查中,群众~了这个恶棍的种种罪行。
【反义】 控告—包庇 庇护

控告kòngɡào

向司法机关或其他国家机关告发
 △ ~他非法传销。
【同】控诉

控告kònggào

〈动〉向国家有关机关或司法部门告发失职、违法犯罪的人或集体:向上级控告你。
【同义】告发│揭露。

控告kòng gào

动词。向党或国家机关、司法机关告发,多与犯罪、违法乱纪等搭配,用于贬义。
【例】他们凑材料,编谣言,到处投信,控告:“李彦有野心,想当厂长”……(刘建国等《一身正气,勇斗歪风》)

控告

(同)控诉

控告

控告

告(告事;言告;攀告) 诉 鸣控
控告官府:讼府
向官府控告:告论 告讼 告官 鸣官
向上一级法院控告:禀控
 上奏章控告他人:讼疏
向上级机关或司法部门告状:上告 呈控
 因冤屈而上告:冤诉
 论列罪状上告:论告
提出控告:告状 陈告 狱诉
 呈递状纸,告状:插状
 暗中告状:告阴状
 到朝廷告状:直诉
 向皇帝告状:告御状
揭发控告:讦告
就某人某事向司法部门提出控告:指控
 无中生有的指控:诬指
递状控告:状告
暗中控告:匿控
告讦,控告:讦控
法院接受控告:受理
(向国家机关、司法机关告发:控告)

☚ 控告   诬告 ☛

控告/诬告

☚ 争讼   控告 ☛

控告kòng gào

控诉;上告。《左传·襄公八年》:“翦焉倾覆,无所~~。”

控告

被害人就其人身权利、财产权利遭受不法侵害的事实及犯罪嫌疑人的有关情况,向公安司法机关揭露和告发,要求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的诉讼行为。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立案材料来源之一。控告是被害人(包括自然人与法人)的权利。一般情况下,控告人是被害人。如果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也有权提出控告。控告可以以书面形式提出,也可以以口头方式提出,两者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以书面提出的控告,应当在控告书中写明被控告人的姓名、住址、工作单位,犯罪事实和有关证据,控告人的姓名住址、工作单位等。以口头提出控告的,公安人员、检察人员、审判人员应当就控告的内容制作详细的笔录,经控告人确认无误后,由控告人签名或盖章;控告人是法人的,应当由法人负责人签名或盖章。接受控告的司法工作人员,应当向控告人说明诬告而导致的法律责任,但对错告、误告和诬告应当严格区分,只要不是捏造事实,伪造证据,即使控告的事实有出入,甚至是错告,也不应追究其刑事责任。在公诉案件中,控告是立案材料主要来源之一。被害人作为人身、财产权利遭受犯罪侵害的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及时制止犯罪和尽快挽回损失,一般能够主动向公安司法机关揭露和告发。被害人是当事人,对犯罪事实和犯罪嫌疑人比较了解,他们往往是最早发现犯罪事实和犯罪嫌疑人的人,有些甚至与犯罪嫌疑人有过直接接触。因此,被害人能够提供比较详细具体的案情。在实践中,公安司法机关受理的很多案件是由被害人控告后立案的。在自诉案件中,控告是启动审判程序的必要条件。在自诉案件中,是否对加害人进行追究,取决于被害人是否向国家审判机关提出控告。自诉案件涉及的主要是公民个人的利益,或者是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侵害行为,将起诉权交由被害人行使,是否追究加害人的刑事责任由被害人自己决定,或者允许被害人与加害人在诉讼过程中和解,有利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控告

被害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向公安司法机关揭露告发犯罪分子及其犯罪事实,并要求依法处理的行为。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公民发现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提出控告。公安司法机关应予以接受。控告可以用书面或口头形式提出。书面控告应写明被控告人的姓名、住址、工作单位,犯罪事实和有关证据,控告人的姓名、住址、工作单位等。如果用口头提出控告,接受控告的工作人员应当详细制作笔录,经宣读或交本人阅读认为无误后,由控告人签名或盖章。控告人如不愿公开自己的姓名,在侦查阶段可为其保密。接受控告的工作人员有责任向控告人说明诬告应负的法律责任,但对错告和诬告应严格加以区别。

控告

向有关国家机关或者司法机关指控和告发违法失职的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或者犯罪分子及其犯罪事实,要求依法处理的自卫行为。控告人不得诬告陷害,否则责任自负。但要严格区别错告和诬告。国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控告人报复陷害的,要负法律责任。
❶公民为保护自身利益向有关国家机关指控和告诉违法失职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求依法处理的行为。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对于公民的控告,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因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过错而受到损失的人依法享有受偿权。
❷被害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向司法机关揭发犯罪分子及其犯罪事实,并要求依法惩处的自卫行为。刑事诉讼中立案材料的主要来源之一。中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对犯罪行为的控告,既是受害人的权利,又是一项法定义务。司法机关对控告案件应予接受。控告可用书面或口头提出,如系口头控告,接受人应作成笔录,经宣读无误,由控告人签名或盖章。在侦查期间,可应控告人的要求为其保密。

控告

军人向上级机关揭发、告诉他人或组织的违法违纪事实并要求处理的行为。是发挥群众监督作用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军人的民主权利。军人对违法违纪者提出控告,受法律和纪律保护。军人控告军外人员,可将情况告知政治机关,政治机关应及时了解情况,必要时予以协助。控告军内人员,可按级或越级提出,越级控告一般应以书面形式提出。为保障军人的控告权,纪律条令规定,各级首长接到军人的控告后,必须及时查明情况。对于控告属实的,应当从速恰当处理。对错告的,应当说明情况,进行解释,澄清是非。各级首长和机关不得扣留或阻止军人控告,不得将控告转给被控告者,更不得袒护被控告者。对被控告的处理结果,应当及时通知控告者,并由处理单位登记归档。

控告

控告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一) 广义的控告,指公民对一切违法失职行为进行揭露并要求进行依法处理的行为。是公民对国家机关或工作人员实行监督的重要方式之一。根据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公民有对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二) 狭义的控告,指向司法机关控诉犯罪分子及其犯罪事实并要求依法处理的行为。控告人是受犯罪行为侵害的人或法定代理人; 控告人的目的是为保护自身的利益而要求依法处理; 对司法机关作出的不予立案的决定,控告人如果不服,有权申请复议。

☚ 通讯秘密自由   控告权 ☛
控告

控告

向侦查机关、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揭发、控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要求其对指控主体的犯罪行为进行追诉和依法惩罚的行为。是各国刑事犯罪被害人同犯罪作斗争的重要手段。在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任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都有权在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时,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控告。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对于控告必须接受,采取必要紧急措施,而后按管辖规定,将不属于自己管辖的案件,及时移送主管机关。控告机关或者公民均可以书面或口头方式提出。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依法应当保障控告人及其亲属的安全。对于属于自己管辖的案件,应当依法立案,作出不立案决定的,应通知控告人。控告人不服不立案决定,有权依法申请复议,要求作出不立案决定的机关纠正。被害人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决定有错误,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请求。人民检察院应当依法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在认为其理由不成立时,应通知公安机关立案。公安机关接到立案通知,应当立案。

☚ 副检察长   控告人 ☛

控告

有两种含义: (1)公民对违法失职的国家机关和国家公务人员,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告诉的权利。这是宪法确认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并规定不得捏造或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对于公民的控告,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2)向司法机关揭发犯罪分子及其犯罪事实,并要求依法处理的权利。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公民发现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司法机关提出控告。控告和检举有所不同。控告人往往是侵权行为的受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而检举人通常是与事件没有直接牵连的人; 控告是为保护自身的权益而提出依法处理的要求,检举一般是出于义愤或是为了维护公益而提出的关于处理犯罪人的要求。

控告

控告

见“检举”条。

☚ 检举   理性形态 ☛

控告

charge;accuse;arraign
提出~file a charge/驳回~rebut a charge/撤回~withdraw (or retract) a charge against sb/~某人犯罪charge sb with a crime;accuse sb of a crime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2:3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