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论美学
运用控制论观点、方法研究美学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1948年美国数学家维纳出版其《控制论——或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讯的科学》,宣告控制论正式诞生。控制论侧重于分析信息,调节过程和系统的行为或功能的性质。把“信息交流”、“定向控制”、“反馈调节”、“自组织”、“自适应”等一些共同规律抽象成形式化,使之成为普遍适用的共同语言。主要研究方法有类比法、功能模拟法、信息法、反馈法和系统方法。60年代陆续出版了一些控制论美学的专著,用控制论来观察审美对象,对美学研究赋予启发:审美活动成为一个为某个目的可以自行调节的系统,一种信息运动,它是人类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元素;审美机制,是服务于人类社会系统所导向目标的一种调节机制,从情感上调节人的生活,在群体生活中有特殊的地位与功能;不同的审美主体对同一对象美感的差异性是由于各人贮存的审美记忆和加工处理的审美能力不同,从而决定他们获得不同的审美信息,吸收不同的审美因素,产生美感差异;运用反馈原理研究审美创造可以得出结论,审美创造是多次反复进行的信息流程。目前,控制论美学仍处在探索阶段,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